主要內容
本書記錄了一個時代的終極思考。
書中,索達吉堪布傾聽修行人的講述,其間給出數語點評,這些場景大部分發生在寂靜的山谷、清新的樹林、布穀鳥圍繞的木屋裡。修行人真實的故事,往往伴隨著人生的關鍵轉折,站在這個節點上,告別渾渾噩噩的盲從,開始對內心和宇宙的認真求索:“生從何來,死向何去?如何面對疾病和死亡的威脅?這一生,對自他能有多少利益?”每個問題,索達吉堪布都以佛法精髓做出回應,啟發你和書中人一起,思考人生的終極意義。
作者簡介
索達吉堪布,全世界具有影響力的藏傳佛教大德。
堪布對藏傳佛教的傳統法義學修甚深。為了讓更多人了悟佛法精髓,他試圖用現代方式向人們傳遞生命真相,是一位在哈佛、耶魯、斯坦福、牛津、劍橋、清華、北大等近百所高校的講台上留下過身影的佛教心靈導師。
三十多年來,身體力行地引導大眾實踐佛法的學修傳統,同時,利用空餘時間互譯漢藏經典,從事慈善事業。
近年參與舉辦過多次論壇會議,與海內外學者交流跨宗教、道德、環保、和平等問題,探討人類的發展方向,希望提升一切生命的福祉。
他認為,時代在變遷,但佛教的宗旨沒有變,人們可以從中找到解決現代問題的真正答案,這是應該去提醒大家的。
對於外界的種種讚譽,他說:“我只是一名老師,教傳佛法的老師。”
圖書目錄
壹 苦難是一場加冕
難得明白
再絢爛,終歸平淡
謝幕,是為了開演
心若安,何須萬水千山
不褪色的時尚
苦難是一場加冕
貳 人生有注定,也有逆襲
真的勇士,敢於直面輪迴
死,無可救藥
苟且,不一定能偷安
觀無常是最好的保單
五年之約,恍若重生
人生有注定,也有逆襲
叄 心住何處?物從何生?
緣聚緣散,你都在我心中
每一聲,都是絕響
曾經滄海難為水
在兩條路上,與你同行
心住何處?物從何生?
活著,不是重點
肆 假如生活欺騙了你,請接受
假如生活欺騙了你,請接受
這一生,不過是手術台到手術台的距離
你只見他繁華,不見他落盡
快樂的陽光下,總有痛苦的陰影
別弄丟了你的西瓜
完美結局
番外:
一個皇帝的出家
前言
序言
“我從哪裡來,會到哪裡去?活著,到底是為了什麼?”
這是困惑了無數人的古老問題。在百思不得其解的情況下,一般人選擇避而不想,悶頭繼續過日子,年復一年、日復一日……
然而,偏偏有這樣一群人,放下世間的名利榮華,來到佛教的智慧海邊,涉水成為弄潮兒,一心只為求答案。
雖然他們的身份千差萬別,在世間的經歷也不盡相同,但他們都曾受過高等教育,並最後選擇了出家。
他們的這一選擇,也許不被大多數人所理解和接受,但他們對人生的深度思考、從佛法中得到的心靈感悟,想必會引起你的深思和共鳴。
十多年前,我在稍微有點空閒時,為了與更多人分享他們的經歷,用大半年的時間到處採訪,對每個人的故事做了詳細的筆錄。書中事跡為尊重個人隱私,所有當事人以化名出現。
當然,之所以編寫此書,並不是勸你舍俗出家,即使是佛陀在世,弟子也多數是在家人,學佛不一定要與出家畫上等號。分享這些,只因這些人曾經所經歷的煩惱與疑惑,是你也正在經歷,或者也會經歷的。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但願他們的心路體驗,能讓你的人生少走彎路。
索達吉
2015年3月12日
編輯推薦
1.全世界具有影響力的佛教大德、《苦才是人生》作者索達吉堪布與你共同傾聽一代人的執念與出離!
2.這是一部心靈成長之書。本書中記錄的煩惱與疑惑,或許是你正在經歷或將會經歷的,索達吉堪布以佛法精髓所作出的回應,必將使你獲得不一樣的人生體驗,少走彎路。
3.“未曾生我誰是我?生我之時我是誰?”當你看到這些曾被輕視的人生,或許會發現真正重要的人生。
4.本書與《沒什麼放不下》互為姊妹篇。另附番外,索達吉堪布解讀一個皇帝的出家——《順治皇帝出家偈》。
媒體評論
索達吉堪布並不是一位否定所有新事物的保守主義者,也不是一位政治家,同時也沒有為了自己的快樂在山洞裡靜坐。堪布是入世的,但絕對以深入理解和闡釋佛教教義為前提。這方面堪布做得非常出色。
——范彼德,德國馬普所所長
索達吉堪布的教法,直接呈現出藏傳佛教的現代性。索甲仁波切、宗薩仁波切、涅頓秋林仁波切和已圓寂的秋陽創巴仁波切等,是藏傳佛教在西方的代表人物。同樣,索達吉堪布在中國等東方國家,也具有同樣的影響力。
——約翰·威特,美國哈佛大學佛教協會負責人
索達吉堪布是一位有成就的學者,著名的上師,他是偉大的法王晉美彭措之法脈傳承中,寧瑪教法和“大圓滿”法的真實護持者。
——索甲仁波切,《西藏生死書》作者
試讀
如果你已見過光明,又怎會再退回黑暗?
ID:迷惘的一代
就像吃迷幻藥,藥性發作時,可以迷糊又興奮地快活一陣子,藥性過後又怎么辦呢?空虛是可以令人發瘋的,若想不沉醉於過去,便得像一具屍體般活著。
看過米蘭·昆德拉的《笑忘錄》和《玩笑》嗎?它們令你窒息嗎?當我讀到《笑忘錄》中葬禮的那一段時,我竟放聲大哭。因為那一刻我極為清醒,清醒地看到生活原來是場多么大的笑話;所謂的“美麗與幸福”是如何的具有欺騙性。所以我哭,哭我的沉淪,哭我的麻醉,哭我的無路可逃。
ID:電影人
其實從19世紀中葉波德萊爾寫出《惡之花》開始,人類的審美經驗就開始遭遇顛覆。光明的理想主義漸漸退去,一個物化的,因而也是異化的世界,隨著工業文明的全球化進程,漸次清晰地呈現在世人眼中。
1994年,基耶洛夫斯基宣布退出影壇,原因看似很簡單:那就是電影除了給他的個人生活添加痛苦外,對於現存的一切絲毫也帶不來任何實質性的改觀。我完全理解他的選擇。在一道找不到出路的迷牆裡面,除了自我安慰,乃至自我欺騙,或者聲嘶力竭的吶喊、頹廢的自我放逐之外,又能以什麼樣的方式宣洩?
ID:富二代
凌晨4點,我正手腳並用“爬行”在山崖上,忽然感覺前方有一個大東西擋住了去路。拿出電筒一照,天哪!是老虎。它正用發亮的眼睛瞪著我。
與老虎照面時,我的第一個念頭便是:這下完蛋了。但瞬間工夫,平常接受的佛陀教言又讓我漸漸穩住了陣腳。什麼叫“人生無常”“生命如風中燭”,我總算有了面對面的體驗。
“豁出去了。”當我下定這個決心後,整個身心便似卸下了千斤重擔。接下來,我就趴在懸崖上開始念誦觀音聖號……
ID:音樂家
音階由七個基本音高組成,它們之間相互配合又相互觀待,任何一個獨立而絕對的音高都是不存在的,每一個音高都必須有賴於別的音高才能得以確認。在這觀待的基礎上,基本音高間的升降變化,才會派生出美妙動人的音樂。
在這無有自性的極為神奇的音樂空間裡,古往今來的作曲家們卻插上幻想的翅膀,無中生有地譜寫出一曲曲天籟之音。
越是深入音樂世界,越會發現那個簡簡單單的事實——緣起無自性。
ID:工程師
經常能見到一些老工程師,原先兢兢業業於本職工作,等退休以後,除了少數人有機會繼續發揮餘熱外,大多賦閒在家、無所事事。除了看電視、打門球,剩下的生活內容便是靜等身體一天天衰老直至死亡。
人們都被眼前或夢想中的那些可憐的安樂蒙住了雙眼。就像鴉片,只嘗了一點點,便能上癮,且使人意識不到自己是在吸毒。所有人生中暫時的安樂都是無常的,如三更夢、瓦上霜,終究會消散得無影無蹤。
ID:高校老師
學校通告欄上頻頻出現的訃告時時刺激著我那安於現狀的神經,其中有老教授,也有年輕的教師。如是地生活,如是地死,這難道就是我生命的模式?
了解那些情執深重的文學家,介紹那些宣洩情愛的作品,並指導學生們也創作出如是的作品,窮此一生,對自他能有多少利益?
時間永不停息地流逝,生命一步步走向終結,這時,我對那句“如少水魚,斯有何樂”算是稍稍有所理解了。
ID:……
讀了他們的人生,你這一生打算怎么過?
《有什麼捨不得》可能會讓你重新思考這個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