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信息
出版社: 上海三聯書店; 第1版 (2011年5月1日)
平裝: 329頁
正文語種: 簡體中文
開本: 16
ISBN: 7542635506, 9787542635501
條形碼: 9787542635501
尺寸: 22.6 x 15.2 x 2.6 cm
重量: 440 g
作者簡介
李奮飛,現為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副教授,法學博士。兼任中國人民大學律師業務研究所副所長、中國人民大學訴訟制度與司法改革研究中心主任助理、中國人民大學刑事法律科學研究中心專職研究員、中國人民大學多元化糾紛解決研究中心研究員、北京市地石律師事務所兼職律師。
曾在《法學研究》、《中國法學》、《中國人民大學學報》、《政法論壇》、《法學》、《法學家》、《法制日報》、《檢察日報》、《中國檢察官》、《法學家茶座》等刊物上發表文章七十餘篇,出版法學著作和法學教材十餘部。主要著作有:《失靈——中國刑事程式的當代命運》(上海三聯書店,2009)、《(刑事訴訟法)法律法規精釋》(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0)。
內容簡介
《有一種力量:轉型社會的法治細節》內容簡介:在意識到這種規則和實踐的斷裂之後,奮飛博士沒有選擇“制度完善”、“立法建議”之類的思考模式。近年來,據我對他的了解,對此種研究模式,他越來越持懷疑的態度。也因此,他才採取了乍看起來有些“中庸”的進路。比如,他建議,執法者應該通過打造“影響性案件”,使其成為重建中國司法信任的視窗。他甚至堅信,每一個影響性案件,都可以演繹出當代的“徙木立信”!
媒體評論
我喜歡讀奮飛的文章,他以學術理性分析與民眾生活有關的法律問題,以細膩的文風表達法治的現實,充滿著學者的人文關懷與社會責任。法治既是崇高的目標,同時也是實踐的過程,時常顯得大而無當,它需要更多的細節來填充。我經常跟同學們講,學習法律的人應當重視細節,要學會從細節中體會法治的真諦。細節是法治的血肉,有了細節,法治才能潤澤飽滿。本書展示的諸多法治細節,對打造法治的中國無疑具有積極意義。
——韓大元(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
讀完此書,不難得出這樣一個結論——如同本書的書名“有一種力量”所展示的,正是缺乏有效制衡的“法外權力”粗暴地進入了“司法場域”,才致使不少社會關注的案件按照“權力邏輯”而不是“法律邏輯”發展。
——陳衛東(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本書包含了作者對近年來發生的諸多“影響性案件”的觀察和思考,它不僅展示了一個法律人熱切的人文關懷,展示了法律人在複雜形勢下固守法治信仰的可貴品質,而且還為人們在具體時點上認識、評價和推進法治,提供了重要的方法啟示。
——張志銘(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讀奮飛的《失靈》時,我就已經感受到,他的研究慣於從典型案件和日常生活中捕捉和提煉問題,並善於以通俗易懂、深入淺出的語言,來展現自己的專業精神和獨立思考。讀完本書,我的這個感受更為強烈。這一篇篇對具有轟動效應的公共事件的分析,一次次對影響性訴訟案例的思考,都蘊藏著奮飛要著力表達的東西——通過對轉型社會法治細節的關注,來闡釋我國法治進步的力量。
——王新清(中國青年政治學院常務副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
目錄
序(陳衛東)
致謝
第一章 法律職業
1.法律人的風度
2.中國需要更多“非暴力溝通
3.裁判者靠什麼認知事實
4.應該怎樣看待刑辯律師的作用
5.有一種力量
6.讓中國律師走向自治
7.法院體制如何走出“惡性循環”的怪圈?
8.監督者咋成了被監督者的“馬仔”?
9.《準則》的生命在於厲行
10.司法考試與法學教育如何實現良性互動
11.一個與迴避制度有關的真實故事
12.司法工作的“和諧”之路
13.派出所是如何“擺平”糾紛的
第二章 法律信任
14.法律如何被信仰-一樁小案的啟示
15.法律興亡,“我”的責任
16.信訪機制改革迫在眉睫
17.“潛規則”與“土政策
18.守著公共權力的最後底線
19.司法如何贏得公眾信任
20.“千人下跪求見市長事件”三問
21.“上訪”總比“絕望”好
第三章 法律評論
22.影響性個案打造法治中國
23.從鄧玉嬌案看正當防衛的司法證明
24.“流血拆遷”為哪般?
25.打造“鐵案”不能迴避程式裁判
26.“審”完不“判”,在等什麼?
27.在哪兒審判“李莊案”更為合適?
28.刑訊逼供與破窗理論
29.看守所內的暴力為什麼久盛不衰?
30.讓“合法傷害權”不再合法
31.莫讓“進一步調查”不了了之
32.拿什麼來終結“誹謗政府案
33.“彭宇案”:我們該反思什麼?
34.從“貴州槍案”看“警民關係
35.“南平慘案”與“價值多元
36.讓禁止強迫自證其罪的觀念深入人心
第四章 身邊法律
37.中國引入陪審團制度的障礙在哪裡?
38.檢察官的客觀義務之我見
39.半斤白酒與一滴敵敵畏
40.制度的縫隙靠什麼來填充?
41.憲法的權威與人民的尊嚴
42.刑事訴訟立法應“拒絕崇高
43.從“民告官”走向“官告民
44.人們因何聘請律師
45.“逮捕”無法承受之重
46.反腐敗需要新思維
47.保障人權和控制犯罪血脈相連
48.“旁聽證”不死,審判公開難活
49.“溫水煮青娃”的悲劇是如何釀成的
50.體育比賽與程式制裁
代後記:有一種力量叫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