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臨床多見於生育年齡的婦女,中醫學將本病稱為“月經先期”、“月經超前”、“月經趲前”、“經早”。
臨床表現
月經提前7天以上來潮,並非偶然1次,需連續出現2個周期以上。
原因
部分排卵期出血較多的婦女也可表現為月經頻發;
更年期功能失調性子宮出血症:由於卵巢功能減退所致;
卵巢儲備功能不良:多發生在 35歲以後的生育年齡婦女;
嚴重的子宮肌瘤在月經量多的同時,也有月經頻發或月經周期變短的症狀。
青春期功能失調性子宮出血症:是因為下丘腦-垂體-卵巢功能未完全發育成熟之故;
黃體功能不全:由於相對固定的黃體期變短,使月經周期變短,該疾病多發生在生育年齡;
診斷
1。有典型症狀,月經周期短於21天,有規律。
2,基礎體溫雙相,卵泡期短,僅7-8天;或黃體期短於10天,或體溫上升不足0.5℃。
3.子宮內膜活檢分泌反應差,或仍停留在早期分泌階段。
4.鑑別診斷:排卵期出血:發生於兩次月經中間,少於月經量,或白帶中挾血,基礎體溫測定,出血發生於體溫由低向高轉化時期。
治療
1.西醫藥治療
(1)欲生育者可與克羅米酚、三苯氧胺等,以促進排卵並改善黃體功能休克羅米酚於月經第5天開始,50---100mg/每晚,連用5天;三苯氧胺於月經周期第5天開始,10-20mg/次,每日2次,連用5天。
(2)己烯雌酚0.25-0.5mg/日,連用20天,以促進卵泡正常發育和改善黃體功能。
(3)肌注黃體酮或口服安宮黃體酮,10mg/日,連用5天,時間選擇黃體期的
中、後期,改善黃體功能。
2.中醫藥治療
(1)脾氣虛:月經提前,量多,色淡,質稀,倦怠乏力,氣短懶言,食欲不振,舌淡或邊有齒痕、苔薄白,脈虛緩。
治法:健脾益氣,固沖調經。
方藥:黨參、炙黃芪、烏賊骨、白朮各15克,陳皮、炙甘草各10克,當歸、升麻、柴胡各6克。
(2)腎氣虛:月經先期,量少、色淡黯、質稀,腰膝酸軟,頭暈耳鳴,面色晦暗,舌質淡、苔薄白,脈沉細尺弱。
治法:補腎固沖,調經。
方藥:熟地、枸杞子、桑寄生、川斷、菟絲子、山藥各15克,山萸肉、杜仲各10克,當歸6克,砂仁(後下)3克。
(3)陽盛血熱:月經提前,量多、色鮮紅或紫紅、質黏稠,身熱面赤,口渴欲冷飲,小便短黃,大便乾結,舌質紅、苔黃,脈滑數。
治法:清熱涼血,固沖止血。
方藥:黃芩、黃柏、炒梔子各10克,生地15克,茜草炭、生地榆各12克。
(4)肝鬱血熱:月經先期,量時多時少、色黯有血塊,伴小腹脹痛,心煩易怒,口乾口苦,舌質紅、苔薄黃,脈弦數。
治法:疏肝清熱,固沖止血。
方藥:丹皮、梔子、柴胡、當歸、赤白芍各10克,白朮、茯苓各15克,生甘草、炒薄荷各6克。
(5)陰虛血熱:月經先期,量少、色紅、質黏稠,潮熱盜汗,五心煩熱,舌質紅,少苔,脈細數。
治法:滋陰清熱、固沖止血。
方藥:生地、玄參、麥冬、炒地榆各15克,地骨皮、赤白芍各10克,阿膠(烊化)10克。
預防與調養
1.平時宜保持心情舒暢,情緒穩定。
2.忌服辛辣溫燥之品。
3.注意經期及產後衛生,勞逸結合,切勿過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