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況
【作品名稱】月上海棠·原頭野火燒殘碣
【創作年代】清代
【作者姓名】納蘭性德
【作品體裁】詞
原文
月上海棠原頭野火燒殘碣,嘆英魂、才魄暗銷歇。終古江山,問東風、幾番涼熱。驚心事,又到中元時節。淒涼況是愁中別。枉沉吟、千里共明月。露冷鴛鴦,最難忘、滿地荷葉。青鸞杳,碧天雲海音絕。
注釋
中元:中元節,農曆七月十五日,又稱“七月半”、“鬼節”。此節與佛、道有關(詳見《夢梁錄》、《盂蘭盆》等),逢此日佛家作盂蘭盆會,道家作齋醮,以超度亡靈,追薦死者。民間則祭祖掃墓,放荷燈,演目連救母戲等。
殘碣:殘碑。
銷歇:消失。枉沉吟句:謝莊《月賦》:“隔千里兮共明月。”蘇軾《水調歌頭》:“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姆娟。”此句意謂自己獨自沉吟那千里共明月的詩句,雖不免仍是惘然神傷,但卻可聊以自慰。
青鸞二句:青鸞,即青鳥,神話中西王母身邊傳遞訊息的鸞鳥,後以之代指傳遞愛情信息之書信、信使等。宋趙令畤《思越人》:“情渺渺,信沉沉,青鸞無處寄芳音。”又,李商隱詩《嫦娥》:“嫦娥應悔偷靈藥,碧海青天夜夜心。”《無題》:“蓬山此去無多路,青鳥殷勤為探看。”這裡化用此二詩句,意謂身值塞外,又是中元之日,但音書阻隔,令人更加孤獨寂寞。
作者簡介
納蘭性德(1655──1685),原名成德,避太子保成諱改性德;字容若,號楞伽山人。正黃旗滿州人,大學士明珠長子,生長在北京。幼好學,經史百家無所不窺,諳悉傳統學術文化,尤好填詞。康熙十五年(1676)進士,授乾清門三等侍衛,後循遷至一等。隨扈出巡南北,並曾出使梭龍(黑龍江流域)考察沙俄侵擾東北情況。康熙二十四年患急病去世,年僅三十一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