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變”乃近代中國歷史的基調所在,其中極為顯著且影響至今的,無疑即是以分科為標識的近代學科知識的成長。自19世紀末20世紀初以來,包括物理學、社會學、哲學等一系列今日統稱為自然科學、社會科學及人文學科的近代學科知識體系,即逐漸為中國社會所接納,並擯棄了以“六藝”為核心、以“四科”為基本框架的“中學”分類體系。影響所及,中國社會有關現實世界及社會理念合法性論證的基礎,也漸次脫離傳統中國的“學術資源”,轉而採納近代學科知識所提供的“知識資源”。故此,基於近代學科知識成長的視野審視近代中國的歷史,也自有其必要性。本書的中心旨趣,即是以中外文化交流背景下“中學”與“西學”的會通為切入點,並藉此把握近代中國知識轉型的基調及其變奏。
作者簡介
章清,1964年10月生於四川。復旦大學歷史學系教授、文史研究院院長,國務院學科評議組中國史組委員、教育部教學指導委員會歷史學科組副主任委員。
目錄
自序/i
引論 近代中國學科知識的成長:歷史的維度/001
一 “西學東漸”歷史圖景的塑造/004
二 並非“已知”的西方學科知識形成的背景/030
三 “日本因素”的呈現及其意義/036
四 近代學科知識的成長:本土的作用/051
五 塑造近代歷史的物質因素、技術背景/058
第一章 “西學門徑”的探討:學科次第之論辯及其意義/069
一 “窮理學為百學之門”/071
二 學科論述的轉向:格致之學的內涵/082
三 “采西學”:學科次第問題的浮現/093
四 學科次第與“西學門徑”/113
第二章 “中西學門徑”:“體用”之辨的學科史意義/129
一 中西初識時圍繞知識“本原”的辨析/131
二 新教傳教士“援西入中”之策略/142
三 “中學”與“西學”:“中體西用”論浮現的背景/150
四 近代學科知識的“普世性”與“現代性”/162
五 學科規劃與體用論/174
第三章 學、政、教:中學、西學之分與合/192
一 “西政”“西學”無關“西教”/194
二 “政”與“藝”:接引西學的變奏/220
三 “學”與“術”:由分到合/238
四 無法替代“政”與“教”的“學”/251
第四章 西學、東學書籍的“彙編”及“知識再生產”/258
一 西學“彙編”:知識的編輯與複製/265
二 西學“彙編”資料的多種形態/274
三 “經世文編”中的西學/306
四 報章媒介作為西學的載體/317
五 西學知識編纂:形式與內容/330
第五章 科舉改制與“策問”:接引西學的特殊機制/340
一 科舉改革與“策問”/342
二 “策論”:對新式知識之接引/356
三 “策問”資料的編輯與出版/373
四 “策問”資料所呈現的西學/390
第六章 質疑“現代性”:晚清中國士人“閱讀世界”之一瞥/408
一 “睜眼看世界”:閱讀西書之肇端/411
二 接受西學:“縱向”與“橫向”的限制/419
三 引導下的“閱讀”:課藝提供的例證/429
四 日記:私人的閱讀/448
五 理解“現代性”的屏障/465
結語/472
徵引文獻/495
索引/520
叢書信息
學科、知識與近代中國研究書系(共3冊),這套叢書還有《重審中國的“近代”》、《一名之立旬月踟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