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國的會計在多大程度上實現國際化有著本國利益的考慮,如何恰當把握會計的國家化和國際化之間的辯證關係是會計國際化進程中的難點。我國的會計國際協調當然也要與我國的國情相適應,由於我國融入經濟全球化和我國資本市場進一步放開和發展的需要,我國的會計準則和實務也必須要實現與國際慣例的趨同。但當前我國在會計的國際協調進程中還存在著協調化程度不高、會計從業人員素質偏低等問題。為了在我國的會計國際協調化進程中掌握主導權,維護本國利益,必須和一系列會計國際組織進行積極溝通、對話,走循序漸進的協調化道路,並且培養出自己的國際化的會計人才。
關鍵字:會計;會計準則;國際協調化
一、對會計國際協調化的一些認識
會計協調化,是指通過一些國際性組織或專門機構,制定或認可採納統一的會計準則及其他標準化檔案,促進一定地區或是範圍內各國會計實務和財務信息的統一和可比活動。會計國際協調應該包括會計準則的協調和會計實務的協調,會計的國際協調應是理論和實務協調的內在統一。協調化不是標準化,不是以全球統一的會計準則取代各國的會計準則,當前的努力應當是推動各國會計制度的趨同化。推進會計國際化戰略並不是要否定本國已經取得並業已證明為行之有效的會計研究成果,會計的國際化和國家化是對立統一,在一定條件下可以轉化的關係,因此,如何把握會計的國家化和國際化的辯證關係是會計國際化進程中的難點所在。可以說,過分強調國家化在很大程度上會阻礙國際化,而強調國際化又在很大程度上會削弱國家化,其根本原因是由國際經濟的發展與維護國家經濟利益之間的矛盾所決定的。
會計作為一門通用的商業語言,有它生存的環境,包括國內環境和國際環境。對一個國家而言,會計體系建立必須體現本國利益,當把會計拿到國際大環境時就涉及利益在不同國家分配的問題。這些利益包括國家社會制度和經濟體制差異,傳統文化社會習俗等文化主權,以及國家經濟成長,稅收,跨國公司利潤變化、進出口貿易影響、國際資本流動變化的功能經濟主權。在建立全球統一高質量的會計準則時,各國為了自己的本國利益,無不以各種方式影響國際會計標準的制定。因此,在會計國際化的進程中總會存在利益的爭奪,顯露出明顯的政治化傾向。在國家利益面前,各國無不考慮使國際會計準則“本國化”,從而爭奪國際會計準則的制定權,以便於在會計國際協調化進程中掌握在制定國際會計準則方面的主導權。例如,20世紀90年代以前,美國堅持要求所有外國公司如果要去美國證券市場上市融資,就必須按照美國的會計標準,而不是國際會計準則編制財務報告,目的之一就是想用本國的會計準則來替代IASB發布的國際會計準則。由於會計準則是在特定環境中產生的,美國強調其國情而有條件地接受“國際慣例”,德國、法國則埋怨國際會計準則過於美國化。
會計國際協調並非僅僅是會計工作本身,它涉及到政治、經濟、文化、法律等多種因素的影響,會計國際化的實質是各國利益之爭,這就決定了會計準則的國際協調不可能一蹴而就,而是一個艱苦談判不斷妥協的過程。中國的國情比西方國家更為獨特,我國的會計改革不能一味地強調國際化而忽視本國的特點。毫無疑問,會計要為本國經濟服務,本國的會計準則應當在與國際慣例接軌的同時,充分反映經濟現實和經濟事項的實質內容。在這場利益國際爭奪中,中國不能只是片面地向美國會計準則或國際會計準則靠攏,我國要想在會計國際化競爭中維護自己的利益,必須積極參與國際及區域性會計組織,發表自己的觀點,尋求別國的支持和理解。
二、我國會計國際協調化的動因分析
會計國際協調化起因於世界範圍內的經濟一體化,經濟的全球化發展帶動了會計國際化的潮流。尤其是20世紀70年代以來,經濟活動中對協調各國會計制度的需求日益增加。資本市場國際化與跨國公司的活動,是促使會計準則趨同的重要因素。各國會計信息使用者是推進趨同的主體力量,但由於各個國家經濟發展程度不同,會計信息使用者所處的政治環境、經濟環境和文化社會環境有很大差異,因此,各國會計逐步向國際會計標準趨同都有自己獨特的動因。我國會計標準向國際趨同有以下動因。
(一)融入經濟全球化和加入WTO後的現實需要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確立與發展,大量的外國資本流入我國形成眾多的外商投資企業,對會計制度全面的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尤其是加入WTO以後,我國企業已經具備了平等進入國際市場、參與國際競爭的市場條件,而國際化的全球市場要求會計為進入國際市場的企業提供真實、公允、可比並能滿足國外投資者、債券人需要的會計信息,因此,必須要求我國會計與國際會計趨同。發展國際投資,促進我國公司的管理和發展,推進國際貿易和國際間的收買和兼併,以及防範金融風險都呼喚著我國會計的國際協調。西方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的會計慣例趨於成熟,並逐漸為國際上廣泛認可,是否運用這些國際慣例已經成為一個國家能否融入世界的先決條件。我國積極地與國際會計準則進行協調,也是為了本國利益,吸引更多的國際資本,提高我國的國際金融地位,減少籌資和編制財務報告的成本。我國必須建立一套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相適應,又與國際會計慣例協調的會計規範體系。
(二)我國資本市場進一步開放和發展、完善的需要
為了開拓融資渠道和充分利用市場籌資的能力,我國的大量企業,如中國移動、中國石油等巨型國企,新浪、盛大等高科技公司,都申請在美國、香港等多個國家和地區資本市場上市。我國必須按照國際慣例向國際投資者和債權人提供真實、公允、可比的會計信息。顯然,與各國會計制度及報告制度的差異,將增加我國企業進入跨國資本市場的困難,並且導致我國依據國際會計準則調整會計報告和信息披露的作業量與上市成本。
我國國內資本市場也獲得了長足的發展,目前,我國滬、深交易所已經有1400多家上市公司,並且逐漸開始對國外投資者開放。資本市場的不斷發展,促使我國上市公司會計制度不斷變革,向國際投資者提供具有可比、遵循國際慣例的會計信息已經成為一種必然要求。
(三)國內會計服務市場進一步開放和國際會計服務公司的推動
目前,隨著跨國經營活動的迅速發展,西方國家的會計服務已經趨於國際化。國際“四大”會計師事務所已經在我國設立了辦事處或分所,推動了我國會計國際協調的進程。
加入WTO後,我國的會計服務市場進一步放開,WTO專業服務工作小組(WPPS)制定的GATS第10條(緊急保障措施)、第14條(一般例外)和第14條附則(安全例外)等特別條款不允許締約方各成員利用《會計服務業相互承認協定或安排指南》這一特殊條款保護國內會計服務市場。在WTO框架內,國內的會計服務公司、會計事務所面對國際同行的競爭,必須同樣學會運用國際會計慣例、提供國際標準化的服務,才能保住自己的客戶資源,在會計服務市場上有自己的一席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