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理凌霄樓

會理凌霄樓

凌霄樓 地處縣城南、北街與東、西街的交匯處,俗稱“鐘鼓樓”。是會理最有代表性的古建築。四川會理縣城南

凌霄樓地處縣城南、北街與東、西街的交匯處,俗稱“鐘鼓樓”。是會理最有代表性的古建築。
凌霄樓初建於清雍正十二年(1734年),由會理知州羅園珠主持修建,樓層二層。乾隆年間又兩次進行過修改和補修。鹹豐十年(1860年),凌霄樓毀於兵火,唯卷洞尚存。光緒三年(1877年),會理人馬宗龍(馬見田)主持重建了此樓。據說設計前,他曾在北京細心地觀察和研究過故宮紫禁城角樓的造型和設計,並依照製作出模型,然後聘請名師進一步設計後方才施工。
1880年,歷時4年修建的會理凌霄樓竣工。全樓共3層,20柱落卷洞台基,五星抱月亭頂,八分水。樓高15米,基座22米,另外寶頂3米。新樓畫棟雕梁,流光溢彩。東、南、西、北四方匾額分別為“紫氣東來”、“長庚西映”、“彩煥南天”、“光分北極”。基座四方捲動上方石刻橫匾分別為“興仁”、“崇義”、“文治”、“武安”。民國太赤霞所擬的鐘鼓樓長聯博得眾人好評而廣為流傳。
在建成後的260多年的漫長歲月里,凌霄樓總是與會理歷史上的大事密切相關:清鹹豐年間,這裡曾是回民起義軍堅守的據點,時間長達半月之久;抗戰時期,這裡則裝修了防空瞭望台;解放以後,這裡又成為全城火警鳴鐘的最佳選地;“文化大革命”中,這裡成為派性武鬥相互爭奪的制高點,該樓被嚴重破壞。1974年,拆除凌霄樓,僅餘座基及四方門洞。
1988年,縣政府將鐘鼓樓台基列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1992年,縣委縣政府又作出了重建鐘鼓樓的決定。重建後的凌霄樓,按鴛鴦造型有所擴大,並改原來的磚木結構為鋼筋混泥土仿古建築。最大的改動是增加了一層外牆,而將上樓的單梯道改為四梯道。原來的大鐘仍置其上。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