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澤是國家重點扶貧縣,山區面積達97%,人口有90餘萬。2000年實現“兩基”驗收,國中教育發展較快,每年有8000左右畢業生。2004年以前,全縣只有四所完全中學,每年只能招收2000多名國中畢業生。很顯然,高中教育的滯後阻礙著會澤教育的發展,不能滿足人民民眾讓孩子上高中的願望,許多學生不得不去縣外讀高中,承擔著高昂的費用。
實驗高中的籌建曾經有過爭議,近億元的投入是一個貧困縣必須要慎重行事的。2002年5月,縣政協組織教育、城建等部門作了全面調研,充分論證了會澤擴大高中教育的可行性和必要性。縣委政府最後下了決心,決定在縣城西郊新建一所規模4500人的高級中學。2003年4月,新一屆縣委政府決定追加投資,擴大規模,按省一級完中的標準一次性建成高級中學,確保2004年8月建成招生。會澤實驗高級中學就這樣誕生了。
會澤大辦高中教育顯示了縣委政府的勇氣和智慧,外縣來考察參觀的人們讚揚這是大手筆、大氣魄。當時的縣委書記羅志明則有精細的計算,羅書記在接受《中國教育報》記者的採訪時算了這樣一筆帳:每年會澤縣都有大量學生跑到縣外讀高中。以800人到縣外上高中為例計算,如果每人3年交費2萬元,那么,800人就是1600萬元,6年就是3200萬元。相當於10多年後投資就回來了。以會澤縣每年畢業的高中階段畢業生有3000人得以打工上崗,每月收入500元計算,每人一年就是6000元,全縣就是1800萬元。羅書記的計算把見效慢周期長的教育分解得鮮活而具體,會澤實驗高中的創建與農民的脫貧增收和全縣經濟發展是這樣的息息相關。
二、會澤教育一個彎
實驗高中的興建大大拓寬了會澤高中教育通道。每年2000人左右的招生數,加上其他高中學校的改擴建完成,全縣每年招生數達5000餘人,毛入學率由過去的30%上升到65%,這是一個飛躍。過去會澤全縣的高考上線人數只和宣威一所學校的上線人數差不多,這種局面從2004年開始改變,當年上線1119人,首次突破千人大關。2005年上線1767人,2006年會澤高考上線2211人,並有一名學生考上北京大學。2007年是會澤教育的裂變年代,實驗高中2000餘名學生學生參加高考,全縣有近3658人上最低控制線。同時,會澤生源外流現象被遏制,過去成百上千人到縣外讀高中,現在只有幾十人出去,這是會澤教育的重大轉折。
會澤教育的進步為全縣的和諧發展作出了貢獻。全縣的人民民眾子女有了更多讀書就業的機會,相對低廉的求學費用緩解了農村的貧困。縣教育局倡導踏實勤奮苦幹的作風,提出“苦字當頭,實幹興教”的指導精神,引領會澤教育一步一步往前走。會澤教育以良好的形象吸引外縣一千多名學生就讀於縣內各級學校。在會澤教育的質變過程中,實驗高中的建設是一個彎,是多年高中規模小、質量低到跨越式發展的轉折點。
三、 創新辦學一條路
會澤實驗高中今年高考上線1477人,600分以上16人,培養了全縣文、理科狀元。一所嶄新的學校橫空出世,走出了一條辦學新路,許多管理措施敢為人先,在市內和省內獨樹一幟,為大規模的高中教育管理積累了可供研究的素材,主要集中在以下四方面:
一是封閉管理。會澤實驗高中對學生實行全封閉管理。封閉管理能有效隔斷學生與社會不良因素的接觸,有利於學生的健康成長。在當前學校外部環境日趨複雜的情況下,封閉辦學有較高的社會認可度。
二是分部管理。實驗高中實行教學的分部管理。由於學校的規模大,一個年級有30個班,學校打破通常以年級組為單位的分級管理,把學校縱向分為三個部,每個部有高一、高二、高三年級各10個班。這種做法在教學上把學校分為三個相對獨立相互競爭的國小校,主要的優點是激活競爭機制,對教學的評估考核非常有利。
三是社會化辦學。實驗高中對後勤實行社會化管理,學校的五個食堂對外承包,由於相互競爭,壓低了利潤空間,學生的膳食開支與縣內其它學校大體相當,而學校食堂的用工人數達120名之多,學校不承擔任何經費。同時,學校的門衛、宿舍管理、綠化美化工程也實行承包。這些管理模式無疑為社會化辦學開創了一些思路。
四是半軍事化管理。2007年4月,實驗高中順利通過半軍事化管理驗收。評估驗收組給出了這樣的評語:會澤實驗高中是全市最具備半軍事化管理條件的學校。由於學校管理嚴格,注重學生的養成教育,學生有較好的行為習慣。學生宿舍有衛生間、洗漱台,學生的內務管理規範,所以半軍事化管理獲得較高的評價。
世紀滄海桑田,今朝風流看新篇。年輕的會澤實驗高中邁著穩健的步伐在萬眾矚目中走來,向人們訴說著自強不息、艱苦創業的故事。
該學校在百度的貼吧
會澤實驗高中吧由一些愛好網路的同學建立,至今已有不少會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