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形特徵
新鮮標本為粉紅色,體形均為長條形,兩端較尖,固定輕壓標本最寬處約在體前1/3部位,腹吸盤亦多位於此水平。蟲體大小正模標本為3.0 x 8.4,寬長比例為1:2.8,10個副模標本平均為3.13×8.63,寬長比例平均為1:2.76,口吸盤比腹吸盤略小,其後為咽球,並以一粗短食管連線向左右分岔的腸管,腸管向後有三大彎曲,以盲端終止於近尾端處。蟲體兩側滿布濃密的卵黃腺,與四川肺吸蟲相似,卵黃總管較粗,卵巢位於腹吸盤後外下方,較腹吸盤稍大,分枝較多,中心塊較明顯,由此分出3—6個短粗的初級分枝,每枝又有2—3個粗短的二級分枝,在個別二級分枝上尚可見短小突起或三級分枝。睪丸左右各一,位於體後1/3處,呈長條形,較為粗大,具長條形中心塊,由此分出5—6個塊狀分枝,有的尚有2—3個粗短的二級分枝。但在少數由貓肺取得的標本,睪丸中心塊較小,具有長條形分枝。體棘屬單生型,其外形細長,呈尖釘型,有的基部稍寬,呈尖刀型,但在口、腹吸盤周圍及蟲體尾部則較短。體棘偶有根部縱裂,或貫穿整個體棘。蟲卵多數較對稱,最寬處在蟲卵的中部稍前,殼較薄,厚度較均勻,末端多稍加厚,少數具小結節,個別有小長尖尾樣突起,卵蓋多低平,較寬,肩峰可見,大小為64.6—88.8×40.8—55.5微米,平均為74.7×46.0微米,寬長比例為1:1.63,卵殼平均厚度為1.6微米。生活習性
終末宿主 家犬及家貓,其它野生動物尚未查到,在鼠類體內發育較差。第一中間宿主:褶擬釘螺(Tricula cristella)。
第二中間宿主:為數種淡水蟹。有鋸齒華溪蟹、若水華溪蟹(sinopotamon joshueiense),中國石蟹(Isolapotamon sinense)及蝶紋石蟹(Isolapotamon papilionaceum)(彩色圖版Ⅱ,12)。
生活史 第二代雷蚴屬短原腸型,尾蚴為微尾型,詳細形態有待於人工感染試驗的觀察。新鮮囊蚴為球形或類球形,平均大小為404×405微米,占98%以上,偶見橢圓形。其大小直徑多數為350—450微米,平均為400微米左右,少數直徑小於350微米或大於450微米,最小的僅314.7微米,最大的可達481.8微米,具三層囊壁(包括最外層的宿主反應層),外壁薄而易破,與中層多密接,但在少數有一定距離,中層較為厚韌,平均為12.6—13.9微米,內層甚薄,後尾蚴充滿囊內。後尾蚴形態與四川並殖吸蟲者極為相似。
分布範圍
黔陽地區會同縣、常德地區及鄰近省(貴州省)縣。物種研究
1972年底湖南省黔陽地區洪江人民醫院送一批患者病歷和血清標本至北京友誼醫院要求協助作肺吸蟲補體結合試驗,以資確診肺吸蟲病。1973年1月下旬,該縣又送來6條由該省會同縣防疫站從實驗感染的犬肺中獲得的肺吸蟲成蟲標本,經過鑑定認為是一新種並殖吸蟲。1973年5月北京友誼醫院熱帶病研究室與洪江醫院及會同縣防疫站共同組成調查組到黔陽地區調研,初步弄清了當地肺吸蟲病的流行環節,病人,動物宿主,第一、第二中間宿主,及自然感染的第一中間宿主,褶擬釘螺及其中的雷蚴及短尾尾蚴。正當地的三種蟹類作為第二中間宿主,亦均發現了自然感染肺吸蟲囊蚴,於1975年5月報告為新種。防治措施:與四川並殖吸蟲病者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