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終能源消費

最終能源消費

最終能源消費,即實際供給消費者的能源量。能源消費是指生產和生活所消耗的能源。能源消費按人平均的占有量是衡量一個國家經濟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標誌。人均能耗越多,國民生產總值就越大,社會也就越富裕。

定義

最終能源消費是指最終用戶為了各種能源目的而消費的能源。

最終需求對能源消費的綜合影響效應

作為世界第一大二氧化碳排放國,第二大能源消費國,中國承諾到2020年在2005年的基礎上自主降低二氧化碳強度(單位GDP的二氧化碳排放量)40%到45%。“十二五”期間,中國計畫通過合理控制能源消費總量,大幅度降低能源消耗強度和二氧化碳排放強度。能源消耗強度和二氧化碳排放強度的降低,是以中國經濟成長為前提的。投資、消費與淨出口是拉動經濟成長的“三駕馬車”。我國仍是一個開發中國家,工業化和城市化還處於初級階段。投資規模的增大、國際貿易的增長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都將對化石能源產生巨大的需求。而我國化石能源開發利用帶來的環境問題和有限的能源資源對於經濟成長的約束己越來越顯著和突出,制定和實施科學的能源政策節能減排是我國經濟可持續發展的必然選擇。

分析經濟成長對能源消費的影響是能源政策制定的基礎。長期以來我國經濟成長主要靠出口和投資拉動。這就導致我國和已開發國家的能源消費形成機理和表現特徵存在顯著差異,具體將表現為最終需求變動對能源消費的影響效應上。而己有研究缺乏最終需求對能源消費影響效應的綜合分析框架,對經濟成長和能源消費之間的關係研究也未能取得一致的研究成果。

儘管我國居民生活用能占總能源消費的比重長期以來都比較低,能源消費主要產生在產業部門,但居民也通過消費非能源產品間接消費了能源。居民的間接能源消費量甚至可能大於其直接能源消費量。城鄉居民在直接、間接能源消費量和消費結構上存在的顯著差異,這也將影響城市化過程中居民完全能源消費的預測研究結果。

在能源政策影響效應分析中,能源價格和能源效率的變動不僅將通過居民直接能源消費影響居民消費支出,還將通過間接能源消費影響其它行業的產品價格,進而影響居民消費價格指數和居民實際收入。由於消費結構的差異,不同的能源政策將通過間接能源消費量這一途徑對城鎮居民和農村居民產生不同的影響。

其他能源消費類型

能源消費值與社會生產值之間的比率,形成能源消費率。能源消費率即單位產品或單位貨幣的能源消費,它反映於能源的使用效率。一定量的能源消費所產生的經濟社會效益的程度,標誌著一定的科學技術水平和勞動者的素質。我國的能源消費率比已開發國家偏高,提高能源使用效率,是我國現代化建設的一個重要課題。能源消費表現為多種類型:

(1)實際能源消費,即最終能源消費加上能源轉換、輸送和分配中損失的能源。

(2)校正後的能源消費,是對由於特定氣候或經濟因素造成的差別進行補償後計算得出的能源消費。

(3)高峰負荷能源消費,指當能源網路的負荷需求達到高峰值時該網路的能源消費。

(4)滿負荷能源消費,指當能源網路在滿負荷時間內運行時的能源消費,一般發生在工作日的白天。

(5)低負荷能源消費,指當能源網路在低需求狀態下運行時的能源消費。

(6)基荷能源消費,是在一個較長時期內(通常為一年)每小時、每天或每周的能源消費量幾乎沒有波動的能源消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