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後貫入度

最後貫入度

最後貫入度,又稱最小貫入度,錘擊沉樁時最後一擊樁的入土深度。實際施工中,一般採用最後10擊的平均入土深度作為衡量端承樁是否符合設計要求的打樁控制指標,或摩擦樁達到規定標高時的參考。為確保每根樁的承載能力,其值應通過試樁確定,或做打樁試驗後與有關單位確定。打樁中,若控制指標已達到要求,而樁尚未達到設計標高時,為消除可能遇到硬土夾層或障礙物使入土深度突然變小的假象,應繼續錘擊三陣,每陣10擊的平均入土深度不應大於規定的數值。測量最後入土深度應在下列條件下進行:錘的落距符合規定;樁帽和彈性墊層正常;錘擊沒有偏心;樁頂沒有破壞或破壞處已鑿平。

簡介

最後貫入度是指打樁施工時,最後貫入度的測定和記錄,對於落錘、單動汽錘和柴油錘取最後10擊的入土深度;而對於雙動汽錘取最後1分鐘的樁入土深度。測量貫入度應在規定的條件下進行:即樁頂無損壞、錘擊無偏心、在規定錘的落距下和樁帽與樁墊工作正常。如果貫入度已經達到要求而樁尖標高尚未達到時,應繼續錘擊3陣,其每陣10擊的平均貫入度不應大於規定的數值。對於摩擦端承樁,打樁的最後貫人度一般都反映樁尖進入設計持力層的情況。如最後貫入度小,說明樁尖已進入設計持力層一定的深度,並有較大的端承力,該樁的豎向承載力較大,沉降量較小。如果最後貫入度還很大,說明樁尖還在相對軟弱的土層上,或進入設計持力層不深,其端承力較小該樁的豎向承載力較小,沉降量大。

打樁貫入度的計算

貫入度

貫入度是指在打樁過程中,每錘擊一次樁的下沉量。施工中常以最後一陣錘擊(常取10擊)的平均每擊樁 的下沉量作為貫入度。它是控制沉樁的一項重要指標,對於設計樁尖標高處於粘土層的尤為重要。設計貫入度主要考慮地質、錘型、樁的設計承載力等因素,但一般是根據試樁資料的 當地實踐經驗確定,或用公式計算確定,例如表達極限阻力與貫入度相互 關係的動力公式等。

貫入度的計算

打預製鋼筋混凝土樁的質量控制,通常是以貫入度和設計標高兩個指標來檢驗。樁尖位於堅硬、硬塑的黏性土、碎石土、中密以上的砂土或風化岩等上層時,以貫入度控制為主;樁尖進入持力層深度或樁尖標高可以作為參考。樁尖位於其他軟土層時,以樁尖設計標高控制為主,貫入度可以作為參考。打樁貫入度的檢驗,一般是以樁最後 10 擊的平均貫入度應該小於或等於通過荷載試驗(或設計規定)確定的控制數值,當無試驗資料或設計無規定時,控制貫入度可以利用動力打樁公式計算,即利用貫入度與樁承載力之間的關係進行計算。打樁公式的種類很多,其中可靠性較高、國內外套用較廣泛的打樁公式有海利打樁公式、格爾塞萬諾夫打樁公式、工程新聞打樁公式、修正的工程新聞打樁公式、太平洋岸統一建築規範打樁公式、江布打樁公式、丹麥動力打樁公式、加拿大建築規範打樁公式。這些公式基本上都是從能量守恆定律推導出來的 。

錘擊沉樁

樁是深入土層的柱型構件,樁與連線樁頂的承台組成深基礎,簡稱樁基。其作用是將上部結構的荷載,通過較弱地層傳遞到深部較堅硬的、壓縮性小的土層或岩層。樁基通過作用於樁尖(或稱樁端、樁底)的地層阻力和樁周土層的摩阻力來支承軸向荷載,依靠樁側土層的側向阻力支承水平荷載 。樁基按樁的材料的不同,可以分成木樁、混凝土樁、鋼樁和組合樁。在世界各國套用最廣泛的是混凝土樁。混凝土樁又可分為預製混凝土樁和現澆灌注混凝土樁。在國內送變電工程採用較多的是現澆灌注混凝土樁,預製混凝土樁套用較少。

定義

錘擊沉樁是指用落錘、柴油樁錘、蒸汽錘及液壓樁錘等,利用錘的衝擊能量克服土對樁的阻力,使樁沉到預定深 度達到持力層的方法。此法為預製樁施工的基本方 法。打樁順序有:逐排打;自邊沿向中央打;自中央 向邊沿打;分段打。為避免打樁過程中產生樁位移、 土隆起等現象,必須選擇好打樁順序。一般以由中 央向沿邊打樁和分段打較合宜,如樁距較大則較易施工。在打樁過程中,如突然出現樁錘回彈、貫入度 突增、錘擊時樁彎曲、傾斜、顫動、樁頂破壞加劇等情 況則表明樁身可能破壞;最後階段,沉降量太小時, 要避免硬打,如難沉下,要檢查樁墊、樁帽是否適宜, 需要時可更換或補充軟墊。錘擊沉樁的注意事項如下:樁的入土深度的控制,對於受軸向荷載的摩擦樁,以標高為主,貫入度作為參考;端承樁貫入度為主,標高作為參考。正常打樁宜採用“重錘低擊,低錘重打”。對基礎標高不一的樁,宜先深後淺;對不同規格的樁,宜先大後小,先長後短,可使土層擠密均勻,防止位移或偏斜。施工時,應注意做好施工記錄;同時,還應注意觀察打樁入土的速度,打樁架的垂直度,錘樁回彈情況,貫入深度變化等。發現異常及時處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