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稚南

曾稚南(1884—1940),廣東蕉嶺新鋪鎮人,英屬馬來西亞華僑。

,1902年肄業於上海公學,1903年東渡日本留學,結識孫中山、黃興等革命黨人,加入同盟會,參加了一系列革命活動,並多次捐獻大筆資金作為革命經費。為了籌劃1911年的廣州起義,曾稚南把父親的產業——橡膠園和礦場全部變賣,所得款項全部捐獻作為起義經費。根據革命黨人姚雨平回憶,“辛亥‘三·二九起義’之役,革命活動經費由熱心革命僑商曾稚南等不斷資助,因而革命活動能夠順利進行。”

曾稚南出生於南洋英屑馬來亞半島,自幼命名島生。其父曾耀南,原是馬來亞礦工,後擁有礦場,成為富商。

清光緒十九年(1893),曾稚南返祖國就讀。光緒二十八年,讀完大學預科,返回馬來亞半島,有機會結識孫中山、黃興。在孫中山等人影響下,曾稚南決定不繼父業,棄商從事革命活動,於光緒三十一年加入同盟會。他為人慷慨好義,勇於赴公,曾將其父萬貫家財捐獻為革命經費,深得孫中山賞識和器重,先後被孫中山委派為“華僑宣撫使”、“籌款專員”、“特派員”。他曾至日本、美國楂香山及南洋群島,鼓吹民主共和,致力慰僑籌餉,成績卓著。

辛亥革命後,孫中山在南京就任臨時大總統,曾稚南出席孫中山的就職典禮,並被任命為咨議局議員。爾後,袁世凱竊國籌權,孫中山被迫流亡海外。稚南又復出南洋籌款討袁。“護法運動”期間,孫中山委託稚南輔佐雲南省督軍唐繼堯興辦“雲南講武堂”,曾稚南任校務委員。稚南為辦學籌款集資,又推薦華僑子弟、在鄉有志青年入校學習軍事。該校第十五期學生如林君勛、曾繁凱、曾其清等都是經他推薦而入學的。

民國10年(1921),曾稚南從雲南回到廣州,又往南洋發動巨富殷商,回國發展實業。民國11年冬,孫中山發動東征討伐陳炯明。曾稚南出任東路討賊軍後勤軍需處副處長,籌劃糧餉,不遺餘力。民國16年國民黨右派實行“清黨”,曾稚南拒絕清黨登記,南下廣州閒住,長期過著清貧生活。

民國23年(1934),當局委任他為廣東省五華縣縣長,遭到他的拒絕。其妻葉氏曾以子女生活為由勸他就任,稚南正色曰:“夫妻要志同道合,今當政者倒行逆施,違背孫中山宗旨,我寧可失業受窮,不能同流合污。”

抗日戰爭爆發後,曾稚南偕眷回到蕉嶺閒住。他常關心民閭疾苦,不斷為鄉民排難解紛,受到鄉人的尊敬。民國29年(1940)因心臟病復發,在鄉逝世。

稚南生前不治家產,一貧如洗。死後遺孤尚幼,競無力營葬。門生友好黃濤、曾繁凱、林君勛等集資為他治喪,並供其子女讀書 。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