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憶城

曾憶城

畢業於廣州美術學院,曾經於媒體任攝影師多年,現為職業藝術家。2001年起多次參加國內外重要當代藝術展及影展。作品關注生命,風格多變,深受好評,作品曾被國內外多個美術館和私人收藏家收藏 。代表作有《我們始終沒有牽手旅行》、《鏡花緣》、《一時一地》、《照相觀》、《路上有風有風景》、《鴛鴦》等。

基本信息

個人簡介

曾憶城

曾憶城,, 畢業於廣州美術學院,燒過鍋爐、做過老師、當過記者,用藝術的態度生活,用生活的態度創作。作品形式涉及影像、行為、裝置等各種形式,曾參加過國內外數十次展覽,作品被國內外博物館及私人收藏。代表作有《我們始終沒有牽手旅行》、《鏡花緣》、《一時一地》、《照相觀》、《路上有風有風景》、《鴛鴦》等。

除了在藝術及攝影專業領域的影響外,其早期代表作品《我們始終沒有牽手旅行》,開創中國私攝影先河。在2002年平遙國際攝影節展出時,令許多人感動不已。2007年出版的該畫冊,被《城市畫報》和豆瓣網評為“年度十大幻想書之一”。

曾入圍第六屆、第七屆AAC藝術中國年度藝術家·攝影類藝術家前十名。

創作成就與影響

(以下內容來自AAC年度藝術家參選評論)

曾憶城的最大特點就是試圖用攝影的方式來體驗、傳達和轉譯中國傳統的視覺方式與文化觀念。《一時一地》 是曾憶城自2006年起在世界各地遊歷拍攝而成的系列攝影作品,在這些空靈雅致、處處禪機的影像中,藝術家獨具匠心的構圖框景,瞬間捕捉,將紛繁之當下世界營造成直通中國傳統核心價值“天人合一”的理想精神境地。

這些珍貴的傳統精神遺產和東方智慧結晶,在現今的後現代社會中更顯難能可貴,自上世紀六七十年代起業已成為許多西方的文化精英和城市雅皮所尊奉的生活信條。

主要展覽及活動

2001年

廣州美院《城市引擎》現代藝術展 廣州美術學院

2002年

廣東美術館《新都市主義》現代藝術展,作品《美麗抵抗機械化》為廣東美術館收藏

平遙國際攝影節“南方十一人”攝影聯展

上海原點畫廊《我們始終沒有牽手旅行》個展

上海星光畫廊《看不見的城市》攝影聯展

2003年

多倫多數字藝術節《電子城市》展

北京醬藝術中心《被製造的快樂》現代藝術展

北京《中國影像年度展》

廣東美術館“人與人——20世紀中國美術的人文性”

平遙國際攝影節“紀實攝影論壇”主講嘉賓

2004年

廣州“微波”當代藝術展
廣東美術館“中國人本”攝影聯展,作品被美術館收藏
廣東美術館“開放的姿態”當代藝術展
法國馬賽現代美術館“身體·中國”現代藝術展
紫禁城國際攝影大展

2005年

廣州國際雙年展 ,作品《共·活》為廣東美術館收藏
《鏡花緣》個展在愛普生畫廊上海北京巡迴展出
何香凝美術館建館8周年系列活動之《廣州當代藝術生態展》

2006年

《時裝轉型試驗》聯展 西班牙
《身份》聯展 西班牙
《麵包與黃油》當代藝術聯展 西班牙
曾憶城個展 西班牙
《巴塞隆納 – 北京 – 巴黎》聯展 西班牙

2007年

出版《我們始終沒有牽手旅行》畫冊
培訓項目顧問-奧斯陸攝影學院學生到美國進行攝影創作
馬德里《注意!中國》當代藝術展
休斯頓《中國 正在建設中》當代藝術展
連州國際攝影節
廣東美術館“人文廣東——館藏20世紀以來廣東美術作品展”

2008年

作品《江南鏡像》裝置參加上海證大現代藝術館“介入:藝術生活366天”項目
《當代亞洲藝術家聯展-圖片與影像》巴黎(法國)及邁阿密(美國)
中國藝術家群象 巴黎(法國)及邁阿密(美國)
重現的想像 See+畫廊 北京
廣東攝影家協會成立50周年系列活動之《群星璀璨——廣東50位攝影家作品展》

2009年

《誰是接班者?》中國藝術家群展 巴黎(法國)及邁阿密(美國)

2010年

大理攝影節“南方十六人”群展,集體獲得“金雞翅大獎”
“始終是你自己STAY YOU”假日酒店全球品牌活動暨北京居庸關長城主題攝影展

2011年

廣東美術館《無限接近前方》當代藝術群展
廣東美術館公共教育項目“通過藝術看自己”工作坊及個展

香港Para/site藝術空間《婚禮》
德勝當代藝術年度展第三回“感官生產”展覽
珠海時代美術館《一時一地》個展
廣州太古匯《一時一地》個展

廣州大劇院藝術谷《交流》個展及交流分享會
大理攝影節“心像 在路上”群展
鄂爾多斯星河灣“心像合一”攝影聯展
《人。幸》攝影聯展,周圍畫廊,上海
廣東時代美術館曾憶城的“照相觀”計畫
草山行館開幕特展《一時一地 – 陽‧明‧山》,台灣台北

2012年

《一時一地》個展,華山創意1914文化創意園,台灣台北
Bottega Veneta寶緹嘉藝術首展——《江南誌異》聯展,上海

2013年

《一時一地》個展,草山行館,台灣台北

個人語錄

“老子、 佛陀、基督、魯米、惠能、廓庵……他們都是偉大的藝術家,是生命藝術家,藝術的意義幾乎就是生命的意義。《聖經》說,上帝創造了世界,同時也說上帝就是愛。是不是可以理解為愛創造了世界,愛到極至,就有融合, 融合就有創造。藝術創作正是釋放生命的潛能,當你拿起相機拍攝,照片正是你與世界愛的結晶。”
——曾憶城

相關評論

他是一個“兼具僧人與軍人氣質”的藝術家。——斯魯本(法 攝影家)

藉助城市,依憑時尚,他開拓的是攝影的可能性。“我只是為了體會快樂而拍攝”。法國攝影家讓魯夫·西夫(Jeanloup Sieff)這么說。而曾憶城的攝影可以說是為了體會夢想與快樂而拍攝。——《站在都市與時尚的交叉點上》 顧錚(學者、評論家、攝影家)

在曾憶城的鏡頭中既有宋代院體小品的精緻,也有傳統簡筆水墨的空靈——當然,後兩者沒有《一時一地》清虛、神秘的空間感覺。—— 《一時一地》序 李偉銘(學者、評論家、藝術家)
他極度抽象而冷峻的畫面構成,是很容易令人想到虛無主義。其實,當他眾里尋它千百度之際,“一時一地”意味著彈指的一剎那,一即一切,技近乎道罷了。他堅持,即使整篇〈心經〉逐字燒盡,只不捨“照相”二字,即反映出他對“照相”這個生命課題執著之深,舍此無它了。因為直指本心,所以超越虛無。——《讀曾憶城的攝影》 林章湖 (台灣 藝術家)
拍照在他而言,似乎成了觀照人生與內心的日常功夫。當然,當這個過程在異國具體實踐時,這組作品最終還反映了作者某種自覺的文化思考——相對於具體的西方世界而言,中國藝術家如何在舶來的影像文化中融入本土、傳統的觀照方法,攝影藝術的當代語境如何通過個人的心靈尺度向中國傳統藝術開放。——《從郎靜山到曾憶城》 蔡濤(學者)

從以自己一段沒有結局的愛情為藍本、仍然潛藏著些許青春躁動與哀傷的視覺詩篇,到後來的基於平常物象的空靈、舒緩、富於哲思的表達,他越來越希望“通過攝影觀看世界的同時,也在觀看自己的內心”。——《憂鬱的熱帶:廣州青年當代藝術家觀感——美術文獻》 胡斌(評論家)
他以看似慘澹經營的手段,拆解了世俗社會的莫名恐懼,從而以東方的視角,警戒西方寓言的再版。——《瞬間與永恆——90位攝影名家作品解讀 <演繹東方魅力》篇》 林路 教授

曾憶城使用正常的、專業化的拍攝手段,但是卻展示出一些非標準的虛構的影像空間,使照片的戲劇效果超出了人們所能接受的程度。 ——《他們,現在》 陳侗 (評論家)

所有這些東西都像中國的山水畫,或者花鳥畫他的圖形,他表達一個中國人在海外遊歷的一種親情的反饋,帶一點禪意。——《中國新銳攝影師的創作傾向》 姜緯(評論家)

於是攝影成了他的安慰之道,攝影就是生活,一個問題攜帶者,也同時是一個影像生髮器,所以其影像感覺也因他的活力而多變,但所有的忠於自心的即興或不即興之作,組合起來,就是“曾憶城”這個現象級作品。我想,他代表了一代都市文化青年的感性生命。——《一代文化青年的心靈詩句》 顏長江(評論家、藝術家)

偶遇藝術家曾憶城,給人印象寧靜儒雅,作品更是有一種平復一切波瀾的力量,讓人痴迷。相由心生,看到他的面貌,聽到他的言語,便知道了他心境更深處的很多東西。他就是他的藝術。——劉錚 部落格 (藝術家)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