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宋淳熙二年(1175年)生。北宋昭文館大學士曾公亮四世從孫。宋寧宗慶元五年(1199)己未科狀元。端平三年(1236年)正月十五日逝世,享年62歲,贈少師諡號,封清源郡公,崇祀泉州府學鄉賢祠。曾從龍遺作有《曾少師詩文集》。故宅在泉州西街曾井鋪(巷),今廢,由於其家中著火,狀元井尚存。而後搬至現今晉江安海西垵曾府尾,已有曾從龍紀念館在曾氏祠堂奠基。
出使金國
曾從龍初名一龍,北宋名相曾公亮四世從孫.南宋慶元五年(1199年)狀元及第.由於廷對時其辭采飛揚,旁徵博引,寧宗甚喜,親擢為第一,並賜名從龍。中狀元後,為簽書奉國軍節度判官廳公事。遷兵部員外郎、左司郎中、起居舍人兼太子右諭德。後累官至刑部尚書、禮部尚書、知樞密院事兼參知政事。他在朝中為官時,曾兩次奉詔出使金國,不辱使命而返,並且從不趨炎附勢,敢於伸張正義,忠心謀國,悉心輔政;出任地方官時,又能關心百姓疾苦,體恤民瘼,鋤暴安良,是南宋後期一們表所作為的賢相。出使金國後,就州郡長官缺守,副職以事付胥吏管理之弊,提出多設二、三大臣以備補缺建議,被朝廷採納。
開禧年間
開禧年間(1205一1207),曾從龍自請外任,先任信州(今屬江西)知州,剛一到任,就依法捕殺擾民戍卒,平息了民憤。回京後,擢為禮部侍郎兼中書舍人。因駁回張鎡復官之議,官職累遷至刑部尚書。嘉定六年(1213),陰雨連綿不絕,曾從龍上疏言:"修德政,蓄人材,飾邊備。"並乞放囚徒,又被採納。七年,知貢舉,對考生文風不正,根底不實,競相抄襲、仿模之風,提出考試目的是為國求才,以治國安邦。不久,曾從龍進端明殿學士,簽書樞密院,改任參知政事。因彈劾胡榘,貶建寧府。母親去世,曾從龍解官還鄉,服喪期滿,起為湖南安撫使,在任整頓吏治,嚴明法紀,興學養士,政績被當地百姓刻於石碑之上。
端平元年
端平元年(1234),拜資政殿大學士兼知樞密院事。在三京之役中,曾從龍極論元兵輕進易退,未幾應驗,進為參知政事,以樞密使身份督視江淮、荊襄軍馬。上疏言:"邊面遼遠,聲援不接,請並建二闐。"理宗詔許,曾從龍於是專務江淮,魏了翁經營荊襄,兩人並領督府。蒙古軍隊開始窺伺江淮、荊襄地區,他以樞密使督視這一地區軍馬,並積極籌措防務,由於主和派以“邊費不給”為由,逼使宋理宗將其召回,壯志難酬,憂憤成疾,翌年祿含恨而逝,贈少師,追封清源郡公。
史書記載
曾從龍,字君賜,左僕射公亮四世從孫。初名一龍,慶元五年,擢進士第一,始賜今名。授簽書奉國軍節度判官廳公事。遷兵部員外郎、左司郎中、起居舍人兼太子右諭德。
使金還,轉官。疏言:“州郡累月闕守,而以次官權攝者,彼惟其攝事也,自知非久,何暇盡心於民事?獄訟淹延,政令玩弛,舉一郡之事付之胥吏。幸而除授一人,民望其至如渴望飲,足未及境而復以他故罷去矣。且每易一守,供帳借請少不下萬緡。郡帑所入,歲有常數,而頻年將迎,所費不可勝計。然則輕於易置,公私俱受其病。欲望明詔二三大臣,郡守有闕,即時進擬。其有求避憚行者,悉杜絕其請;其繳劾彈拄者,疾速行之。蓋郡計寬則民力裕,利害常相關故也。”又請已振濟者免其後。
開禧間丐外,知信州。戍卒行掠境內,從龍置於法,索得婦人衣,命梟於市。召權禮部侍郎兼中書舍人兼太子左諭德。繳還張鎡復官詞頭,以鎡抑令侄女竭資財結姻蘇師旦之子故也。尋兼太子諭德,兼同修國史、實錄院同修撰,兼國子祭酒。為吏部侍郎,仍兼職兼太子右庶子,兼給事中,兼直學士院,權刑部尚書。
嘉定六年秋,陰雨,乞放繫囚。進對,言“修德政,蓄人材,飭邊備”。帝善其言。七年,知貢舉。疏奏:“國家以科目網羅天下之英雋,義以觀其通經,賦以觀其博古,論以觀其識,策以觀其才。異時謀王斷國,皆繇此其選。比來循習成風,文氣不振,學不務根祇,辭不尚體要,涉獵未精,議論疏陋,綴緝雖繁,氣象萎薾。願下臣此章,風厲中外,澄源正本,莫甚於斯。”詔從之。
進端明殿學士、簽書樞密院、太子賓客,改參知政事。疾胡榘憸壬,排沮正論,陳其罪。榘嗾言者劾罷,以前職提舉洞霄宮。起知建寧府。丁內艱,服除,為湖南安撫使。撫安峒獠,威惠並行,興學養士,湘人紀之石。改知隆興府,復提舉洞霄宮,改萬壽觀兼侍讀,奉朝請。
端平元年,授資政殿大學士、沿江制置使兼知建康府兼行宮留守。拜參知政事兼同知樞密院事。時有三京之役,極論南兵輕進易退。未幾言驗。進知樞密院事兼參知政事,以樞密院使督視江淮、荊襄軍馬。疏言:“邊面遼遠,聲援不接,請並建二閫。”詔許之,專畀江淮,以荊襄屬魏了翁。朝論邊用不給,詔從龍、了翁並領督府。及從龍卒,贈少師。弟用虎、天麟、治鳳,皆歷顯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