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家河村[桃源縣曾家河村]

曾家河村[桃源縣曾家河村]

觀音寺鎮曾家河村地處桃源縣觀音寺鎮北部,西面接壤舒溪村、會人溪村,東面與北面緊鄰龍潭鎮,是觀音寺鎮距離龍潭鎮火車站最近的一個村。全村山多田少,風景優美,全村16個組,706戶,2135人,全村總面積10.5平方公里。耕地面積2467畝,山林11000畝。人均收入較低,現有貧困戶185戶,貧困人口557人,隨著脫貧摘帽工作持續推進,貧困人口正在持續減少中。

建制沿革

2010年,原曾家河村、肖家坪村、臘洞溪村進行行政村合併,合併之後的名字沿用歷史悠久的曾家河村 。

行政區劃

地理位置

觀音寺鎮 曾家河村地處桃源縣觀音寺鎮北部,西面接壤舒溪村、會人溪村,東面與北面緊鄰龍潭鎮。

氣候特徵

桃源縣域為中亞熱帶向北亞熱帶過渡地段,屬中亞熱帶季風氣候。氣候特點是冷熱四季分明,乾濕兩季顯,多年平均氣溫為16.5℃。年平均氣溫分布除南部和西北部山區低於16.0℃之外,其餘均在16.0—16.5℃之間。月平均氣溫以1月最低,為4.5℃,7月最高,為28.5℃,3—10月皆在10.O℃以上。縣域位於雪峰山北端以安化縣為中心的多雨區邊緣,雨量由南向北遞減。年平均降水量為1437毫米,年平均相對濕度為82%。年日照時數1529小時,年平均日照率為5%。

植物資源

湖南省內植被豐富,可謂是“植物寶庫”、“自然迷宮”。其中國家I級保護植物就有珙桐、光葉珙桐、伯樂樹、紅豆杉、南方紅豆杉、資源冷杉、銀杉、中華水韭、蓴菜、報春苣苔等,還有著不少湖南獨有的植物資源,如湖南杜鵑、大果安息香、莽山野桔、莽山繡球、莽山紫菀、莽山谷精草、細葉小蓬草、湖南水玉簪、衡山絨毛皂莢等。而這些珍貴的植物種類在我村或是我縣範圍內多有分布。

動物資源

我鎮被譽為“動植物寶庫” ,有著種類豐富野生動物,其中不乏很多一二級保護動物,隨著近幾年加強對野生動物的保護力度以及生態環境的修復,現在野生動物的數量逐漸得到恢復。

礦藏資源

桃源縣被譽為中國十大富硒縣之一,2018年富硒產業銷售近34億元,在富硒資源分布圖上觀音寺鎮又是全縣富硒資源最豐富的地方,我村盛產富硒農作物產品。

綜述

現在的曾家河村在2010年由曾家河村、肖家坪村和臘洞溪村三個行政村合併而來。在過去的幾十年里由於交通十分落後,出門一腳泥,河堤常年水毀,車開不進村, 其中就有原定位於村級公路由於2015年全縣村級公路規劃綱要未被納入其,導致降級為組級公路,貧困局面進步一加劇。貧困的邊際效應凸顯,三個村的人口流出進一步加劇,現在三個村的人口總人數只相當於20年前一個村的人口。同時,由於社會物質主義風氣影響了村容村貌,村民矛盾重重,基礎建設舉步維艱,幾十年的落面貌一直延續到幾年前。

按照黨中央扶貧工作精神,在縣委政府的領導下,2014年初開始對曾家河村開展脫貧攻堅工作。規劃主要內容二個方面。一、基礎設施建設規劃1.張家沖水庫及平台建設2.臘洞溪溪堤及公里修復建設3.村級服務平台建設4.村級公里擴寬二、農業規劃1.茶葉種植80畝,光伏發電60千萬,投入43萬元,年效益5萬元

隨著工作的推進,2018年是我村轉變最大的一年,不僅僅是基礎建設取得了歷史性的成績,更重要的是村容村貌,社會風氣得到的非常巨大的改善。從排斥抗拒到積極參與,其中樓屋組級公里路基改造村民自發組織集資6萬參與建設,最終已籌集7.5萬元超額完成目標。

文化事業

2019年01月26日,曾家河村開通了官方微博,創建社會主義新農村文化視窗。

歷史文化

吊腳樓,農村吊腳樓是少數民族唯有的建築特色,整個吊腳樓李不用一顆釘子就能牢固的拼在一起。現代磚瓦建築出現之前,在我村村民居住的房子都是木房子,條件不錯的家庭在建築房子的時候會採用吊腳樓的設計。目前我村還存在為數不多的木結構房子,這種吊腳樓的房子就更少了,也是亟待保護的建築文化。

地方特產

山竹筍

即竹的嫩莖,柔嫩清香,滋味鮮美,歷來被譽為“蔬中第一品”。

蒿子粑粑

蒿子粑粑為湖南常德桃源獨有的特產之一,吃蒿子粑粑從古至今約有幾百年歷史,桃源人一直還延續著老祖宗留下來的風俗,只有過年的時候還能吃上可口的蒿子粑粑。

缽缽菜

歷史悠久,沅水流域氣候潮濕,進入秋冬季節天氣濕冷,香辛料是驅寒祛濕首選方式,所以缽缽菜就是已油赤醬辛辣鮮香為主要特點,就連古人都講“不願朝中為附馬,只要燉缽爐子咕咕嘎”。

臘肉

湘西最具特色的地方美食,古時候由於食品保存的技術比較落後,古人發明的了是鹽醃製豬肉並用煙燻製作成臘肉的方法,是目前本地最具盛名的美食。

罈子菜

是湘西特色美食的統稱,是古人發明的一種保存食品的方法,通過罈子密封發酵保存各種蔬菜、肉類、魚類等食品。

醬黃豆

曾家河村[桃源縣曾家河村] 曾家河村[桃源縣曾家河村]

也稱豆豉。原料為黑黃豆蒸熟再陰乾,放入土罈子裡面發酵即可。食用時,鍋中放入茶油為最好,燒開,放入一些大蒜瓣,炒出蒜香味再倒入黃豆炒熱即可出鍋。

風景名勝

丫柱山

丫柱山 丫柱山

位於觀音寺鎮曾家河村境內,與著名的萬陽山遙遙相望,距觀音寺鎮大約6公里,海拔高度682米。每到春夏雨水充沛之時,從丫柱山幾條山谷匯集的溪水沿丫柱山的懸崖峭壁滾滾而下,垂直高度近二百米的瀑布如一條飄舞的白練,譽為湘西第一瀑。六公里之外的觀音寺鎮都清晰可見。

大洑溪河繞山腳流過,臘洞溪、劉郎溪分棲左右,山腰有"亞洲第一瀑"之稱的打卦潭季節性瀑布,峰腰有已廢棄的仙姑古廟,峰頂有建於七十年代初的鐵制航標塔,遠望可及張家界、牛耳洞、團魚洞、黔常高鐵、沅江、夸父山等,是戶外運動的絕佳去處。

曾家河古街

曾家河古街 曾家河古街

早在很多年之前曾家河還是一個非常有名氣的地方,幾百年形成的歷史聚集村落,九幾年的時候就因為吊腳樓的特色當時中央電視台來採訪過。老渡船口是過河的唯一通道,曾家河因此形成了商業聚集地造就了曾家河的繁榮歷史。後來由於歷史變遷,曾家河原有古村落群被漸漸的遺棄,昔日繁華不在,但是,踏訪古蹟還能一窺當年的繁榮的歷史歲月。

臘洞府

明朝成祖永樂二年(公元1404年),因稅收之重,征役之繁,加之自然滅害,由江西吉安府吉水縣泥田村大栗樹土地遷至常德府桃源縣龍潭鎮一帶。汶隆公第七代孫鄒昆出生在現在的觀音寺鎮臘洞溪,崇禎年間(1628年—1644年)考取進士,後為當朝駙馬,官至左都御史(正二品),臘洞府因此得名。

臘洞府為鄒昆府邸,1950年保存幾百年的府邸因火災被燒毀,原著民因此分拆重建,臘洞府現存古建築群就是上世紀五十年代重建建築,截止2019年依然有部分古建築保存完整。

王令洞

位於曾家河河段,傳為曾家河霸主養魚之河。此霸主捉魚最為特別,只用一竹竿放入水中,口中念念有詞,魚就跳上桿來。從古至今直到2000年之前,王令洞古渡口一直都是曾家河出行的交通要道。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