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曾泰。早年為諸生,正德十四年(1519年),鄉試中舉。嘉靖八年(1529年),三甲第七十八名進士,任大理寺右寺丞,嘉靖十一年(1532年)五月,由行人晉升為江西道監察御史,“巡視十庫,刷卷江西”。嘉靖十四年,擢廣西巡按,“振紀綱,擊賕吏,恣肆者悉置於法。”嘉靖十七年(1538年)任命為山陵監工御史,彈劾武定侯郭勛,被郭勛報復,請回惠州養母卒。與車邦佑、利賓和曾舜漁被譽為 “惠州晚明四御史”。病逝後與夫人合葬於惠州西湖浮碧岡(今西湖惠州賓館小島)。呂調陽作《墓志銘》。
相關詞條
-
張守約
張守約,字希曾,永福縣城人。宋朝政治人物。 早年以蔭主原州截原砦,為“走馬承受公事”。北宋收復岷州後,以張守約擔任知州。曾向宋神宗舉薦燕達、姚麟、劉舜卿...
人物簡介 人物成就 -
曾
曾即曾姓。曾姓,中國姓氏排行第31位,最初發源於今山東省蘭陵縣(原蒼山縣)西北一帶,曾姓在我國人口眾多,以仁孝禮義而著稱於世,曾姓名人有孔子的弟子曾子,...
姓氏源流 得姓始祖 曾氏祖訓 遷徙分布 古今名人 -
曾氏宗族
曾氏宗族出自姒姓。為夏禹後裔,以國名為氏出自姒姓。
來源 遷徙 分布 堂號 祠聯 -
曾氏族譜
《宋史·藝文志》記載的曾肇的《曾氏譜圖》一卷,算是曾姓的最早族譜了,該譜已佚。現存族譜大都是明以後所修;從地域上看包括安徽、湖南、福建、浙江、廣東、廣西...
概述 譜文獻目錄 -
曾[中國姓氏之一]
曾姓為傳統漢族姓氏,最初發源於今山東省臨沂市蘭陵縣(蒼山縣)西北一帶。夏王少康封地給小兒子曲烈作為子爵王國,稱為鄫子國。後鄫國被滅,鄫國太子巫出奔鄰近的...
歷史發展 傳統文化 人口統計 姓氏名望 研究考證 -
曾姓
曾姓為傳統漢族姓氏,最初發源於今山東省臨沂市蘭陵縣(蒼山縣)西北一帶。夏王少康封地給小兒子曲烈作為子爵王國,稱為鄫子國。後鄫國被滅,鄫國太子巫出奔鄰近的...
釋義 歷史發展 傳統文化 人口統計 姓氏名望 -
曾氏堂號
曾姓堂號主要有魯國堂、武城堂、廬陵堂、三省堂、宗聖堂、追遠堂、敦本堂、守約堂,其中魯國堂、武城堂、廬陵堂、大學堂、是以地域命名的堂號,而三省堂、宗聖堂、...
-
曾公祠[羅山曾公祠]
曾公祠始建於明萬曆年間,原位於福州南門于山北麓花園巷通向法海路巷口拐彎處。從前,這裡有一個奇特的名字叫“牢堆口”, 是古代福州府屬閩縣關押犯人的監牢所在...
歷史簡介 相關事跡 -
曾舜漁
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出生,祖父曾守諒。 萬曆二十五年(1597年)中舉,次年中進士,改庶吉士。 萬曆三十七年(1609年),修築永濟橋(今江東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