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國藩辦團練時手錄陣法圖

曾國藩辦團練時手錄陣法圖

布陣圖上的陣型以營官為中心,分為東、南、西、北、東南、西南、西北、東北八個方位。 如合營出隊,則前哨為正兵,左右哨為兩奇兵,親兵為接應兵,後哨為埋伏兵,長夫百八十人為守營兵;如三哨出隊,則前哨為正兵,左右哨各分六隊為兩奇兵,親兵為接應兵,左右哨各分兩隊為埋伏兵,後哨為守營兵。 這幅陣法圖應該是鹹豐四五年間,即1854-1855年間曾國藩辦團練時,為湘軍練兵所繪,此後經過多次的修正與發展,成為湘軍的行營布陣之法。

布陣圖上的陣型以營官為中心,分為東、南、西、北、東南、西南、西北、東北八個方位。這八個方位與現在通行的地圖方位不同,實為上南下北,左東右西。四個正方位布設前後左右四哨長,每位哨長各統領鳥槍隊、抬搶隊各兩隊、刀矛隊四隊。並分前哨兩隊、左哨兩隊為東南隅兵;分左哨兩隊、後哨兩隊為東北隅兵;分後哨兩隊、右哨兩隊為西北隅兵;分右哨兩隊、前哨兩隊為西南隅兵。
1854-1855年間曾國藩辦團練時手錄陣法圖1854-1855年間曾國藩辦團練時手錄陣法圖
 布陣圖左邊有曾國藩親筆題寫的說明云:凡出隊打仗,將一營之兵分為五起,一曰正兵,當面對敵人者;二曰兩奇兵,張兩翼以合抄者也;三曰接應兵,我兵稍有挫敗,另有兵會救應者也;四曰埋伏兵佯為敗勢,誘賊來追,我預伏一枝,以攻敵者也;五曰守營兵,守定營盤不出隊者。無論人數多少,總宜分出五起,縱無伏兵,亦須分四起。如合營出隊,則前哨為正兵,左右哨為兩奇兵,親兵為接應兵,後哨為埋伏兵,長夫百八十人為守營兵;如三哨出隊,則前哨為正兵,左右哨各分六隊為兩奇兵,親兵為接應兵,左右哨各分兩隊為埋伏兵,後哨為守營兵。
諸葛武侯(諸葛亮)八陣之法分為四正四隅,如一面對敵,則中間正兵力戰而兩隅堅立不動,使三面之兵與中間正兵更換,此隊打仗則彼隊休息,彼隊打仗則此隊休息,此法最好而最不易學。
在曾國藩的說明之左側又黏接了一張白紙,顏色與原紙稍有不同,上面有曾廣均跋云:此是文正(曾國藩死後諡文正)初辦團練時采戚南塘(戚繼光)成法為圖,親筆抄錄以就正於養晦先生(劉蓉之書齋名“養晦堂”,故養晦先生為劉蓉)者,其後又屢次更改為湘軍行營布陣之法,一刊於建昌,再刊於安慶,終不滿意,所以未列於雜著內。此圖為鹹豐四五年筆意,端亮其永寶之,廣均謹識
根據曾國藩的說明與曾廣均的題跋,可見此陣法圖乃曾國藩吸收了諸葛亮的八陣之法的優點,而仿照戚繼光的陣法親筆繪製的。這幅陣法圖應該是鹹豐四五年間,即1854-1855年間曾國藩辦團練時,為湘軍練兵所繪,此後經過多次的修正與發展,成為湘軍的行營布陣之法。
此布陣圖於1955年8月,由湖南省文管會從漣源劉蓉家中徵集,後藏於湖南省博物館。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