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色經歷
《北平無戰事》庭審本劇主人公方孟敖違抗軍令案,預備幹部局少將督察曾可達作為公訴人出場。其後曾可達與徐鐵英(陳寶國飾)等,組成“五人小組”,飛抵徹查北平貪腐問題。五人小組解散後,曾可達開始執行“孔雀東南飛”行動——目的是徹查民調會貪腐案,準備推行幣制改革。
承諾學生的一萬噸糧食發放之前,曾可達配合控制現場局面。發糧現場,圍繞方孟敖的表妹燕京大學進步學生謝木蘭(姜瑞佳飾)被捕,各方進行了針鋒相對的較量。曾可達擔心由於此事,會影響中央銀行北平分行方家的態度,對行將進行的幣制改革造成損失,故而多方溝通,試圖平息此事。
1948年8月19日,國民政府正式頒布《幣制改革法案》,要求凍結國統區所有銀行業務,停止現行貨幣流通,發行金圓券,並以金圓券收兌民間黃金白銀外幣。曾可達接到命令,保障天津經濟管制區的民生物資。然而幣制改革第一天,抵制力量之強大,超出了他的預計!
時間到了1948年10月8日,幣制改革並沒有為北平市的民生帶來絲毫改善,百姓仍然買不到糧。曾可達擅自做主,命令把十車軍糧賣給百姓。他在賭博,賭得是蔣經國在上海“打老虎”的結果,賭他敢不敢抓孔令侃!但歷史無情的宣告,曾可達賭輸了。
人物分析
曾可達的形象剛正清廉,他身為國防部少將,家人都在贛南老家辛勞務農,他每月把一半薪水寄回家中貼補。為了理解劉和平筆下這個忠誠而悲情的人物,董勇惡補民國史,查閱了大量資料,包括國民黨歷史、國民黨黨章、當時少壯派的心愿等等。如果拋開黨派和主義的限定,董勇覺得任何時代都需要曾可達這樣盡忠職守,向一切腐敗開刀的忠義之士。“曾可達是一個忠誠的執行者,一個理想主義者,一個在國民黨危難時期想要鐵血救國、救黨的改革派骨幹。然而在那段時期,國民黨內一些人把自己的利益放在國家和民族之上,這是最可怕的,所以才會喪失民心,敗走台灣。”董勇認為這樣的歷史教訓在不同時代都有警示作用。
曾可達的內心活動有矛盾,有掙扎,有試探,有釋懷,這些細微的心理變化,要通過打電話一一展現。對於蔣經國重用方孟敖,曾可達一開始心存疑慮,卻又擔心蔣經國懷疑自己妒忌人才,既不敢進一步袒露心跡,又不能放手控制方孟敖,同時還要跟蔣經國表明自己的忠誠之意。往往在一通電話里,曾可達的神色態度就會出現極大的起伏和轉變。
對於劇中頻繁出現的打電話場景,有人戲稱“電話也能忙死國民黨”。董勇調侃說,他在戲裡主要的對手戲就是打電話。劇中曾可達最為人津津樂道的經典形象,就是抓起電話鏗鏘有力地說道:“我是國防部曾可達,報告建豐同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