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制沿革
曾厝垵社區,別名“曾里”,又稱“曾家沃”、“曾家灣”,至今已伍佰多年歷史。明朝時,系海澄月港商船之泊地,海澄開往海外的船舶需至廈門查驗,停靠於曾厝垵避風候訊。方言“沃”指泊船海灣,“灣”指舟楫出入港口。曾厝垵胡里山社的胡里山炮台,是廈門港口的要塞。始建於清光緒16年(公元1891年),清代設水師駐守,現存克虜伯大炮為世界之最。曾厝垵村在辛亥革命後,國民黨曾在曾厝垵設立“海軍航空處”及飛機場。
1956年,成立禾山區曾塔鄉群星高級農業合作社;
1958年,劃歸廈門大學辦農場;
1960年,改為廈門地方國營思明農場;
1966年,歸屬廈門郊區曾塔鄉管轄;
1970年,改為前線公社前哨大隊;
1984年,又改為禾山鄉曾厝垵村委會;
1987年9月,劃區時又歸思明區管轄。
2003年08月23日,經思明區人民政府廈思政[2003]79號檔案批覆,由原曾厝垵村委會改制成為思明區曾厝垵社區居民委員會。 曾厝垵社區主要姓氏以“曾”、“黃”為大姓,“王”、“林”、“鄭”、“李“諸姓都有。
行政區劃
曾厝垵社區轄8個自然村,分別是:曾厝垵社、倉里社、前田社、西邊社、前後厝社、東宅社、上里社、胡里山社。
所獲榮譽
1996年10月,廈門市人民政府授予曾厝垵村“先進老年協會”;
1997年03月07日,廈門市婦女聯合會授予思明區曾厝垵村“六好婦代會”;
1997年-1998年,省人民政府授予思明區曾厝垵村“文明村”;
1997年9月,省人民政府授予思明區曾厝垵村“第一次農業普查先進單位”;1998年8月廈門市人民政府授予思明區濱海街道曾厝垵村“十大鄉鎮企業強村”;
1998年03月,廈門市人民政府授予思明區曾厝垵村“全面小康先進村”;
1998年10月,廈門市人民政府授予思明區曾厝垵村“五個好村黨總支”;
1998年,廈門市人民政府授予思明區曾厝垵村“宣傳思想工作示範村”;
1998年,廈門市人民政府授予思明區曾厝垵村“文明村”;
1999年03月07日,廈門市人民政府授予思明區曾厝垵村婦代會“廈門市基層婦女組織建設先進單位”;
2005年3月,廈門市人民政府授予 “思明區濱海街道曾厝垵社區紅十字服務示範社區”;
2006年1月,廈門市勞動和社會保障局授予曾厝垵社區“廈門市勞動保障系統先進單位”;
2006年3月,廈門市公安局授予曾厝垵社區“2004-2005年度廈門市治安保衛工作先進集體”;
2006年6月,中共廈門市委、廈門市人民政府授予文明安全社區;
2008年1月,獲得2007年度思明區社區居委會計畫生育一流協會;
2008年12月,思明區科學技術協會授予:2004—2008年度思明區科普工作先進集體;
2008年12月,思明區工會委員會授予職工之家;
2008年12月,思明區工會委員會授予社區工會工作站;
2009年5月,中共思明區委統戰部、思明區民族與宗教事務局授予社區統戰(宗教)工作特色特區;
2010年4月,中共廈門市委宣傳部、廈門市文化局、市委文明辦、市財政局授予市重點資助文化活動中心示範點
2010年9月,廈門市“巾幗建功”活動領導小組授予巾幗文明崗。
社區介紹
曾厝垵社區位於廈門島東南部,東至白石炮台與黃厝接壤,西至胡里山炮台,南至環島路與大擔島隔海相望,北至御屏山西姑嶺,三面環山,一面臨海,面積約為6.5平方公里,風景秀麗。
曾厝垵社區原來是個臨海的村莊,1956年為群星高級農業合作社,1958年與黃厝村建立廈門大學農場,1960年改稱思明農場,1966年歸屬曾塔社,1970年屬前線公社前哨大隊,1984年改為曾厝垵村委會,1987年9月劃歸思明區管轄,2003年8月“村改居”為曾厝垵社區居委會。 社區下轄曾厝垵社、倉里社、前田社、西邊社、前後厝社、東宅社、上里社、胡里山社等8個自然村,10個居民小組,戶數1473戶,總人口4252人,外來暫住人口5929人,黨員105人。村民以前以農為主,兼漁、副業,現大多轉崗。隨著廈門市農村城市化建設進程的加快,新建的環島路、文曾路貫通我社區。根據廈門市的總體規劃,曾厝垵社區定位為文教旅遊區,轄區內有思明交警中隊、思明區檢察院、市文聯、軟體園、曾厝垵邊防派出所、廈大學生公寓、華廈學院、戲曲舞蹈學校、科技中學、演武二小等多家單位、學校;設有社區服務站、老人活動中心、社區文體活動中心、愛心超市、社區勞動保障站等多種便民利民服務網路,成立了計生協會、婦聯、工會、老年協會等多種組織。曾厝垵社區曾榮獲“廈門市治安保衛工作先進集體”、“首批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先進單位”、“先進基層黨組織”等光榮稱號
基礎設施
隨著廈門市農村城市化建設進程的加快,新建的環島路、文曾路貫通我社區。根據廈門市的總體規劃,曾厝垵社區定位為文教旅遊區,轄區內有思明交警中隊、思明區檢察院、市文聯、軟體園、曾厝垵邊防派出所、廈大學生公寓、華廈學院、戲曲舞蹈學校、科技中學、演武二小等多家單位、學校;設有社區服務站、老人活動中心、社區文體活動中心、愛心超市、社區勞動保障站等多種便民利民服務網路,成立了計生協會、婦聯、工會、老年協會等多種組織。
截止2010年底,曾厝垵社區已實現通水 、通電 、通路 ,無路燈。全社區有 0戶通自來水,有 15 戶飲用井水,還存在飲水困難或水質未達標(占農戶總數的 100 %)。有 15戶通電,擁有電視機農戶15戶;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 15戶。
該社區到金塘鄉道路為通路;進社區道路為土路面;社區內主幹道均為未硬化的路面;距離最近的車站(碼頭)13 公里,距離最近的集貿市場 13 公里,全社區共擁有汽車0輛,拖拉機 1 輛,機車6輛。
全社區建有沼氣池農戶11 戶;裝有太陽能農戶 4戶;建有小水窖 6口;已完成“一池三改”(改廚、改廁、改廄)的農戶 0 戶。耕地有效灌溉面積為 162畝,有效灌溉率為 90 %,其中有高穩高產農田地面積 0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 0 畝。
該社區到2010年底,農戶住房以土木結構為主,其中有 0 戶居住磚混結構住房;有 5 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10 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還有 0戶居住於其他結構的住房。
政治體制
職務 | 姓名 |
社區黨委書記 | 黃清潔 |
主任 | 史誌慶 |
備註:社區現有工作人員27人。 |
社區工作
曾厝垵社區堅持每月一次社區工作者政治、業務學習。成立了社區志願者隊伍,有義務巡邏隊、義務護綠隊、義務宣傳隊等,社區黨員參與社區活動率超過85%。 社區有文化團體,下轄3支社區文體骨幹隊伍,包括腰鼓隊、興趣愛好小組、高蹺獅子隊等,豐富民眾的業餘文化生活。社區通過開展多種形式,多層次的民眾性文化活動,凝聚社區民心,引導社區民眾追求高尚道德和文明行為社區本著“管理並舉,重在服務”的原則,社區積極拓展服務功能,現有55平方米左右的社區服務站,開設便民利民的腳踏車維修、家政服務、家電修理、美發、補鞋等為民服務攤點10個。全年開展志願者大型活動4次,如學雷鋒為民服務活動、黨員為民服務活動、助殘日為民服務活動等等。特別重視對社區孤寡老人、殘疾人、優撫對象、特困戶和確有困難的統戰對象的服務,經常走訪他們,盡一切所能為其解決實際困難.每逢重大節日,社區對優撫、特困對象或高齡老人進行上門慰問,全年慰問活動已達2次以上,慰問人數100多人。我們還積極發動全社區居民奉獻愛心,互幫互助,在社區內進行結對幫困,幫撫率達100%,通過一系列的優撫幫困活動,讓每一位居民感受到社區大家庭的溫暖。將服務型社區貫穿於其他各項工作中,使社區居民有口皆碑,充分體現新時代、新形勢下的社區水平,真正實現社區是我家,建設靠大家。
經濟狀況
曾厝垵社區2009年農村經濟總收入604.5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168萬元,占總收入的27.8%;畜牧業收入128萬元,占總收入的21.2%(其中,年內出欄肉豬140頭,肉牛22頭,肉羊100頭);林業收入66萬元,占總收入的11%;第二、三產業收入26.1萬元,占總收入的4.3%;工資性收入30萬元,占總收入的5%。農民人均純收入1692元,農民收入以種植業為主。全社區外出務工收入30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441人(占勞動力的23.3%),在省內務工106人,到省外務工335人。
社區服務
隨著城市改革的不斷深入和社區黨組織服務居民民眾的工作範圍逐漸增多,曾厝垵社區黨組織已經成為凝聚人心、服務民眾、維護穩定和構建和諧的主陣地。第四社區黨工委按照市、區紀委的部署,在市檢察院和市社保局等部門幫扶下,投入資金20餘萬元,對社區辦公用房進行了維修改造,成立了社區便民服務中心,建立“一站式服務台”,設立就業、計生、殘聯、低保、民政、司法六個服務視窗,安裝了惠民政策查詢機,實現了“一站式辦公、一條龍服務和一次性辦結”,使社區黨務、政務、居務、辦事和惠民政策在“陽光”下操作,在“陽光”下運行。既方便居民民眾辦事,密切了黨群幹群關係,又提高了社區黨組織服務居民民眾能力水平。
歷史文化
宗教信仰:
曾厝垵(zengcuoan)具有廈門獨有的、香火旺盛的民間聖媽崇拜,實在可算得上是極具代表性的閩南原生態自然村。曾厝垵作為廈門港口城市的農村和漁村,在“村改居”之後,仍得天獨厚擁有如此之多的歷史遺存,也算一樁幸事。
信眾最多的應該是村口的福海宮與擁湖宮都侍奉閩南的保生大帝與媽祖林默娘,他們在此村有90%的信眾,這個特點與閩南所有其他地方一樣。每到節日,這裡總是熱鬧非凡。
在曾山上的太清宮,供奉著太上老君、玉皇大帝等道教神仙。
啟明寺以前是尼姑庵,解放前只有三個比丘尼,她們經常到村里串門走動,村民都很熟悉。如今,佛教正在這裡蓬勃發展著。基督教在該村至今留有遺蹟。令人感動的聖媽崇拜
然而,曾厝垵最感動人的宗教遺蹟是海邊的“聖媽宮”供奉著媽祖。如果你經常從環島路走過,你一定會對一座小型的宮廟產生好奇。是的,聖媽宮從一定意義上講,可以算得上是曾厝垵的標誌性建築了。
曾厝垵的老人說,聖媽的信仰來源於海邊的“漂客之塋”。聖媽宮裡的“神”只是很平凡的姑娘,她或許是婚姻不幸,或許是守望、盼望夢中的南洋,也許是想去台灣,也有可能因為生活實在太艱難,所以她選擇放棄自己的生命。早上出海討魚的漁民看見了她,就將她拖了回來,安葬在這個海邊的地方。
經過了不知多少歲月,這些無家可歸的外鄉人和本地人,就由閩南當地的好心人招魂、辦理殤事。他們由當時社會低層善良、無助的人晉級為至高無上的正神,成為苦難、草根階層的保護神,開始保佑一方淨土。每年的農曆八月初二是聖媽的節日,這是一年中最熱鬧的時刻,戲班子唱戲長達一兩個月,戲唱完了還會有播放電影。
曾厝垵的福海宮,據白礁慈濟祖宮管委會出具的證明,始建於明朝,是白礁慈濟宮的分靈宮,宮內祀奉保生大帝與媽祖林默娘。
它的多重文化、它的多種信仰,它的歷史多變,以及它的城鄉定位……總之,每當從它身旁路過時,都無法在腦海里快速地浮現出一個準確的辭彙來形容它:是農村,還是城區,抑或是城鄉結合部?似乎都不是。也許,這是一個農村的城市化進程在某個時段的狀態,是一個有過輝煌歷史的鄉村投影在這個時代的背影。也許在十年之後,它已經如同廈門其他片區一樣,找不到原本的鄉村氣息了。
曾厝垵片區已經被列入了改造範圍,在它被變成一個社區之前,就讓文字和圖片來記錄它吧。
注意事項
在曾厝垵文創休閒漁村中,大大小小的芒果攤數不勝數。但是,曾厝垵大多數芒果攤都是用四兩秤,這幾乎是公開的秘密。雖經過一段時間的整治,但四兩秤仍未徹底消失。提醒:真正的台灣芒果進價已經達到了每斤10.5元,加上外包裝的紙皮,成本價都要11元左右。沒有人會做虧本生意,5-6元的低價芒果秤頭幾乎不可能是準的。
曾厝垵從2010年起發展至今,旅館及商鋪數量急劇增加,迄今所有旅館均為無證經營,其中消防安全,衛生問題讓人擔心。這點還需要相關部分加強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