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勤湘

曾勤湘

曾勤湘,曾用名曾希寧,1933年1月出生,湖南省新化縣維山鄉人,民建成員。其家族在當地為名門望族,父親曾任維山鄉鄉長、黃泥井禁菸所所長等職多年。

基本信息

人物歷程

1、1939年入學,因時逢抗日戰爭,學業時斷時續,先後在新化縣維山水口國小、本鄉私塾、維山鄉中心國小、維山私立補習班學習基礎課程。2、1947年2月進新化縣私立上梅中學,次年9月轉益陽私立五福中學。

3、1949年7月因臨近解放時局不穩,回家務農半年。

4、1951年2月考取中央稅務學校中南分校,同年7月畢業 。

5、畢業後被分配到中南行政委員會財政部稅務管理局工作。其時曾青春年少,一腔熱血,在工作中充分運用所學知識,積極開展調查研究,為新中國成立初期我國的稅制建設做出了不懈的努力。

事跡

曾勤湘1954年大區行政機構撤銷,曾調湖南省財政廳稅務局工作。1958年8月調株洲化工廠任黨委宣傳部幹事,1961年12月調回湖南省財政廳稅務局機關。1969年2月下放到衡南縣農村進行勞動鍛鍊,1975年1月轉省網嶺“五七幹校”,1979年7月調省幹部學校行政處。20多年裡,曾調職頻頻,但不論是在稅務部門,還是在工廠、學校、農村,都能做到乾一行,愛一行,專一行,始終以飽滿的熱情和認真負責的態度去對待每一項工作,受到領導和同事的一致好評,並多次被評為先進工作者。

1984年12月調湖南省財政廳稅務局機關,初任直接稅科、工商稅科一般幹部,1986年12月升任辦公室副主任,1988年3月調任政策理論研究室副主任,1992年7月升研究室主任。曾長期在財政稅務系統工作,有較高的理論水平和豐富的業務工作經驗。從1984年起,籌辦並主編了《湖南稅務》雜誌七年,組織通訊員500多人,出刊90餘期,審稿上萬份,是該刊的創始人之一;主持了湖南稅收政策理論研究六年,主持或參加全國、全省稅收理論研討會10餘次,並多次在會上作經驗發言;先後在中央、省級各種報刊上發表《憶高秉坊先生》(《湖南稅務》1990年第2期)、《湖南省國營工業企業稅利負擔的調查與思考》(《湖南經濟》1992年第8期)、《稅收要為市場經濟平等競爭創造條件》(《湖南經濟》1993年第11期)、《關於我省地方財源建設的思考》(《湖南財政與會計》 1995年第4期 )等調查報告或理論研究文章50多篇,其中1990年刊發的《論稅收的財政職能和經濟職能的地位問題》一文獲國家稅務總局、中國稅務學會十年優秀論文成果獎及省社科聯優秀成果獎。

曾所取得的這一系列成果,奠定了其在省內稅收理論研究領域的地位。1987年,曾被評選為省稅務學會常務理事和副秘書長,1988年當選為省政協委員和省農村財政研究會常務理事,同年被評聘為高級經濟師,1991年當選為省稅務學會副會長兼秘書長。

1990年受聘擔任湖南省人民政府參事,1995年離任。曾任省政府參事和省政協委員期間,多次深入基層開展調查研究,先後撰寫了《農村費改稅和控制使用大哥大的建議》《農民稅收負擔為何有增無減》《我省城鄉個體稅收情況調查》和《從稅收負擔上看國營大中型企業活力不足的原因分析》等調查報告或政協提案,大多被省科協情報研究所採用或呈送省委、省政府領導作為諮詢參考,為我省經濟社會發展發揮了一定的促進作用。

除調查研究、建言獻策之外,曾勤湘還認真履行參事統戰聯誼的職責,經常與旅居台灣的舅父楊繼平和姐夫凌正卿等進行書信、電話聯繫,積極宣傳改革開放政策和社會主義建設取得的巨大成就,為發展和鞏固愛國統一戰線貢獻了力量。曾本人因工作積極主動、參政議政成績突出而被評為民建全省先進個人一次、省政協先進個人一次、省參事室先進個人兩次 。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