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仲籠父壺

曾仲籠父壺

"曾仲籠父壺此器蓋內與壺內壁均有銘文l2字

春秋時期春秋,盛酒或盛水器。1966年湖北省京山縣出土,高66厘米。
曾仲籠父壺曾仲籠父壺
此器蓋內與壺內壁均有銘文l2字,為曾仲籠父作器。據文獻記載,“曾”有三個,一個在今山東省嶧縣,一個在今河南省柘城縣北,另一個則在今湖北省江漢流域。這個曾仲籠父壺應屬後者所鑄。此曾國與黃國、江國互通婚姻,京山發現的97件銅器中,6件有曾國銘文,2件有黃國銘文,說明在西周晚期至春秋早期,這個曾國與黃國已經有了密切的聯姻關係。
壺為古代盛酒器或盛水器。青銅壺始見於商代。"壺"字在金文中就象是一個有蓋、腹部略鼓,兩邊有系的容器。
曾仲籠父壺為春秋時器,一九六六年出土於湖北京山縣。原器通高六十六厘米,上口長二十三點一厘米,寬十六點三厘米。壺蓋上飾有精美的蓮瓣,為春秋青銅壺典型的造型。蓋內及壺口內壁有銘文十二字,銘文大意為,曾侯的次子籠父用好銅鑄造了此壺。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