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特點
質地堅硬,色澤微黃略透明,米飯筋道,米粥黏糯,香氣濃郁,回味微甜。經農業部農產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鄭州)檢驗,“曹鎮大米”粗澱粉含量為87.9%-88.37%,高於普通大米(62%-86%),直鏈澱粉含量為17.6%-19.8%(最適值17%-25%),蛋白質含量為(7.71-7.8)克/100克(最適值6-9),均在最適範圍內,膠稠度為82-90毫米,略低於最適值(90毫米),總體品質上佳。
產地環境
土壤地貌
平頂山市湛河區地處伏牛山、外方山余脈與黃淮平原交接地帶,地勢西高東低,呈梯度分布。淮河上游重要的支流-沙河發源於此,並從曹鎮鄉北部自西向東穿過。1958年回響毛主席一定要把淮河治好的號召,在曹鎮鄉的東北和北部修築了新中國淮河上游的二座大型水庫白龜山水庫,從此曹鎮鄉真正成了可與江南媲美的魚米之鄉。曹鎮鄉地貌屬於沖積平原,地勢平坦,海拔92-110米之間。土壤類型為褐化兩合土,有機質平均含量1.36%、水解氮平均值70ppm、速效磷平均值12.6ppm、速效鉀127.855ppm,土層深厚,通透性好,無污染源,非常適合水稻生長。
水文情況
曹鎮大米生產區域地表水有自然降水和入境水兩部分。年均總量共96052萬立方米,偏枯年為53697萬立方米。地下水由自然降水,自流灌溉回歸水,河流側滲及白龜山水庫滲漏等組成,可利用水資源總量接近30萬立方米。境內南有大泥河與白龜山水庫乾渠穿境而過,北靠白龜山水庫,其中白龜山水庫東西長15.5千米,南北寬4.2千米,占地近70千米,庫容量6.49億立方米,有效灌溉面積3.3萬公頃,整個曹鎮鄉都在其灌區覆蓋內。
氣候情況
平頂山市氣候屬暖溫帶大陸季風氣候。主要特點是:光能充裕,熱量豐富,無霜期長,水熱同期。境內冬春季多東北風和偏東風,夏季多偏東風,秋季多為東北風和偏西風,冬季以偏北風為主。年平均氣溫14.9℃,極端最高氣溫43.7℃,最低-17.8℃。年平均降水量678.6毫米。7-9月份的降水量占全年的70%左右。高溫期與多雨期同步,十分有利於水稻生長。境內多年平均日照時數有2231.2小時,年平均日照率是50%,年最多日照時數為2490小時,最少日照時數為2059小時。
歷史淵源
曹鎮大米曾為北宋時期的宮廷貢米。近代以來,粵港澳名廚協會及全國各地美食協會相繼來曹鎮考察簽約,使曹鎮大米逐漸走向全國市場。
2017年,曹鎮成立了擁有4500餘畝水田的生態水稻種植合作社。
生產情況
2016年,平頂山市曹鎮鄉現有水田20000餘畝,其中水稻種植面積18000餘畝。
2017年,平頂山市湛河區適宜種植面積 3500 公頃,年產大米20000噸左右。
產品榮譽
2017年12月22日,原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正式批准對“曹鎮大米”實施農產品地理標誌登記保護。
地理標誌
地域保護範圍
曹鎮大米的地理標誌保護的區域範圍為平頂山市湛河區曹鎮鄉所轄銀王、潘莊、陶寨、邢鋪、褚莊、灣李、溝劉、王莊、肖莊、李莊、焦莊、朱堂、齊莊、秦莊、曹東、曹西、曹北、關莊、謝莊、楊西、連莊、大黃莊、蘇莊、齊務、宋寨、吉村、彭莊、河岸李、曹坑、泥河、李三莊、趙莊、張莊、五虎劉、杜莊總計35個行政村。地理坐標為東經113°09′-113°15′,北緯33°42′-33°59′。
質量技術要求
•特定的生產方式
1產地選擇:選擇土壤耕層深厚、肥沃、通透性良好,土壤中性偏酸、有機質含量高,具有較好的保水保肥能力的沙壤土,產地環境質量符合《綠色食品產地環境技術條件》的要求。
2品種選擇: “曹鎮大米”主栽品種應選擇適合當地環境條件的優質、抗病且通過省級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認)定的品種,如:黃金晴、新稻18等。不得使用未經審定和轉基因品種。
3生產過程管理
3.1培育壯苗
3.1.1種子處理播種前先曬種2-3天。用1%的石灰水浸種24小時。撈出後放在30℃清水中泡種2-3天,沖洗乾淨,裹入麻袋(或其他保溫材料),放在朝陽處24小時,破胸露白時播種。
3.2整地做床
3.2.1秧田選擇:選背風向陽、地勢平坦、地力肥沃、灌排水方便的旱田或水田育苗,提倡穴盤基質育苗。
3.2.2整地做床:秧田深翻旋耕除淨殘茬、找平後做寬1.8米,床長10-15米,步道溝40厘米,的苗床,反覆平整床面。
3.3播種:常規育秧5月10-12日播種,每667平方米40千克;穴盤育苗按每畝大田30盤、每盤130克-140克用種量播種,每畝用重量3.5-4千克。
3.4秧田管理:播種時澆足底水,出苗前不用澆水,當秧苗青頭時,補澆一次水,苗期不用追肥。
3.5大田管理
3.5.1整地:前茬收穫後,要及時滅茬,趁墒耕翻,放水泡田。
3.5.2施肥:提倡測土配方施肥,注意有機、無機結合,氮、磷、鉀配合施用。要求每667平方米施入優質農家肥3平方米以上,純氮12千克-15千克,純磷6.5千克-7千克,純鉀12千克-15千克,硫酸鋅1千克-2千克。其中氮肥用50%-70%作基面肥,20%-30%作分櫱肥,10%-20%作穗肥;磷肥全部作基肥施用;鉀肥基、櫱肥各占50%。
3.5.3插秧:機械插秧,適宜時間為6月8-12日,要求秧苗3.5-4.5片葉;人工常規插秧,時間為6月13-18日,要求秧苗5.5-7.5片葉。人工插秧,行穴距33.3×13.3厘米,每穴3-4苗,基本苗4.5-6萬苗;機械栽插,行穴距20×16.7厘米,每667平方米萬穴,每穴5苗-6苗,基本苗10萬苗-12萬苗。總的要求是要淺插、勻插,深度1厘米-2厘米。
3.5.4灌水:秧苗返青時灌深水護秧,水深3厘米-5厘米,但不淹心;分櫱期灌淺水,在有效分櫱期內淺水勤灌(水深1厘米-2厘米);無效分櫱期,及時排水曬田。孕穗揚花期灌3厘米以上的深水且不能斷水;齊穗後“乾乾濕濕,以濕為主”,後期“乾乾濕濕,以乾為主”。收穫前7天及時排水。
3.6有害生物控治技術
3.6.1農業防治:選用抗性強的品種,定期輪換,保持品種抗性,減輕病蟲害的發生。採用合理耕作制度、輪作換茬、種養(稻鴨、稻魚、稻蟹等)結合、健身栽培等農藝措施,減少有害生物的發生。
3.6.2生物防治:選擇對天敵殺傷力小的中、低毒性代學農藥,避開自然天敵對農藥的敏感時期,創造適宜自然天敵繁殖的環境,保護天敵;利用及釋放天敵控制有害生物的發生。
3.6.3物理防治:採用黑光燈、震頻式殺蟲燈、色光板等物理裝置誘殺鱗翅目、同翅目害蟲。
3.6.4藥劑防治
3.6.4.1稻瘟病:當稻瘟病的中心病團出現時,每667米用三環唑20克-25克或稻瘟靈32克-40克噴霧防治。
3.6.4.2稻紋枯病水稻分櫱至孕穗期、抽穗期,當分櫱期叢發病率在15%-20%、孕穗期30%以上時,每667平方米用井崗黴素10克-12.5克或苯甲丙環唑4.5克-8克加水50千克噴霧1次-2次,低於此指標可以不施農藥。
3.6.4.3惡苗病:5%咪鮮胺2000-4000倍液或用10%二硫氰基甲烷乳油3000-5000倍液,浸種48小時-72小時,瀝乾後催芽播種。
3.6.4.4二化螟:稻苗枯鞘從率5%-8%,每667米用氯蟲苯甲醯胺2克-4克或氯蟲▪噻蟲嗪3.2克-4克或三唑磷24克兌水50千克噴霧。
3.6.4.5稻飛虱:百叢蟲量達1500頭-2000頭,每667平方米用噻嗪酮7克-10克或吡蚜酮5克-7.5克兌水50千克,針對稻株中下部噴霧。
3.6.4.6稻薊馬:苗期出現葉尖捲曲率在10%以上、百株蟲量300頭-500頭以上時,用吡蟲啉2克-3克或吡蚜酮5克-7.5克兌水50千克噴霧。
3.6.4.7雜草防治:種後7天-10天,每667米用丁草胺30克或苄嘧磺隆1.5克-2克兌水30千克噴霧防止秧田雜草。移栽後5天-10天,每667米用吡嘧磺隆6.25克或田草光(苄嘧磺隆與丁草胺復配劑)25克-30克拌化肥或細泥土30千克撒施防治。
4收穫、運輸、貯藏:當每穗穀粒穎殼95%以上變黃或95%以上粒小穗軸及副護穎變黃,米粒定於變硬,呈透明狀時及時機械採收。收後採用場內晾曬和大型烘乾機烘乾相結合,運輸工具應清潔、乾燥、有防雨設施。嚴禁與有毒、有害、有腐蝕性、有異味的物品混運。貯藏設施應清潔、乾燥、通風、無蟲害和鼠害。嚴禁與有毒、有害、有腐蝕性、易發霉、發潮、有異味的物品混存。
5生產檔案記錄:要建立田間技術檔案,對整個生產過程全面記載,並妥善保存,以備查閱。
•產品質量安全規定
稻生產和加工過程嚴格按照綠色食品生產加工技術標準進行,禁止使用未依法登記和國家明令禁止使用的農業投入品,推行標準化生產,切實保障質量安全。
•標誌使用規定
1分級:“曹鎮大米”分級嚴格按照《大米》(GB1354-2009)執行。
2包裝標識:包裝主要採用袋式或箱式包裝,包裝材料必須符合國家強制性技術規範要求。產品有明確標籤,內容包括:產品名稱、商標、產品執行標準、生產者及詳細地址、淨含量及包裝日期,字跡清晰、完整、準確。
3標識:“曹鎮大米”劃定的地域保護範圍內的大米生產經營者,在產品或包裝上使用已獲登記保護的“曹鎮大米”農產品地理標誌,須向“曹鎮大米”登記證書持有人提出申請,並按照相關要求規範使用標誌,在其產品包裝上統一使用”曹鎮大米”和農產品地理標誌公共標識相結合的標識標註方法。
4貯藏:在避光、常溫、乾燥和有防潮設施的地方貯藏。貯藏設施應清潔、乾燥、通風,無蟲害和鼠害。嚴禁與有毒、有害、有腐蝕性、易發霉、發潮、有異味的物品混存。若進行倉庫消毒、熏蒸處理所用藥劑應符合國家有關食品衛生安全的規定。
5運輸:運輸工具應清潔、乾燥、衛生、無異味、無污染,運輸過程中應防止日曬、雨淋,通風散熱工作,嚴禁與有毒、有害、有異味、易污染的物品混裝、混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