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議》
昔仲尼修書,始自堯舜。堯舜王天下,煥乎有文章。文章發揮,書道尚矣。夏殷之世,能者挺生。秦漢之間,諸體間出。玄猷冥運,妙用天資;追虛捕微,鬼神不容其潛匿。而通微應變,言象不測其存亡。奇寶盈乎東山,明珠溢乎南海,其道有貴而稱聖,其跡有祕而莫傳。理不可盡之於詞,妙不可窮之於筆,非夫通玄達微,何可至於此乎?乃不朽之盛事,故敘而論之。夫草木各務生氣,不自埋沒,況禽獸乎?況人倫乎?猛獸鷙鳥神彩各異,書道法此。其古文、篆籀,時罕行用者,皆闕而不議。議者真正、藁草之間,或麟鳳一毛,龜龍片甲,亦無所不録。其有名跡俱顯者一十九人,列之於後:崔瑗 張芝 張昶 鍾繇 鍾會 韋誕 皇象 嵇康 衛瓘 衛夫人 索靖 謝安 王導 王敦 王廙 王洽 王珉王羲之 王獻之。
然則千百年間得其妙者,不越此數十人。各能聲飛萬里,榮擢百代。惟逸少筆跡遒潤,獨擅一家之美,天質自然,風神蓋代。且其道微而味薄,固常人莫之能學;其理隠而意深,固天下寡於知音。昔為評者數家,既無文詞,則何以立說?何為取象其勢,彷佛其形?似知其門,而未知其奧,是以言論不能辨明。夫於其道不通,出其言不斷,加之詞寡典要,理乏研精,不述賢哲之殊能,況有邱明之新意悠悠之說,不足動人。夫翰墨及文章至妙者,皆有深意以見其志,覽之即瞭然,若與言面目,則有智昏菽麥,混白黑與胸襟;若心悟精微,圖古今於掌握,玄妙之意出於物類之表;幽深之理,伏於杳㝠之間。豈常情之所能言,世智之所能測。非有獨聞之聽,獨見之明,不可議無聲之音,無形之相。夫誦聖人之語,不如親聞其言;評先賢之書,必不能盡其深意。有千年明鏡,可以照之不疲;琉璃屏風,可以洞徹無礙。今雖録其品格,豈獨稱其材能。皆先其天性,後其習學。縱異形奇體,輒以情理一貫,終不出於洪荒之外,必不離於工拙之間。然智則無涯,法固不定,且以風神骨氣者居上,妍美功用者居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