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牙鋸天牛

曲牙鋸天牛

鞘翅目,天牛科,鋸天牛亞科。分布在北京、河北、遼寧、河南、陝西、山西、湖北、湖南、山東、台灣、安徽、浙江、江蘇、上海、內蒙古等地區。危害細葉結縷草、狗牙根、野牛草等草坪地下莖;也危害柳樹、楓楊、水杉等林木。以幼蟲在土中食害寄主根莖,可造成草坪成片枯萎。

基本信息

形態特徵

剛出洞的土居天牛 剛出洞的土居天牛

成蟲:體長27—47 mm,寬10—16 mm,栗色到栗黑色,略帶金屬光澤。頭部向前突出,微向下彎,正中有細線縱溝;上顎長、大,呈長刀狀,互相交叉,向後彎曲,基部與外側具緊密刻點,尤以基部為甚;下顎須與唇須末節呈喇叭狀。觸角紅棕色,雌蟲觸角較細短,接近鞘翅中部;雄蟲觸角較粗長超過鞘翅中部,自第三至第十節的外端角突出呈寬鋸齒狀。觸角基瘤寬大,兩眼間及頭頂密被刻點,額前端有凹陷。前胸較闊,前緣中央凹陷,後緣略呈波紋形,側緣具2齒,分離較遠,後齒較前齒髮達,后角突出略呈齒狀,表面密被刻點。鞘翅基部闊大,向後端漸尖,內角明顯,外角圓形,刻點較前胸稀少,刻點間密布縐紋,每翅微現2、3條縱隆線,翅之周緣微向上卷。中、後胸腹板密生棕色毛。雌蟲腹基中央呈三角形;雄蟲腹端末節後緣披棕色毛,中央微凹。足棕紅色。

卵:乳白色。

幼蟲:白色,前胸背板後半部有白色顆粒狀突起,排列略呈長方形 。

生物學特性

曲牙鋸天牛 曲牙鋸天牛

在湖北天門地區1年發生1代,以老熟幼蟲越冬,翌年春季老熟幼蟲潛入土中築室化蛹,蛹室離地面約5—6 cm。5月中旬開始羽化為成蟲,羽化後仍留土中,5—6月雨後成蟲大批出土交尾產卵,產卵於較潮濕的土中或苗圃雜草較多的地方,幼蟲棲息土中,取食苗木或雜草根部,危害至11月 。

地理分布

陝西(禮泉),河北、內蒙古、 甘肅、山東、 江蘇、浙江、湖南、台灣 。

寄主

曲牙鋸天牛 曲牙鋸天牛

危害楊、柳、楓楊、刺槐、水杉的根部 。

天敵

幼蟲有綠僵萵寄牛 。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