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江[廣東省韶關市曲江區]

曲江[廣東省韶關市曲江區]

曲江區,韶關市市轄區,位於廣東省韶關市區南部,地處粵北中部、北江上游。曲江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曲江是13萬年前人類祖先“馬壩人”繁衍生息之地,是4000多年前“石峽文化”的發祥地,是華夏民族古老文化的搖籃之一。自漢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置縣,曲江至今已有2100多年的悠久歷史。鍾靈毓秀的曲江,曾孕育出唐代名相、“開元盛世”的功臣張九齡,學識淵博、才華橫溢的北宋名臣余靖,以及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貢獻的清代文學家廖燕等一批歷史文化名人。 曲江交通便捷,區位優勢明顯。是珠三角資本擴散和產業轉移的連綿區,是泛珠三角經濟輻射內地的戰略通道,連線長三角經濟圈和珠三角經濟圈。韶關是全國交通樞紐城市,而曲江則是樞紐城市的樞紐點。 曲江自然資源豐富,發展潛力巨大。被譽為“有色金屬之鄉”和“中國溫泉之鄉”

建置沿革

曲江是13萬年前人類祖先“馬壩人”繁衍生息之地,又是“石峽文化”的發祥地,華夏民族古老文化的搖籃之一。

縣名變更

建縣之初稱曲江縣(《漢書·地理志》),後人釋以境內“江流回曲,因以為名”(唐《元和郡縣誌》)。王莽新朝時(公元9—23年)一度改稱“除虜縣”(《漢書·地理志》)。東漢末期曾因境內有曲紅山(即今韶石山)而一度改稱“曲紅縣”(據東漢靈帝熹平年間所立《漢桂陽太守周府君功勳碑》及北魏酈道元《水經注》;一說古字江紅通用,“曲紅縣”當讀作“曲江縣”)。1952年3月,曲江縣與乳源縣合併成立曲江乳源縣(習慣上簡稱曲乳縣);1953年5月,撤銷曲乳縣,恢復曲江縣縣名。

隸屬變更

建縣之前,曲江地域春秋時期為百越屬地,戰國時期為楚國屬地;秦朝為南海郡(郡治在今廣州市)屬地;趙佗立南越國後,又為南越國屬地。

曲江 曲江

元鼎六年(前111),漢武帝平定南越,設定曲江縣,隸屬桂陽郡(郡治在今湖南省郴州市)管轄。元封五年(前106年),武帝置十三刺史部(亦稱州,時為監察區),桂陽郡曲江縣受荊州刺史部監察。西漢末年王莽新朝時,桂陽郡改稱南平郡,東漢初復稱桂陽郡。東漢後期在桂陽郡南部地區設始興都尉,以加強對曲江縣的管轄。三國吳甘露元年(265),在桂陽郡南部分設始興郡(郡治設於曲江縣城),曲江縣隸屬荊州始興郡管轄(時荊州演變為行政區)。

西晉武帝太康(280—289)中期,改隸廣州始興郡管轄;懷帝永嘉元年(307)分荊州地置湘州(州治在今湖南省長沙市),曲江縣改隸湘州始興郡管轄。東晉成帝鹹和三年(328)廢湘州,曲江縣復歸荊州始興郡。

南朝宋文帝元嘉二十九年(452)又改隸廣州始興郡,三十年(453)復歸湘州始興郡。宋明帝泰豫元年(472)改始興郡稱廣興郡。南齊(479—502)復為湘州始興郡。梁承聖(552—555)中置東衡州,曲江縣隸東衡州始興郡管轄。梁末陳初,一度廢東衡州,始興郡改屬衡州(州治在今英德)。陳天嘉元年(560)復置東衡州,曲江縣仍以隸始興郡屬之。

隋文帝開皇三年(583),全國改州郡縣三級為州縣二級制,廢始興郡,曲江縣隸屬東衡州管轄。開皇九年(589)改隸廣州,後廣州改稱番州,曲江縣仍屬之。隋煬帝大業(605—618)年間,將州改為郡,曲江縣改隸南海郡管轄。

2008年的區委、區政府大門 2008年的區委、區政府大門

唐初改郡為州,曲江縣隸屬廣州管轄。唐武德四年(621)置番州,曲江縣隸番州,未久番州改稱東衡州。貞觀元年(627)改東衡州稱韶州,又置嶺南道,曲江縣隸屬韶州管轄,受嶺南道監察。唐天寶元年(742)改韶州稱始興郡,乾元元年(758)復改始興郡為韶州。天寶(742—756)間,道成為地方最高行政區,曲江縣隸嶺南道韶州管轄。鹹通三年(862)嶺南道分為東、西兩道,曲江縣隸屬嶺南東道韶州管轄。五代十國時期,先屬後梁,後屬南漢,仍以韶州轄曲江縣。

宋初仍以嶺南東道韶州轄曲江縣。未久廢道留州,曲江縣隸屬韶州。至道三年(997年),又於州上置路( 半行政半監察性質),曲江縣隸屬廣南東路韶州管轄。

元朝以行省為地方最高行政區,下設道( 省派出機構)、路、縣三級。至元十五年(1278)嶺南平定後,曲江縣隸屬海北廣東道韶州路( 此間又在韶州路置錄事司以管理城廂居民;一說至元二十三年置,又稱新民官司)。至順元年(1330)屬江西行省廣東道韶州路管轄。

明洪武元年(1368)改韶州路為韶州府(同年罷新民官司)。洪武二年升廣東道為廣東行中書省;洪武八年又改稱廣東承宣布政使司( 簡稱廣東布政司,習慣上稱廣東省),曲江縣均以韶州府附郭縣隸屬之。

清初仍稱廣東布政司,未久定稱廣東省,省下設道( 省的派出機構)、府、縣,曲江縣隸屬廣東省南韶連道韶州府管轄。

民國元年(1912),廢道、府,曲江縣直隸廣東省。民國3年復設道,曲江縣隸廣東省南韶連道( 未久改稱嶺南道)。民國9年復廢道,未久設北區善後督辦,性質與道同。此後屢設屢廢,民國14年設北江行政區,民國15年又廢行政區。民國17年設北江善後委員會,民國21年改為北江綏靖區,曲江縣均屬之。民國25年改設第二行政督察區,性質與善後委、行政區、綏靖區同,均為省派出機構,曲江縣仍屬之。民國29年改稱北江行政區,民國30年復稱第二行政督察區,曲江縣仍屬之。民國36年再次調整全省政區,曲江縣隸屬第三專署行政督察區。

1949年10月7日,中國人民解放軍進駐曲江縣城;10月10日宣告成立曲江縣人民政府,隸屬廣東省北江臨時人民行政委員會領導( 謹按:曲江縣人民政府成立日期尚有10月14日一說,不確。應以1949年10月9日曲江縣人民政府布告為準)。1950年1月,撤銷北江臨委改設北江專區,專署( 亦稱行署,為省的派出機關)駐曲江縣城(韶關),轄曲江等16縣。1952年9月撤銷北江專區,改設粵北行政區,轄曲江等19縣1市。1956年3月撤銷行政區,改設韶關專區,轄曲江等17縣(含2民族自治縣)1市。1959年1月,曲江縣、仁化縣和乳源縣一部併入韶關市(時稱三縣一市合併),撤銷曲江縣建制;1961年3月恢復曲江縣建制,仍隸韶關專區。1970年韶關專區改稱韶關地區,轄曲江等15縣(含3個民族自治縣)1市。1977年1月,韶關市改由省府直轄,曲江縣劃歸韶關市領導。1983年,撤銷韶關地區,原韶關地區大部與韶關市合併成立韶關市,曲江等12縣(含3個自治縣)屬之。

境域變更

三國吳永安六年(263),分曲江縣東境及南野縣地置始興縣[一說晉太康二年(281)析曲江立始興縣]。

南北朝南齊(479—557)時,分曲江縣北境置仁化縣。梁(502—557)時廢仁化縣,轄地復歸曲江縣。唐垂拱四年(688)又劃出仁化、光宅、清化、潼陽4鄉復置仁化縣。

梁天監七年(508),分曲江縣西北境置梁化縣,隋開皇十八年(598)梁化縣改稱樂昌縣。

隋開皇十六年(596),湞陽縣一部併入曲江縣。

唐武德四年(621),分曲江縣地置臨瀧、良化2縣;貞觀八年(634)廢2縣,其地復歸曲江縣。

北宋宣和三年(1121),劃出曲江縣之廉平、福建2鄉及翁源縣太平鄉置建福縣;南宋初年廢建福縣,轄地各歸原縣。

南宋乾道二年(1166)分曲江縣西境崇信鄉、樂昌縣南境依化鄉置乳源縣(一說乾道三年置乳源縣)。

元至元十五年(1278)並翁源縣於曲江縣。大德五年(1301)復置翁源縣。元延祐六年(1319),復並翁源縣於曲江縣。明洪武元年(1368),復置翁源縣(上半年稱岑水縣)。此後至民國,未見變更之記載。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於1949年11月25日成立韶關市,縣城城關區劃歸韶關市管轄。1952年3月,曲江縣、乳源縣合併成立曲江乳源縣(簡稱曲乳縣)。1953年5月,撤銷曲乳縣,各自恢復原建制。

1957年7月,韶邊瑤族自治縣成立,曲江縣將犁市區、重陽區及樟市區的7個漢族小鄉(桂頭、棉圍、陽陂、中心、團結、大壩、酒嶺)、1個漢族自然村(列村)、5個瑤族小鄉(上瑤、下瑤、初溪、竹梅、營坑)劃歸韶邊縣管轄。1958年10月,撤銷韶邊瑤族自治縣,上瑤、下瑤回歸曲江縣。

1959年1月,曲江、乳源、仁化三縣與韶關市合併為韶關市,撤銷曲江縣建制,原曲江縣6個公社劃歸韶關市;並將原曲江縣犁市公社的黃塱、下坑及龍歸公社的白芒、壩廠劃給韶關市。1961年3月,恢復曲江縣建制,並將原乳源縣的乳源公社、古母水公社劃歸曲江縣管轄。1963年10月,乳源瑤族自治縣成立,乳源、古母水兩公社回歸乳源縣,曲江縣江灣公社紅山、白石、梁屋三個大隊劃歸乳源縣。

1965年8月,乳源縣侯公渡公社的紅山、白石、梁屋3個大隊劃歸曲江縣。

1965年,曲江縣龍歸公社的陽山、沐溪2個大隊劃歸韶關市。

1973年12月,曲江縣重陽公社的一六、羅屋、樂群、東七、東粉5個大隊劃歸乳源縣管轄。

1975年6月,曲江縣大塘公社的石山、陳江大隊,長壩公社的黃浪、灣頭大隊,犁市公社的臘石大隊,龍歸公社的甘棠大隊劃歸韶關市管轄。

行政區劃

區劃沿革

•民國以前

曲江區 曲江區

民國以前,曲江縣行政區劃歷代相沿,基本推行鄉里制度,鄉、里之下又設保、甲,因史料欠缺,無法將保甲系統記述之。據清代3部縣誌記載:元代於縣城設4廂,鄉村設14鄉51里。明代於縣城內設4坊,城郊設3廂,鄉村設33都,合稱40里。清代由康熙至光緒,均沿襲明代舊制,今據光緒《曲江縣誌》抄錄於下:4坊:文教坊、化成坊、九成坊、皇華坊。 3廂:外廂、中廂、下廂。33都:長桂一都、長桂二都、長桂三都、綿普一都、綿普二都、綿普三都、墨石一都、墨石二都、大林都、布恩上都、布恩下都、平夏一都、平夏二都、上車都、瀧夏都、洪義都、親賢一都、親賢二都、氵算溪都、張村都、龍塘都、玉田都、鳳沖都、鳳田都、太平都、蒞俗都、賢相一都、賢相二都、仁務都、甘竹都、韶社都、上禮都、下禮都。

•民國時期

民國時期,行政區劃體制變更頻繁,史料欠缺,難以系統記述。概言之,其時基本為區、鄉制度,區為縣的派出機構,鄉(鎮)為區的派出機構,辦公機關各稱區公所、鄉公所。鄉(鎮)之下,時有里、保、甲之設定與廢除。民國17年(1928),全縣設16區:

一區治所在縣城,轄城廂以內。

二區治所在附城,轄附城東河壩、西河壩、沙井、黃竹水、灣頭、府管、蓮花嶺、樂村坪、東白芒、西白芒、車頭、若合壩、芙蓉山背等鄉(鎮)。

三區治所在犁市,轄犁市、安正、行平、和安、聯保、永安、聯安等鄉。

四區治所在桂頭,轄桂頭、桂山、大岔洞、梅塘、仁和、陽春、大壩等鄉。

五區治所在重陽,轄重陽、一六等鄉。

六區治所在龍歸,轄龍歸、鳳田、江灣等鄉。

七區治所在白土,轄白土、由矢田、四鄉、白沙、龍皇洞、界灘等鄉。

八區治所在樟市,轄樟市、羅坑、太和墩等鄉。

九區治所在烏石,轄烏石、楊梅、鵝鼻、氵蒙氵里、大坑口、石角等鄉。

十區治所在沙溪,轄沙溪、木坪、內洞、八甲、凡洞、外洞等鄉。

十一區治所在馬壩,轄馬壩、安山、石堡、小坑、南華、氵算溪、湯村、山子背、演山、小江、陶馬墩等鄉。

十二區治所在大塘,轄大塘等鄉。

十三區治所在楓灣,轄楓灣、五社、小坑、火山等鄉。

十四區治所在周田,轄周田、平甫、上道、大橋、古洋、柳周陂、較坑等鄉。

十五區治所在新莊水,轄新莊水、雞籠、靈溪等鄉。

十六區治所在黃坑,轄黃坑、苦竹、租漿等鄉。

民國18年(1929)於鄉(鎮)之下設保、甲。民國21年實行地方自治,廢除保、甲。民國22年又恢復保、甲,時保、甲規模未作統一規定。民國26年,規定10戶為1甲,10甲為1保,每鄉(鎮)設10保,特殊地區最多不得多於15保,最少不得少於6保。民國30年,全縣設6區2鎮23鄉265保3214甲。民國35年,全縣設6區2鎮22鄉241保3383甲。民國36年,全縣為6區2鎮21鄉238保3180甲。未久又作調整,全縣行政區劃為6區2鎮21鄉237保3180甲:

一區轄馬壩、烏石、沙溪3鄉;二區轄龍歸、白土、白沙、樟市、羅坑5鄉;三區轄大田、麗水、新溪、協安4鄉;四區轄大塘、楓灣、火山3鄉;五區轄犁市、仁和、安和、一六4鄉;城關區轄東廂、西廂2鄉和太平、武城2鎮。

•建國後

1949年10月成立曲江縣人民政府後,即行廢除保甲制,行政區划行使區、鄉制度,但均由派出機構轉為基層政權機構(區政府、鄉政府),全縣設6區、62鄉。

1949年11月25日,城關區升格為韶關市,不屬曲江縣管轄。

1950年2月,從一區劃出樟市、流坑、太和、南約、白沙、界灘、羅坑7個鄉成立第六區;3月,韶關市降格為韶關鎮,回歸曲江縣。

1951年5月,從第五區劃出重陽、一六、東粉、上陽陂、黃陂壩、桂頭6鄉成立第七區。此間,各區普遍將鄉劃小,建立村級人民政府,全縣共有7個區政府和102個村政府。

1951年6月,再升韶關鎮為韶關市,從此不再屬曲江縣管轄。

1952年3月,曲江、乳源二縣合併成立曲乳縣,原曲江縣7個區建制不變,原乳源縣的一區(侯公渡)、二區(蘆村坪)劃歸曲乳縣改稱第八、第九區。1952年12月,村政府又統一改稱鄉政府。1953年5月,撤銷曲乳縣建制,各自恢復曲江縣、乳源縣建制,曲江縣仍轄合併前的7個區。

1954年1月,7個區人民政府改稱區公所,轉為縣的派出機構。區下設鄉,仍稱鄉政府。全縣時有7個區120個鄉,時稱大區小鄉制。

1955年6月,各區取消數字排列,改以區公所駐地地名為區名,即一區稱馬壩區、二區稱龍歸區、三區稱周田區、四區稱大塘區、五區稱犁市區、六區稱樟市區、七區稱重陽區,此間全縣有7區102鄉9街(墟)。

1957年2月,又將7個大區劃分為14個小區,即馬壩區分為馬壩、沙溪、大坑口3區,龍歸區分為龍歸、白土2區;周田區分為周田、大橋、黃坑3區,大塘區分為大塘、楓灣2區,犁市區分為犁市、大村2區,樟市區和重陽區保持不變。時稱小區大鄉制。

1957年12月,撤銷區建制,原14個區改稱鄉,原42個鄉合併到14個新鄉中,時稱撤區並鄉。此間由14個鄉管理279個農業生產合作社。

1958年3月,龍歸鄉分為龍歸、鳳田、水上3鄉,全縣時有16鄉;同年5月,沙溪鄉並於坑口鄉,白土、鳳田2鄉並於龍歸鄉,黃坑鄉並於周田鄉,楓灣鄉並於大塘鄉,大村鄉並於犁市鄉,全縣由16鄉減為10鄉。

1958年10月,撤銷鄉建制,實行政權組織和農業生產合作社聯為一體的政社合一的人民公社制,全縣共成立6個人民公社。即馬壩鄉、坑口鄉合併為馬壩公社,龍歸鄉、水上鄉合併為龍歸公社,周田鄉、大橋鄉合併為周田公社,重陽鄉、犁市鄉合併為韶北公社,樟市鄉和大塘鄉直接轉為人民公社。

1959年1月,曲江、乳源、仁化3縣和韶關市合併成立韶關市(時稱三縣一市合併),撤銷曲江縣建制,原曲江縣6個公社劃歸韶關市管轄;3月,馬壩公社分為馬壩、烏石2公社;7月,撤銷韶北公社,分設犁市、重陽2公社。

1961年3月,恢復曲江縣建制,並將原乳源縣轄地劃給曲江縣,此間,曲江縣共轄馬壩、龍歸、周田、大塘、犁市、樟市、重陽、烏石和乳源、古母水10個公社;6月,從烏石公社分出沙溪公社,從龍歸公社分出白土、江灣2公社,從周田公社分出黃坑、長壩2公社,從大塘公社分出楓灣公社,從犁市公社分出仙人廟公社,原乳源縣境新增洛陽、龍南2公社;年底,全縣共轄19個公社,其中原曲江轄地共15個公社248個大隊。

1962年6月,乳源公社分為附城、侯公渡2公社(撤銷乳源公社),全縣時有20個公社。1963年7月,乳源瑤族自治縣成立,附城、侯公渡、龍南、古母水、洛陽5公社劃歸乳源瑤族自治縣管轄。

1964年6月,從烏石公社分出大坑口鎮、從犁市公社分出花坪鎮。1966年8月,仙人廟公社易名梅村公社;9月,龍歸公社易名紅衛公社,花坪鎮易名紅工鎮。1967年4月,從樟市公社分出消雪嶺公社,從紅工鎮分出花坪公社。1969年7月撤銷花坪公社;9月撤銷消雪嶺公社。

1970年10月,從馬壩公社分出馬壩鎮。1973年6月,紅衛公社復名龍歸公社。

1974年4月,從樟市公社分出羅坑公社;6月從大塘公社分出小坑林木場(公社級),此間全縣共有16個公社,3個鎮、1個林木場。1975年12月,小坑林木場增掛公社牌子(兩塊牌子、一套班子)。

1977年11月,從白土公社分出白沙公社、從龍歸公社分出鳳田公社、從周田公社分出靈溪公社、從大塘公社分出火山公社。此間,全縣共有21個公社、3個鎮、228個大隊、2044個生產隊。

1981年1月,長壩公社易名大橋公社;紅工鎮復名為花坪鎮。

1983年11月,實行撤公社建區、鄉的體制改革,將21個公社改稱區公所,3個鎮建制不變,全縣共設21區3鎮138鄉、5個鄉級鎮和7個鄉級管理區。

1986年12月再次實行撤區建鄉(鎮)的行政體制改革。凡有3000以上非農業人口的區改設鎮,不滿3000非農業人口的區改設鄉,實行以鄉鎮領導村的體制。全縣撤銷原21個區公所,設15鎮8鄉(馬壩區合併於馬壩鎮)原來的鄉和鄉級管理區改稱村民委員會。村委會之下設村民小組。除烏石鎮大坑口村委會、石角村委會劃歸大坑口鎮以外,其餘各鎮、鄉轄區未作變動。全縣共有15個鎮、8個鄉、170個村委會、28個居民委員會、1個街道辦事處。

2004年5月29日,國務院批准(國函[2004]40號)調整韶關市部分行政區劃:撤銷韶關市曲江縣,設立韶關市曲江區,曲江區轄原曲江縣的馬壩鎮、羅坑鎮、樟市鎮、大坑口鎮、烏石鎮、沙溪鎮、大塘鎮、小坑鎮、楓灣鎮、白土鎮,區人民政府駐馬壩鎮;將原曲江縣的花坪鎮、犁市鎮劃歸韶關市湞江區管轄;將原曲江縣的重陽鎮、龍歸鎮、江灣鎮劃歸韶關市武江區管轄;將原曲江縣的黃坑鎮、周田鎮、大橋鎮劃歸仁化縣管轄。曲江區於8月3日掛牌成立。

2004年5月29日,曲江區轄原曲江縣的馬壩鎮、羅坑鎮、樟市鎮、大坑口鎮(後劃入烏石鎮)、烏石鎮、沙溪鎮、大塘鎮、小坑鎮、楓灣鎮、白土鎮,區人民政府駐馬壩鎮;將原曲江縣的花坪鎮、犁市鎮劃歸韶關市湞江區管轄;將原曲江縣的重陽鎮、龍歸鎮、江灣鎮劃歸韶關市武江區管轄;將原曲江縣的黃坑鎮、周田鎮、大橋鎮劃歸仁化縣管轄。

2004年5月,撤銷曲江縣,設立韶關市曲江區。同年8月3日,舉行建區掛牌儀式 。

區劃詳情

截至2012年12月31日,曲江區轄9個鎮(馬壩鎮、羅坑鎮、樟市鎮、烏石鎮、沙溪鎮、大塘鎮、小坑鎮、楓灣鎮、白土鎮),區人民政府駐馬壩鎮 。

地理環境

地形地貌

曲江區境內山地屬南嶺山脈南支,由於地質構造關係,使該區山川糾結,地形複雜,海拔500米以下山地丘陵面積的17.8%,山坡地約占25%,地勢較平緩。大部分表土、土層較深厚,面積約50多萬畝,多為砂頁岩,紅色砂頁岩,石灰岩類型,是丘陵紅壤土分布區。由於氣候溫暖、濕潤、多雨,使植物生長繁茂,有利於有機質的分解與合成。但多雨則帶來對土壤的強烈沖刷、淋溶,致使土壤侵蝕較嚴重,瘦脊、酸性、養分較缺。大部分未開墾的山坡地被殘次林和幼林覆蓋,經開墾的山坡地大部分耕地,部分為梯田或茶園、果園。此類山坡地主要分布在該區馬壩、白土、龍歸、烏石、樟市、楓灣等鎮。

曲江區境內山地屬南嶺山脈南支,海拔超過1000米的山峰有:船底頂山(1586米),羅礦山(1059米,大寶山(1068米),楓嶺頭(1110米),金竹茛(1373米),大東山(1390米),梅花頂(1384米)。 船底頂山:位於曲江區羅坑鎮的船底頂山海撥1586米,是本地區的最高峰。船底頂山有草地,石坡,溪谷,濕地,懸崖,叢林,山脊等等,風光特別。

廣東省的內陸沼澤濕地,僅存有兩處,一處是曲江區的羅坑鎮船底頂山峽谷地帶的草本沼澤,另一處是吳川縣蘭石東南面的草本沼澤。羅坑草本沼澤位於曲江羅坑鎮的峽洞,海拔高度1000米左右,濕地面積約524hm2,原為山下的一片緩坡,早年曾開墾為稻田地,但由於山路崎嶇,交通不便,且山高氣候寒涼,水稻產量低,故又荒廢成草本沼澤,該處常年積水,最低處水深約0.8m,平均水深0.2m左右。

河流

楓灣鎮風光 楓灣鎮風光

曲江區所有河流均發源於山區,向中部匯合後注入北江,呈輻合狀分布。縣內河網密布,河道總長459公里,水面面積約占總土地面積5%。全縣流域面積在10平方公里以上的中、小河流共90條,其中流域面積在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15條。除北江之外,流域面積在1000平方公里以上、經由曲江區流入北江的支流有湞江、武江、南水和錦江,其流域面積絕大部份不在曲江區。

氣候

曲江區 曲江區

曲江區地處北回歸線以北,南嶺山間盆地,南離海洋較遠,北被南嶺山脈阻隔,屬中亞熱帶季風型氣候區,有明顯的濕熱和乾冷的大陸性氣候。全年盛行南北氣流,春秋季風吹偏南風與偏北風互為交替,夏季偏南風為主,冬季偏北風為主,冷暖交替明顯,夏季長、冬季短,春秋不長,形成溫暖、熱量足,雨量豐富、濕度大,無霜期長的特點。據縣氣象局記載資料,年均溫度20.1℃,最熱為7月份,平均28.9℃,極端最高氣溫39.5℃,最冷為1月份,平均氣溫9.6℃,極端最低零下5.3℃,年活動積溫7300℃。馬壩地區月平均氣溫≥10℃,穩定持續期284天(3月2日至11月26日),積溫6555℃。以水稻安全生長期所需的溫度界限,馬壩地區日均溫度穩定通過12℃,歷年平均日3月11日,歷年22℃平均終日10月5日,此間共為209天,累積溫度5233度。≥20℃,80%保證率,穩定持續期155天,初日5月8日,終日10月9日,積溫4147.7℃;冷空氣影響下,最低氣溫降至≤3℃出現低溫,地表面最低溫≤0℃出現霜凍天氣。全年無霜期306天;偶有冰雹,霜期較長,歷年平均初霜日12月3日,終霜2月9日,霜日14天,但年際間相差大,有時16天霜日,有時1-2天霜日。歷年平均日照時數1658.9小時,1-6月陰雨天氣多,日照較少,尤其2-4月,陰雨特多,月均日照僅70-80小時,日照率僅20-22%,7-12月多晴,占全年日照的65%,日照時數高達180-230小時。 由於本地區緯度較低,太陽輻射的高角度較大,地面所獲太陽輻射熱量豐富,多年平均,年總輻射量111.4千卡/平方厘米,但分布不均,7-8月最強,月輻射量高達14千卡/平方厘米,年平均降雨量1640毫米,分布不均,春季(3-5月)乾旱頻繁,雨量僅占10.5%,冬季(12-1月)乾旱,雨量僅占12%。年蒸發量1530毫米,多年平均乾旱指數為0.72,屬濕潤地區。災害性天氣主要有:倒春寒、龍舟水、八月旱和寒露風。

自然資源

礦產資源

曲江區煤炭儲量2.3億噸,是全國100個重點產煤縣(區)之一。曲江還是全省重要的礦產基地,已探明境內礦產48種,被譽為“有色金屬之鄉”。

水資源

曲江區 曲江區

曲江區水資源豐富,河川經流均由降水產生,屬雨洪補給型,年平均降總量為53.29億立方米,但年內分配不均。據測定該縣範圍,北江幹流及武水各河段的水質含有機物等毒物平均值等級為一級,水質良好,符合飲用,漁業和農用水質標準。但主要河流水體已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曲江的水利資源蘊藏量25.6萬千瓦,可開發量達18.6萬千瓦。全區小水電總裝機容量97300千瓦,年發電量為36882萬千瓦時;建有110KV變電站2座、35KV變電站8座,總容量1258KVA。建有大型水廠,城區生產生活用水充足。

生物資源

曲江區林業資源豐富,全區有林地面積為316.3萬畝,活立木蓄積量670萬立方米,森林覆蓋率為68.4%,山上有松、杉、樟等常見樹種120多種,活立木儲量800萬立方米,居全省第三位,是廣東省林業重點縣之一。如木質優良的北江杉,木質精緻的沙樟,木質輕滑的梧桐和鴨腳木,木質堅硬的紅、白椽、綢木和世界稀有珍貴樹種水松等。還有發展快,效益大的竹類,如毛竹、篙竹、簫竹、水竹等十多種。生物資源中的野生動物亦很豐富,其中受國家保護的有穿山甲、白鶴、白鷳、蟒蛇等。

人口

2016年末,曲江區常住人口為31.68萬人,其中城鎮18.42萬人,比重58.14%(城鎮化率)。按公安戶籍登記,全區總戶數10.12萬戶、人口31.66萬人,其中非農業人口17.04萬人,占53.8%,農業人口14.62萬人,占46.2%;戶籍人口中,當年遷入1941人,遷出3767人;按性別分,男性人口16.29萬人,女性人口15.37萬人,性別比為106:100。據計畫生育統計報表顯示,全年政策生育率91.83%,出生人口3439人,出生率為10.55‰;死亡人口1413人,死亡率為4.33‰;全區淨增人口2026人(不計算遷入遷出),人口自然增長率6.22‰。

經濟

綜述

2016年末,曲江區生產總值(GDP)133.95億元,增長3.6%(註:增加值總量為當年價計算,增速按2015年可比價格計算,下同)。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18.21億元,增長4.1%;第二產業增加值61.64億元,增長1.2%;第三產業增加值54.11億元,增長6.3%。三次產業結構由上年的12.7:47.8:39.5調整為13.6:46.0:40.4。人均GDP 43043元,增長2.8%(按可比價計算)。

區屬生產總值完成107.8億元,下降1.0%。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18.21億元,增長4.1%;第二產業增加值35.49億元,下降12.1%;第三產業增加值54.11億元,增長6.3%。三次產業結構由上年的15.1:37.8:47.1調整為15.9:33.5:50.6(三產結構為現價構成比)。

曲江區2016年地區生產總值構成情況表

單位:萬元、%

主要行業 本年快報 上年年報 增長 (可比價)
生產總值(現價) 1339521 1282231 3.6%
第一產業 182084 162771 4.1%
第二產業 616357 613152 1.2%
工業 567935 526312 5.2%
#規模以上 521516 482845 5.5%
建築業 48422 86840 -44.2%
第三產業 541080 506308 6.3%
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 80668 74273 8.1%
批發和零售業 94074 93617 0.2%
住宿和餐飲業 51763 48918 5.2%
金融業 38420 358800 6.0%
房地產業 61545 63964 -0.8%
其他營利性服務業 87957 73466 18.4%
非營利性服務業 126653 116190 7.0%

說明:絕對數為當年價,增速用2015年價計算可比增長。

民營經濟完成增加值71.33億元,增長0.7%,占全區生產總值的53.3%,民營比重比上年低2.9個百分點。

固定資產投資額完成56.17億元,下降39.1%。分三次產業看,第一產業完成0.37億元,下降96.9%;第二產業完成26.77億元,下降33.7%,其中製造業完成11.72億元,下降58.5%;第三產業完成25.53億元,下降35.7%。分投資主體看,中省項目完成投資14.87億元,下降9.4%;區屬項目完成投資37.8億元,下降50.1%,其中房地產項目完成投資9.88億元,增長74.3%。全區500萬元以上施工項目共110個。其中計畫總投資5000萬元~1億元的項目共有94個,億元以上的項目有16個。

第一產業

2016年末,曲江區第一產業總產值達29.43億元,增長4.1%。其中農業總產值19.93億元,增長4.6%;林業產值1.5億元,增長0.6%;畜牧業總產值5.79億元,增長3.6%;漁業產值1.95億元,增長3.2%。完成增加值18.21億元,增長4.1%。

與上年對比,全年各項農作物種植基本保持穩定,產量增減幅度不大。糧食播種面積22.5萬畝,增長0.5%,產量8.73萬噸,增長0.1%,其中稻穀播種面積20.39萬畝,增長0.5%,產量8.24萬噸,下降0.2%;經濟作物種植面積8.9萬畝,增長3%;蔬菜種植面積14.97萬畝,增長0.9%,產量27.9萬噸,增長5.3%。

生豬飼養量41.3萬頭,增長0.1%,生豬出欄量23.98萬頭,下降2.3%;三鳥飼養量為309.71萬羽、增長0.7%,出欄量為194.33萬羽、增長0.3%。

2016 年主要農業產品產量

項目 計算單位 產量 增長(%)
糧食 萬噸 8.73 0.1
#稻穀 萬噸 8.24 -0.2
蔬菜 萬噸 27.91 5.3
花生 萬噸 1.9 1.5
水果 萬噸 4.2 3.3
茶葉 485 0.6
肉類 萬噸 2.05 -2.6
其中:豬肉 萬噸 1.76 -3.1
鮮魚 萬噸 1.73 3.5

農村用電量5668萬千瓦時,增長2.5%;化肥施用量(折純)1.15萬噸,增長0.2%。

第二產業

2016年末,曲江區工業完成增加值56.79億元、增長5.4%,其中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52.15億元、增長5.5%。在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中:重工業46.42億元,增長3.3%;國有工業24.1億元,下降9.9%;股份制工業23.62億元,增長22.5%;民營工業17.9億元,下降5.3%。高新技術製造業1.48億元,增長1.8%。
分企業管轄歸屬:區內7家省、市屬規模以上工業完成增加值30.67億元,增長10.5%;區屬67家規模工業完成增加值21.8億元,下降3.8%。

鋼鐵、電力、化工、礦產、紡織、飲料、木材加工、電子製造業等主導產業除化工、礦產略有下降以外,其他行業均有增長。主導產業合計工業增加值42.89億元,增長23.0%,拉動全區規模以上工業增長12.4個百分點。其中鋼鐵工業17.63億元,增長46.7%;電力生產與供應11.9億元,增長5.8%;電子製造1.48億元,增長1.8%;紡織工業3.44億元,增長8.2%;飲料生產1.64億元,增長25.9%;金屬礦采(選)3.77億元,下降3.3%;化工工業3.07億元,下降13.7%。

全區規模以上工業完成工業總產值293.6億元,下降1.6%(產值總量及增速為現價計算,下同)。其中輕工業24.8億元,增長15.4%;重工業268.8億元,下降2.9%。分註冊類型看,國有企業167.3億元,下降8.1%,股份制企業102億元,增長7.6%;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資企業18.9億元,增長14.1%。分管理歸屬看,中省工業193.1億元,增長6.4%;區屬100.5億元,下降13.9%。全區工業銷售產值總計290.6億元,下降1.8%,其中出口交貨值11.16億元,增長10.0%。

截止到年末,全區產值超億元的規模工業企業有31家,其中百億以上的1家,10億以上的4家,5億以上的4家。從主要工業產品產量增減來看,能源類產品表現增長,礦產及建材類表現下降。各項產品產量如下表:

2016 年規模以上工業全區主要產品產量

產品名稱 計量單位 數量 增長%
粗鋼 萬噸 647.63 3.7
成品鋼材 萬噸 541.56 -4.2
鐵礦石原礦 萬噸 118.66 -5.7
硫鐵礦(折含硫35%) 萬噸 34.44 -0.5
發電量 億千瓦時 77.51 8.6
其中:火力發電 億千瓦時 74.34 7.9
水力發電 億千瓦時 2.91 28.8
焦炭 萬噸 265.89 8.9
軟飲料 萬噸 3.59 -58.9
人造板 萬立方米 33.11 -18.2
水泥 萬噸 40.36 -81.1
布匹 萬米 6520 22.4
硫酸 萬噸 70.89 38.2
印製電路板 萬平方米 71.61 5.0

受投資規模收縮影響,建築業表現大幅下降。全年完成建築業增加值4.84億元,下降44.2%。全區資質以上建築業企業13家,完成建築施工產值21.48億元,下降18.0%;營業收入18.6億元,實現利潤0.5億元,均不同程度下降。

第三產業

2016年末,曲江區批發零售貿易業商品銷售額90.88億元,下降6.0%,其中批發業39.59億元,下降21.3%,零售業51.3億元,增長10.6%;住宿餐飲業營業額8.7億元,增長9.7%,其中住宿業2.06億元,增長14.4%,餐飲業6.63億元,增長8.1%。消費品零售總額62.72億元,增長9.9%,分地區其中城鎮57.16億元,增長10.5%;分行業:批發和零售業完成56.32億元、增長9.9%,住宿和餐飲業完成6.28億元、增長8.1%。新建商品房網簽交易登記2588套、面積29.85萬平方米,成交均價4107元每平方米。

實際利用外資1000萬美元,比上年增長233.3%。外貿出口總額16600萬美元,比上年下降2.9%。規模以上工業產品出口交貨值11.16億元,比上年增長10.0%。

全年接待遊客人數達434.11萬人次,增長9.9%,其中過夜遊客人數173.69萬人次,增長9.9%。旅遊總收入30.6億元,增長21.7%。

全年實現財政一般預算收入8.07億元,增長6.3%。其中稅收收入完成4.64億元,增長4.4%,非稅收入完成3.43億元,增長9.2%。財政一般預算支出16.54億元,下降17.2%。具體各項支出情況:教育支出3.45億元,下降6%;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3.06億元,增長8.3%,醫療衛生支出2.4億元,增長14.5%;節能環保支出0.82億元,增長11.1%;科學技術支出0.13億元,下降51.4%;城鄉事務支出0.22億元,下降69.5%;一般公共服務支出1.91億元,增長1.8%;公共安全支出0.81億元,下降9.6%。

年末全區金融機構存款餘額133.1億元,比年初增長11.0%。其中,城鄉居民年末儲蓄存款餘額97億元,比年初增長10.4%;企業等單位存款36.1億元,比年初增長19.2%。金融機構各項貸款餘額74.6億元,比年初增長18.9%。其中,:短期貸款餘額22.4億元,比年初增長10.9%;中長期貸款餘額51.8億元,比年初下降18.6%,其中個人消費貸款達16.75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19.5%。

社會

教育

2016年末,曲江區現有國小共19所,按地域分城區10所、鎮區7所、鄉村2所;國中12所,按地域分城區4所、鎮區8所,按教學分普通初級中學8所、九年一貫制學校4所;高中3所,其中完全中學1所、高級中學2所;中等職業學校1所。全區各類幼稚園47所,其中公辦幼稚園9所,普惠性民辦幼稚園29所,按地域分城區23所、鎮區19所、鄉村5所;特殊教育學校1所。全區各類學校校舍建設情況:幼稚園學校占地面積10.96萬平方米,其中校舍建築面積8.09萬平方米;國小校區面積77.2萬平方米,校舍建築面積20.6萬平方米(包括教學點),國小運動場地面積達25.3萬平方米,運動場面積及體育設備達標的學校18所,體育器械配備達標校數18所,音樂器材配備達標校數18所,美術器材配備達標校數17所,數學自然實驗儀器達標校數17所;初級中學區面積35.9萬平方米,校舍建築面積10.9萬平方米,運動場地面積15萬平方米。

全區現有在校學生49456人:3所高級中學在校學生5796人,12所初級中學在校學生8750人;1所中級職業學校在校學生1367人;16所國小在校學生23920人。幼稚園在園兒童10928人;全區3-5歲兒童毛入園率、“三殘”兒童少年入學率、國小適齡兒童入學率、畢業升學率、國中適齡學生入學率等都達到100%;九年義務教育鞏固率99.9%;高中階段教育毛入學率98.8%。

各類升學成績及普通聯考再創佳績,2016年全區國中畢業生2782人,畢業升學2752人,升學率達到98.9%,其中普通高中1463人,中職學校696人,技工學校585人;高中畢業生2288人,畢業升學2015人,升學率達到88.0%,其中:本科710人,占升學人數的35.2%;專科1305人,占升學人數的64.8%。

各類學校專任教師共3266人,分別為:學前教育604人;國小1453人;初級中學623人;高中429人;特殊教育13人。高級職稱以上1552人,分別為:幼稚園小教高級68人;國小小教高級1203人;國中中教高級101人;高中中教高級153人。中職專任教師123人,其中高級27人。特殊教育學校1所,3個班級,在校學生62人。

科技

廣寶化工、起重機廠及星河生物等三家企業的自主研以項目分別獲市級科技進步一等獎,韶鋼集團繼續入選自主創新100強企業。全區2011年申請專利131件,增長15.9%,成功授權88件,增長12.8%。

文化

2016年末,曲江區共有文化館1個,公共圖書館1個,博物館1個,採茶劇團1個,影劇院1間,調頻廣播轉播台1個,有線電視台1個,全區設立文物保護單位27個。有線電視用戶5.86萬戶,其中數位電視用戶5.86萬戶,農村鄉鎮1.6萬戶;有線廣播890個,廣播覆蓋、有線電視通達全區所有村小組;下鄉播放電影1074場次,採茶戲演出93場次,觀眾合計達5.5多萬人次;區圖書館藏書量17萬冊,鎮級10個文化站擁有圖書10萬冊。

衛生

2011年末,曲江區醫療衛生機構19個(不包韶鋼、大寶山),其中醫療機構14個,分別為區級醫院4個,鎮級衛生院10間。

全區衛生部門擁有衛生技術人員1606人,其中執業醫師552人,註冊護士746人;病床1470張。全區設鄉村醫療點91個,醫生80人,行政村衛生站覆蓋率達到100%。城鄉居民醫療保險、職工醫療保險參保人數25.4萬人,覆蓋率達80.2%。

體育

2016年末,曲江區擁有體育場館4個,全民健身場地657個,面積75.65萬平方米,較大型的公用全民健身點有沿堤路河邊公園、江畔花園、人民公園及源河豪苑等大型小區內的場地;全年舉行區級運動會6次,參賽運動員1700人次;鎮級運動會4次,參賽運動員530人次;運動員參加市以上運動會獲冠軍64人次。

人民生活

2016年末,曲江區城鄉居民人均收入19223元,增長10.4%,其中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860元,增長10.2%;農村居民可支配收入13845元,增長10.6%,城鄉居民收入比為1.795。

社會保障

2016年末,曲江區城鎮職工參加社會養老、失業、醫療、工傷、生育保險共15.24萬人(一人投兩種險以上按不同險種重複計算)。其中,養老保險5.72萬人、失業保險1.65萬人、工傷保險2.4萬人、醫療保險4.27萬人,生育保險1.2萬人。以上五類保險全年實收基金3.70億元,增長16.4%,支付費用3.42億元,增長2.8%。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參保共8.27萬人,增長1.5%,實收基金807萬元,下降11.0%,發放支付3858萬元,增長8.5%。

加大社會救助和醫療救助力度,提高城鄉“五保”生活補貼標準,全區年末擁有社會福利機構10所,其中敬老院9所、福利院1所,收養人數353人,比上年增加28人,其中區福利院收養老人150人、累計收養棄嬰14人。核定低保對象2334戶4799人,比上年減少740戶,減少2113人,發放低保資金1833萬元,減少9.3%;核定五保對象599人,發放供養經費386萬元,減少14.9%,實現了城鄉低保和農村“五保”動態管理下的應保盡保,繼續給全區80歲以上的高齡老人發放津貼。

郵電

2016年末,曲江區郵電通信業務總收入完成2.02億元,比上年下降15.5%。固定電話用戶3.1萬戶,比上年下降8.4%;行動電話用戶25.6萬戶;網際網路寬頻用戶4.82萬戶;手機上網用戶17.99萬戶。(註:電信數據不包括聯通用戶)郵政支局12個,郵路單程長度159公里,全年發行報刊360萬份、雜誌14.4萬份,特快專遞3.81萬件(不包民營快遞)。

城區建設

2016年末,曲江區建成區面積擴大至18.27平方公里,建成區綠化覆蓋面積達827.53公頃;城區開放性公園2個,公園面積達135.94公頃。城區給排水系統及供氣系統良好,城區供水管道長度848公里,全年供水量達到2022萬方,城市排污管道建設總長約58公里,供氣管道長度達140公里。新建了一批亮化、綠化、淨化和美化工程,城市功能不斷完善,承載力明顯增強。

交通

曲江交通 曲江交通

曲江地處韶關市郊,京廣鐵路、京珠高速公路、國道106線、北江航道穿境而過,建設中的武廣客運快線、韶贛鐵路、韶贛高速公路、京珠高速公路複線也經過曲江,曲江已成為粵北交通樞紐 。

客運站

大坑口客運站位於曲江區烏石鎮大坑口勝利路88號。可通往深圳、廣州、珠海、中山等十幾個城市及地區。

韶關汽車客運南站位於曲江環城路與府前西路交接處,占地面積19487.5㎡,總建築面積13500㎡,是韶關市規模最大,等級為一級A類汽車客運站。作為韶關市客運樞紐,已經與京港澳高速、廣樂高速、贛韶高速相連。客運站經營的線路遍達鄰近市縣和省內多個地區,現已開通了韶關、廣州、深圳等多條直達快車班線。

火車站

馬壩火車站位於在廣東省曲江區馬壩鎮,建於1915年,為三等站。馬壩站年貨運吞吐量200多萬噸。火車提速後,2小時可到達廣州。北京西、上海至香港九龍的客車、韶關有上落站,當天可來回。

新港碼頭 新港碼頭

大坑口火車站在廣東省曲江區烏石鎮大坑口,建於1914年。為四等站。

碼頭

湞江、武江匯成北江在區境內順流而下,北江河流經白土、白沙、烏石等9個鎮,沿江有航運碼頭18個,可通航100至300噸船舶,距縣城5公里的韶關新港貨櫃碼頭,可辦理封關手續,直抵香港等地。

2016年末,全區公路通車裡程達1657.2公里,其中,國道(包括高速公路)133.4公里,省道93.2公里,縣道130.3公里,鄉(鎮)道882.5公里,村道496.9公里,總公路密度為102.2/;等級公路里程中,高速公路86.1公里,一級公路43.94公里,二級公路75.2公里,三級公路49.0公里,四級公路1402.9公里。全年客運量達987.32萬人(不包馬壩至韶關),客運周轉量10975.1萬人公里。公交運營車輛101輛,客運計程車100輛。全區登記普通載貨汽車3362輛,其中貨運公司登記載貨汽車1919輛。

民俗

十點梅花 十點梅花

曲江籍居民有漢、瑤兩個民族,共有姓氏380多個。瑤族人口占全縣總人口的0.8%,全縣75%的人口使用客家方言,其次還有白話、虱婆聲、連灘話等方言。瑤族以瑤話為其民族語言,服飾與漢族差異不太,僅有少數婦女用珠帕與圍裙裝飾自己。曲江有喝糯米酒(農村稱黃酒)的習慣,常以黃酒煮雞蛋、煮油糍待客,婦女產期必喝黃酒,婚嫁習俗有的地方仍保留“定親、定禮、報期、完婚”。元宵節有舞獅、舞龍、鬧花燈等習俗。每年農曆二月初八(六祖慧能的生誕)和農曆八月初三(慧能忌日)的兩次“南華誕”為南華寺最為重要的寺廟節日,是日,中國各地乃至其它國家前來南華寺禮拜六祖真身的佛教徒以及遊覽觀光的民眾達三、四萬人,其盛況為廣東省內僅有 。

“十點梅花”歷史悠久,是民眾喜聞樂見的民間擊樂鼓點,在曲江農村流傳甚廣,據民間老藝人說,”十點梅花“遠在唐朝時就有,曲江各鄉鎮至今還保留著,尤其以樟市、馬壩、大塘等鄉鎮流傳達”十點梅花“較廣,表演技巧極高 。

名勝古蹟

羅坑自然保護區 羅坑自然保護區

曲江旅遊資源豐富,有“南宗祖庭”之稱的千年古剎南華禪寺,有史前期古人類馬壩人遺址,有小坑國家森林公園,以及曹溪假日溫礦泉度假村、小坑溫泉、楓灣溫泉等多個溫泉度假基地。

羅坑自然保護區

羅坑自然保護區位於曲江區西南端,包括整個羅坑鎮,面積29424公頃,是1998年成立的森林生態系統類型省級自然保護區,保護對象是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和珍稀動植物,有國家重點保護動植物:鱷蜥、穿山甲、白鷳、短尾猴、四川蘇鐵、桫欏、南方鐵杉、長苞鐵杉、福建柏、廣東五針松等。區內海拔1000米以上的山峰有30多座,最高峰海拔1587米。區內水資源也十分豐富,有庫容6710立方米的羅坑水庫。

小坑國家森林公園

小坑森林公園 小坑森林公園

小坑國家森林公園園內有16萬公頃山林,森林覆蓋率達85%,其中原始森林3萬多畝。森林中野生植物1600多種,其中屬國家重點保護的名貴稀有品種33種。名稀罕見的品種有鹿子三尖杉、水松、鐵杉、水蓮等;森林中有許多走獸飛禽,其中被列為國家一級保護的有黃腹角,二級保護的有穿山甲、水鹿、毛冠鹿、小靈貓、水獺、白鷳及山瑞、蟒蛇、虎紋蛙等。

小坑國家森林公園北距粵北工商貿易中心韶關市城區30多公里,西離聞名東南亞的古剎南華寺、“馬壩人”遺址獅子岩旅遊區20多公里,並與韶關市幾個著名旅遊景點丹霞山、九龍十八灘、車入嶺國家自然保護區、乳源大峽谷等緊密相連。

獅子岩

獅子岩 獅子岩

獅子岩位於曲江區馬壩鎮。獅子岩皆因酷似一隻巨獅而名,這座在馬壩盆地中拔地而起的石山,千萬年來一直沒有人知道它的內在奧妙。雖然在抗日戰爭時期有一個岩洞曾做過廣東省農民銀行的金庫辦公地點。隨著“馬壩人”及大量古生物化石的發掘,原來這座由“獅頭”與“獅尾”組成的獅子岩,不但兩山相通,岩洞一個接一個,上上下下,左左右右,縱橫交錯,簡直就像一座龐大的地下迷宮。更奇妙的是兩山底部竟然有一條可駛遊艇的暗河相連。 獅子岩後山區洞中層疊交錯,洞中有洞如同迷宮。千奇百怪的石幔、石筍、石盤、石鼓,有如珊瑚,有如吊鐘,有如飛禽,有如走獸,形態各異,惟妙惟肖,在彩燈映襯下蔚為壯觀。該山有洞可通山頂。洞底暗河與前山相連,形成一條深幽迂迴的地下河。

特產

馬壩油粘米

馬壩油粘米是曲江區傳統的優質水稻品種。以其米粒細小、質地硬韌、晶瑩透明、油脂量高而著稱,一直是中國出口大米中的主要品種之一。清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編纂的《曲江鄉土志》中就有馬壩油粘米曾作朝庭貢米的記載。建國初期作為地方土特產銷售到東南亞國家,20世紀50年代曾躋身於印度國際博覽會,獲得“優質米”的殊榮。

大塘扣肉

大塘扣肉為曲江區大塘人創製,20世紀80年代初始聞名粵北。

水棉胎

水棉胎是一種流行於本區壩地地區的傳統食品。香港曲江同鄉會編輯的刊物把它列為嶺南馳名食品。

白土月餅

白土月餅創於明朝末,為曲江區白土鎮獨創。有蓮蓉、豆蓉、椰蓉三個品種8個規格。

由坪腐竹

由坪腐竹為曲江區白土鎮由坪管理區農戶自製,選用本地優質黃豆經精細加工而成。

華子山酸筍

華子山酸筍為曲江區沙溪鎮頗具特色的食品。是選用上好麻竹筍經華子山山溪水浸泡而成。

名人

張九齡在當地的雕像 張九齡在當地的雕像

張九齡(678-740) 韶州曲江人。政治家、文學家、詩人、名相。長安年間進士。官至中書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後罷相,為荊州長史。詩風清淡。有《曲江集》。譽為“嶺南第一人”。

余靖(1000-1064),曲江人,是嶺南繼張九齡之後的又一揚名之士,是北宋時期的一位政治家、外交家。著有《武溪集》二十卷,見《四庫總目》。

候安都(520-563)曲江人,南北朝時期陳朝名將。

城市榮譽

曲江先後被評為“全國文化模範縣(區)”、“全國法制宣傳教育先進縣(區)”、“全國體育先進縣(區)”、“全國民政工作先進縣(區)”,連續五次被評為“全國雙擁模範縣(區)”。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