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通寺對聯

智通寺對聯

智通寺對聯:身後有餘忘縮手,眼前無路想回頭。是清代小說家曹雪芹的作品,出自中國經典四大名著之一的《紅樓夢》第二回。

作品原文

身後有餘忘縮手,(1)
眼前無路想回頭。(2)
身後有餘忘縮手,眼前無路想回頭。
【背景】: 賈雨村中舉升官,接著就因貪酷徇私被革職,在林如海家暫充林黛玉之家塾教師.一日外出郊遊,見一座破廟宇,額題為"智通寺",門旁是這副對聯.寺內有一既聾又昏的老僧在煮粥。
賈雨村一見,便知“其中想必有個翻過筋斗來的”人,但他只知其一,未知其二。而後者就是自己現在及後來的真實寫照。第一句寫雨村被革之後,還有不少的積蓄,也就是第一句所說的有餘;然他並沒有回頭,更不知縮手,成天想著東山再起,而後,他就靠著學生林黛玉的關係,巴結上了賈府,隨之又走上了貪官之途。第二句也就是雨村以後的讖語了,到後幾十回中,雨村肯定又跌了一個大跟頭,到了想回頭的時候,可卻已無路了。可惜,這精彩的內容,我們已經無法看到了。嘆!嘆!
推而廣之,這又豈是獨說雨村一人焉。這難道不是整個賈府的當頭棒喝嗎?這座荒涼的破廟老僧又不會是寶玉的寫照嗎?引申到現在,還是很實用的,現在的人都是多么的“精明”呀,擁有重多之後,仍不忘“多多益善”,但卻不懂得積重難返,到最後都為他人做了嫁衣裳!
【說明】:
 賈雨村中舉升官,接著就因貪酷徇私被革職,在林如海家暫充家塾教師。一日外出郊遊,見一座破廟宇,額題為“智通寺”,門旁是這副破對聯。寺內有一既聾又昏、齒落舌鈍的老僧在煮粥。
【注釋】:
 1、身後有餘——所聚之財在自己死後已足夠養家了。
2、回頭——改悔以前所為。是佛教用語,喻徹悟、皈依。如佛經記雲門宗答學人所問:“問:‘如何是佛法大意?’師云:‘面南看北斗。’”意思是回頭即是。
【譯文】:
 所聚之財死後足夠養家卻忘了停止聚斂,直到前進受阻眼前無路才想到回頭是岸。
【鑑賞】:
 寺名“智通”,大概是說這副對聯中所說的人生道理只有智者能通。其實一般人的本性都是趨於貪得無厭的,人們是決不會自動“縮手”的,直至“一敗塗地”比如賈雨村,他見識頗廣,看到此聯,便知“其中想逼有個翻過筋斗來的”人,但卻不能覺悟到,這其實也可視作對他自己的當頭棒喝。因為他也因貪酷被革職,翻過一次筋鬥了,卻並未從此接受教訓而“縮手”,還是野心不死,想伺機再起;而一旦得志,便很快故態復萌,終致遭“鎖枷扛”走到“眼前無路想回頭”而為時已晚的地步。這並不關乎“智”與不“智”。至於“回頭”追隨蒲團,歸向宗教,那只不過是逃避現實,用自欺欺人的辦法作精神麻醉,當然更不是真“通”。
更推而廣之,整個賈府的遭遇又何嘗不是如此!所以,對聯對逐漸僵化的社會制度是很好的寫照,也是對全書情節線索的概括。破寺老僧的荒涼小境是寧、榮二府未來的鏡中影,甄士隱、賈寶玉等人的暮年圖。作者用這樣倒折逆挽的筆法,把全書的歸結預先象徵性地勾畫幾筆,暗示了小說所具體描寫的賈府衰敗過程,有它的普遍(出自《紅樓夢》第二回。)

作品注釋

(1)身後有餘:所聚之財在死後已足夠養家了。
(2)回頭:改悔以前所為。是佛教用語,喻徹悟、皈依。如佛經記雲門宗答學人所問:“問:‘如何是佛法大意?’師云:‘面南看北斗。’”意思是“回頭即是”。

作品賞析

賈雨村中舉升官,接著就因貪酷徇私被革職,在林如海家暫充家塾教師。一日外出郊遊,見一座破廟宇,額題為“智通寺”,門旁是這副破對聯。寺內有一既聾又昏、齒落舌鈍的老僧在煮粥。
寺名“智通”,大概是說這副對聯中所說的人生道理只有智者能通。其實一般人的本性都是趨於貪得無厭的,人們是決不會自動“縮手”的,直至“一敗塗地”。這並不關乎“智”與不“智”。至於“回頭”追隨蒲團,歸向宗教,那只不過是逃避現實,用自欺欺人的辦法作精神麻醉,更不是真“通”。對聯對逐漸僵化的社會制度是很好的寫照,也是對全書情節線索的概括。破寺老僧的荒涼小境是寧、榮二府未來的鏡中影,也是甄士隱賈寶玉等人的暮年圖。作者用這樣倒折逆挽的筆法,把全書的歸結預先象徵性地勾畫幾筆,暗示了小說所具體描寫的賈府衰敗過程,有它的普遍意義。

作者簡介

曹雪芹畫像曹雪芹畫像
曹雪芹(1715~1763或1724~1764),清代小說家,名沾,字夢阮,號雪芹、芹圃、芹溪。他的先世原是漢人,大約在明代末年被編入滿洲籍。他出身於一個“百年望族”的大官僚地主家庭,從曾祖父起三代世襲江寧織造一職達六十年之久。後來父親因事受株連,被革職抄家,家庭的衰敗使曹雪芹飽嘗了人生的辛酸。他歷經十年創作了長篇名著《紅樓夢》,死後遺留下前八十回的稿子。該書內容豐富、情節曲折、思想認識深刻、藝術手法精湛,是中國古典小說中偉大的現實主義作品。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