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智慧型技術與系統國家重點實驗室依託在清華大學,1987年7月開始籌建。1990年2月通過國家驗收,並正式對外開放運行。從1990年至2003年這十三年間,實驗室已順利通過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受科技部委託組織的三次專家組評估,三次均被評選為優秀實驗室。1994年10月在慶祝國家重點實驗室建設十周年表彰大會上,智慧型技術與系統國家重點實驗室獲“金牛獎”。1997年開始被科技部列為試點實驗室。
人員構成
現任實驗室主任為清華大學計算機系馬少平教授,朱小燕、張長水、史元春教授任實驗室副主任。實驗室學術委員會由17名國內外著名專家組成,實驗室學術委員會名譽主任為中科院院士張鈸教授,主任為應明生教授、副主任為鄧志東教授。
實驗室由中心實驗室及智慧型信號處理、智慧型圖形圖像處理、人機互動與媒體集成三個分室組成。實驗室現有人員54名,院士2人,正教授30人(其中博士生導師20人),副教授8人。研究人員中,中青年占61%,31人有博士學位。
研究方向
實驗室主要從事人工智慧基本原理、基本方法的基礎與套用基礎研究,包括智慧型信息處理、機器學習、智慧型控制,以及神經網路理論等,還從事與人工智慧有關的套用技術與系統集成技術的研究,主要有智慧型機器人、聲音、圖形、圖像、文字及語言處理等。這些研究方向是國際同類研究的前沿,有多學科交叉、技術綜合等特色,對科技與經濟的發展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實驗室
中心實驗室
智慧型技術與系統實驗室中心實驗室依託在清華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系,主要從事人工智慧方法的基礎與套用基礎,包括智慧型信息處理、問題求解、計算語言學、智慧型控制、模式識別與神經網路。人工智慧套用與系統集成技術,包括智慧型機器人、智慧型人機互動,以及聲音、圖形、圖像、文字與語言處理等。承擔了多項國家重點科研任務,一些研究已達到國際水平,如:“具有互動和自學習功能的脫機手寫漢字識別系統和方法”、“人工智慧問題分層求解理論及套用”先後獲得了國家科技進步獎和自然科學獎。
智慧型信號處理分室
智慧型信號處理分室依託清華大學自動化系信息處理研究所,主要從事智慧型信息處理與模式識別套用方面的研究,承擔了多項國家重點科技攻關任務,並取得了豐碩成果,一些研究已達到國際水平,如:“指紋識別系統”、“地震勘探信號處理與識別方法及其套用”、“關於ARMA模型辨識與諧波恢復”,先後獲國家科技進步獎和自然科學獎。
智慧型圖形圖象分室
智慧型圖形圖像處理分室依託清華大學電子工程系圖形圖像研究所,主要從事圖形圖像處理、模式識別等方面的研究。在國內已獲獎成果和領先領域包括:印刷體漢英日文自動識別、手寫漢字識別以及公安人像組合識別系統、THOCR97綜合集成漢字識別系統。
人機互動與媒體集成分室
人機互動與媒體集成分室以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系的“人機互動與媒體集成研究所”為基礎。主要從事分散式人機互動、多媒體信息處理與媒體集成的研究。其中包括多媒體信息處理、多功能感知與媒體集成、分散式多媒體與通信、計算機視覺、信息模型、計算機視覺與圖像處理、人機語音互動的研究。
科研成果
實驗室建成以來,承擔了許多國家級的重大基礎與套用基礎研究項目,取得了一批重要研究成果。它們或者具有較高的理論水平和潛在的套用價值,如人工智慧的問題求解理論及套用、形式語義學、模糊邏輯、量子計算、地球物理信號處理與識別方法及其套用、智慧型裝配機器人、自主式移動機器人和臨場感技術等,或者兼具學術研究與工程套用兩方面的重要價值,並已推廣套用,取得較明顯的經濟與社會效益,如有大時延遙作業系統的實時三維圖形仿真、指紋自動識別系統、多字型印刷漢字識別系統、互動式自學習脫機手寫漢字識別系統等。
近年來實驗室發表論文2000餘篇,其中在國際期刊上發表論文169篇,國核心心期刊發表論文660篇,國際會議986餘篇。SCI收錄178篇,EI收錄490餘篇。完成專著28部,其中外文專著1本。獲得省部委級以上科研獎勵20項,其中包括:國家自然科學四等獎1項,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2項,三等獎1項。獲得專利7項,軟體登記6項。
實驗室共有16台價值10萬元人民幣以上的大型設備,包括SGIONYX/4RE2圖形工作站、SGIINDIGO2/IMPACT、SGIINDIGO23台、SGIOCTANE2台、Origin200L1-s6302-1,SUNSPARC20/71、SUNUltraWSU2/200,HP9000C200、HP9000B180L、HP9000R-390伺服器,GPS衛星定位系統、投影系統、MOT0MAN-UP6機器人等。擁有自行開發的機器人運動學、動力學、控制、感測器與運動規劃等各種仿真軟體,以及各類專家系統、神經網路及PETRI網開發工具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