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力二元論

智力二元論,是指人的智力是二元的,而非一元的,人的智力由“外知智力”(第一智力)和“內知智力”(第二智力)兩個獨立的系統共同構成。“外智力智力”的功能是剖析和控制外部世界,“內知智力”的功能是剖析和控制內部心理世界。

定義

科學家主要從事第一智力活動,有發達的第一智力,心理學家主要從事第二智力活動,有發達的第二智力。
外知智力包括 外感覺—外知覺—外表象—外記憶—外概念—外判斷—外推理—外直覺—外想像—外幻想—外預感等多種智力活動;
內知智力包括 內感覺—內知覺—內表象—內記憶—內概念—內判斷—內推理—內直覺—內想像—內幻想—內預感等多種智力活動。
智力二元論反省心理學獨創的一個關於智力的理論,反省心理學中的心理二元說揭示了人的心理和智力都是二元的。有關心理二元論和智力二元論方面的內容,在反省心理學新近出版的經典著作《心靈控制術》一書中有詳細的論述。

證據

人的智力是二元的,即一個人有兩套智力—“物質智力”(外知智力)和“精神智力”(內知智力),表現在:
(1)人的記憶背後還有記憶—所謂的“元記憶”、“知曉感”。如,你有時雖然想不起某一東西,但你知道你曾記憶過它,即你大腦的記憶庫中有它。
(2)人的思維背後還有思維。如,關於“什麼是思維?”的思維;關於“如何才能提高思維效率?”的思維;關於“怎樣才能捕捉到靈感?”的思維等。
(3)理解背後還有理解。如,對什麼是“理解”一詞的理解。
(4)靈感背後還有靈感。如,研究“什麼是靈感?”時獲得的靈感。
(5)洞察背後還有洞察。如,對“什麼是洞察力?”這一問題的洞察。
(6)夢的背後還有夢。喜愛“解夢”(剖析夢)的人會在夢中“解夢”,這並不新鮮,如,由於長期養成了剖析思維和夢的習慣,一天晚上,筆者先做了一個“形象夢”(內容以形象為主的夢),醒來又入睡後,接著又做了一個“語言夢”(內容以語言、文字為主的夢),對前一個“形象夢”進行了剖析。
如果說上述現象、事實還不足以證明人的智力是二元的—一個人有兩套智力,那么,下面我們再做以更嚴謹的、詳細的論證。
首先,筆者在此提醒大家:在我們日常所使用的概念中,有兩種截然不同的的概念—“內概念”和“外概念”。所謂“內概念”是對我們內部心理活動現象進行抽象、概括後而得出來的概念。如夢、記憶、遺忘、想像、感覺、知覺、表象、推理、直覺、靈感、情緒、欲望等,這些概念都是從內部心理活動現象中抽象、概括出來的,而且,有些(如夢、記憶、想像、遺忘等)已有數千年的歷史了。內概念是怎樣產生的呢?它們是人們對自己和別人的同類內部心理現象進行抽象、概括後所得出的必然結果。如“夢”,不同人所做的夢以及同一個人先後所做的夢,其內容千差萬別,但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發生在睡眠中,內容以形象為主,和清醒時的思想活動有關,即日有所思,夜有所夢。其他內概念(如記憶、遺忘、想像、判斷、推理、情緒、欲望等)的產生也是如此—都是對內部同類心理現象進行抽象、概括後所得出的必然結果。
所謂“外概念”,是指人們對外部同類現象進行抽象、概括後所得出來的概念。如樹、房子、狗、山、河、日、月、星晨等,這些概念是對外部客觀物質世界中的同類現象進行抽象、概括後得出的結果,其中的許多也已有數千年的歷史了,如山、河、樹、草等。
眾所周知,感覺、知覺、表象是人類感性認識的三個階段;概念、判斷、推理是人類理性認識的三個階段。而人腦認識的過程也就是信息加工的過程,“概念加工”是人腦諸多信息加工方式中的一種(其他如感覺加工、知覺加工、表象加工、判斷加工、推理加工、直覺加工、想像加工等),“概念加工”又可分為“內概念加工”和“外概念加工”,前者產生“內概念信息”,如上述的夢、記憶、遺忘等內概念信息;後者產生“外概念信息”,如上述的草、樹、山等外概念信息。既然人腦智力活動中的“概念加工”分為內、外兩種,那么其他信息加工方式(如感覺加工、知覺加工、表象加工等)是否也都分為內、外兩種方式呢?筆者的答案是肯定的。這種內、外兩套智力活動(信息加工方式)的對應關係可演示如下:
二元智力的結構

以上便是兩套彼此不同、各自獨立的智力活動,分別稱作“內知智力活動”和“外知智力活動”。對於外知智力活動,不必筆者多說,大家都清楚:它有感覺知覺、表象、概念、判斷、推理、直覺、預感、想像、幻想等,是一種由低級到高級,逐級進行的智力活動;前者是後者的基礎,即先有外感覺,然後才能有外知覺、外表象、外概念等;而對於“內知智力活動”,同樣也是如此—由低級到高級,逐級進行,先有內感覺,然後才能有內知覺、內表象、內概念等更高級的加工活動(方式)。下面對各級加工方式分別與以簡要說明。
首先,什麼是內感覺、內知覺呢?對自身心理活動(如夢、遺忘、想像、直覺、幻想等)的局部性感知、認識就是“內感覺”(正如對外部自然現象的局部感知、認識為“外感覺”一樣),對上述自身心理活動的整體性感知、認識就是內知覺(正如對外部自然現象的整體性感知、認識為外知覺一樣)。同理,對自身心理活動的回憶、再現為“內表象”(正如對外部事物的回憶、再現為“外表象”一樣)。
通過對“內表象”進行分析、綜合、抽象、概括就能得出“內概念”。如“夢”這個概念就是對自己及別人的許多夢境進行分析、綜合、抽象、概括後得出來的;其他內概念(如記憶、遺忘、舌尖現象、靈感、想像等)的產生也不例外,正如外概念的產生是通過對外表象進行分析、綜合、抽象、概括後得出來的一樣。
對“外概念”間的關係做出肯定或否定的判別就是“外判斷”,如“生產力決定生產關係”“磁能生電,電能生磁”“萬物之間都有引力”等;同理,對“內概念”之間的關係做出肯定或否定的判別就是“內判斷”,如“感性認識是理性認識的前提和基礎”“直覺和邏輯是創造性思維的兩翼”等。
由已知的“外判斷”推導出新的“外判斷”就是“外推理”。
研究人的心理、思維過程中產生的直覺、靈感、預感、想像、幻想就是“內直覺”“內靈感”“內預感”“內想像”“內幻想”。正如研究自然現象、社會現象過程中所產生的直覺、靈感、預感、想像、幻想為“外直覺”“外靈感”“外預感”“外想像”“外幻想”一樣。
內感覺和內知覺是整個“內知智力活動”的基礎。歷史上的心理學家早就注意到了這一點,並對此進行過深刻的論述。如英國近代哲學家洛克(1632—1704)就認為,人類的經驗分兩種:(1)外部經驗,它直接來源於感覺,是人的心靈直接觀察外界事物而產生的觀念;(2)內部經驗,它來源於反省,是人的心靈轉向內部考察自己的心理活動時產生的觀念;又如,德國近代哲學家、心理學家布倫塔諾(1838—1917)認為,“心理學的來源是建立在對我們自己的心理現象的內部知覺上,我們不知道什麼是思維、判斷……勇敢或失望,欲求或厭惡……如果我們不通過內部知覺來了解它們。內部知覺是心理現象的基本的和主要的來源,內部知覺的特徵之一就是它從來不能轉化為內部觀察,內部知覺是對剛剛過去的、在記憶中仍呈現鮮活狀態的心理活動及其變化的反省”。中國當代心理學家潘菽(1897—1988)認為,“自我觀察法應是心理學研究的主要方法”。筆者認為,這裡的“自我觀察”即反省,通過反省,我們可以捕捉到心理現象,得到“內感覺”和“內知覺”,進而又可以上升為“內概念”“內判斷”“內推理”等,從而得到心理規律,揭示人類心理之謎。可見,反省是心理學研究的出發點。
綜上所述,人類的智力是二元的,一個人有兩套智力—外知智力(又叫物質智力、第一智力)和內知智力(又叫精神智力、第二智力)。因此,在我們的大腦(心理)中可以進行兩種迥然不同的智力活動—“內知智力活動”和“外知智力活動”,通過外知智力活動,我們可以揭秘和把握外部世界,從而找到醫療、保健的方法和高效地生產物質產品的方法;而通過內知智力活動,我們就可以揭秘和把握外知智力和自身心理,從而找到高效地進行思維,高效地生產知識產品的方法。由於外知(或第一)智力對準和指向外部的物質世界,不妨把它稱作“物質智力”;而內知(或第二)智力對準和指向內部精神世界,因此不妨稱之為“精神智力”,所以人類的二元智力又分別叫作“物質智力”和“精神智力”。

意義

智力二元論的重要意義在於,它告訴我們,通過第二智力(內知智力)活動可以打開心理的黑箱,從而為心理治療、心理保健、心理調控、天才教育、人工智慧等提供基礎。早期的人類重點開發了第一智力,21世紀的人類將重點開發第二智力。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