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樂堡村

普樂堡村

普樂堡村,隸屬遼寧省桓仁滿族自治縣普樂堡鎮,面積49.6平方公里,下轄21個居民組,經濟收入以種植優質稻米和養殖絨山羊為主。

基本信息

經濟發展

大力發展養羊業
普樂堡村水田多、土質好,並且集中連片的優勢,協調農業服務部門選購優良品種,提供技術服務,開發優質稻米種植2500畝,多增加農民收入50多萬元,成為該縣優質米產區之一。在絨山羊養殖大戶張德喜的帶動下,全村有50多戶養殖絨山羊,絨山羊存欄2000多隻。
在市房產局的幫扶下,建設了建築面積702平方米的集貿市場樓,該樓共三層,一、二樓作為門市出租每年租金3萬多元,增加了村集體收入。

新農村建設

1、小城鎮改造工作

為了改變鎮區髒亂差破的現象,推進新農村建設進程,我們積極協助配合鎮黨委政府完成了普樂堡小城鎮改造工程,改造規模2.5公里,總投資200萬元。其中,路面由7米拓寬為12米,工程投資30萬元;修建統一標準、統一樣式居民大牆3140延長米、邊溝3200延長米,工程投資80萬元;投資6萬元,完成兩邊綠化帶客土工程;安裝路燈66盞,投資24萬元;完成排水工程4000延長米,投資60萬元,解決了鎮區街道髒、亂、差、破現象,美化、亮化了人居環境。

2、排水改造工程

該村協調用地,鎮政府投資興建的排水改造工程已經完成,鋪設排水管網4000延長米,解決鎮區生活污水排放問題。

3、乾巴河防洪堤工程

乾巴河位於該村和梨樹村交界,是一條縱穿全村的一條山河,每到汛期,山區集雨造成河水上漲,威脅兩岸200多住戶的生命財產安全,2006年,籌集資金5.6萬元修建了536延長米乾巴河防洪堤,確保全全度汛。

4、渠道泄洪閘工程

通過自籌和爭取資金7萬元,修建了渠道泄洪閘,保護2500延長米水田灌溉渠道不被洪水沖毀,解決優質稻米基地灌溉用水問題。

5、村屯綠化工作

在鎮政府的統一安排部署下,在林業站的規劃指導下,完成了牛毛溝、小庫倉溝等村屯主次幹路的綠化工作,共栽植楊柳、梧桐、垂榆等綠化樹3100多株,綠化了村屯路5公里。

文化建設

政府利用閒置操場,投資40多萬元建設了建築面積7200平方米的政府文化廣場,文化廣場建設由硬化工程、綠化工程、照明工程等組成,設有健身區、休閒娛樂區、綠化區、停車場等,每天該村的上百名民眾及老年體育協會成員來此鍛鍊身體、組織農民秧歌隊表演等農閒娛樂活動,豐富了居民文化娛樂生活。

組織建設

該村以創建“五個”好黨支部為目標,以村幹部“雙帶”和黨員“設崗”盡責、“兩帶一幫”等活動為載體,廣泛開展黨群共同致富組織,加強村級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腳踏實地抓班子思想建設,工作制度建設,民主管理制度建設,使村領導班子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一心一意帶領農民致富奔小康。
三年來,自立自強,團結實幹,在新農村建設中邁出了一大步,他們決心在經濟、環境、文化和組織建設不斷發展,把普樂堡村建設的更美更和諧。

自然資源

截止2006年底,全村有耕地總面積2002.88畝(其中:田1701.28畝,地301.6畝),人均耕地0.72畝,主要種植水稻、包穀等作物;擁有林地3722.3畝,其中經濟林果地3273.8 畝,人均經濟林果地1.18畝,主要種植核桃、茶葉等經濟林果;水面面積630畝,其中養殖面積0畝;草地316畝;荒山荒地73.82畝,其他面積500畝。

基礎設施

截止2006年底,該村已實現通 水、電、路、電視、電話五通,無路燈。全村有604戶通自來水,有105戶飲用井水,有105戶還存在飲水困難或水質未達標(占農戶總數的17.38%)。有709戶通電,有488戶通有線電視,擁有電視機農戶653戶(分別占農戶總數的100%、68.83%和92.1%);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636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353戶(分別占總數的89.7%和49.79%)。
該村到鎮道路為柏油路;進村道路為柏油、水泥路面;村內主幹道均為硬化的路面;距離最近的車站0.2公里,距離集貿市場0.4公里。全村共擁有汽車6輛,拖拉機14輛,機車0輛。全村耕地有效灌溉面積1701.28畝,有效灌溉率為60%,其中有高穩產農田地面1701.28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0.61畝。
到2006年底,全村建有沼氣池農戶298戶;裝有太陽能農戶45戶;建有小水窖0口;已完成“一池三改”(改廚、改廁、改廄)的農戶89戶。全村有5個自然村已通自來水;有5個自然村已通電;有4個自然村已通路;有5個自然村已通電視;有5個自然村已通電話。有5個自然村還存在飲水困難或水質未達標。該村農戶住房以土木結構住房為主,其中有48戶居住磚混結構住房;有49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 612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

農村經濟

該村2006年農村經濟總收入715.36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485.52萬元,占總收入的67.87%;畜牧業收入17.57萬元,占總收入的2.46%(其中,年內出欄肉豬1497頭,肉牛12頭,肉羊0頭);林業收入18.27萬元,占總收入的2.55%;第二、三產業收入194萬元,占總收入的27.12%;工資性收入100.51萬元,占總收入的14.05%。農民人均純收入1481元,農民收入以種植業、外出勞務收入等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96.18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687人(占勞動力的41.24 %),在省內務工225人,到省外務工462人。

人口衛生

截止2006年底,該村有農戶709戶,鄉村人口2864人,其中男性1401人,女性1463人。其中農業人口2768人,勞動力 1666人。該村以漢族、彝族為主(是漢族、彝族、白族等族混居地),其中漢族2742人, 彝族97人,白族8人,其他民族17人。
到2006年底,全村參加農村合作醫療2364人,參合率85.4%;享受低保51人。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和鎮衛生院,衛生所面積為80平方米,有鄉村醫生2人,該村距離鎮衛生院5公里。該村建有垃圾集中堆放場地1個,建有村內生活排水溝渠設施,人畜混居的農戶218戶,占農戶總數的30.75%。

文化教育

截止2006年底,該村建有國小2所,校舍建築面積490平方米,擁有教師13人,距離中學0.55公里。整個行政村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357人,其中小學生252人,中學生105人。

村務公開

到2006年底,該村已簽定農業承包契約709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2560.34畝,其中土地流轉面積0畝。已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 ,其中,一事一議籌資額64850元(人均23.43元),一事一議籌勞2920元(勞均1.05個)。農村財務管理實行自行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並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主要以黑板報、會議方式公開,公開項目有財政收支、民政救濟。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