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普及型假肢品種及特點
普及型殼式小腿假肢由接受腔(接受腔與腿管合為一體)、靜踝橡膠假腳、膝上環帶等主要部分組成。其製作工藝簡便、結實耐用、維修方便、價格低廉、防水防潮。但普及型殼式小腿假肢以採用膝上環帶懸吊,所以在穿戴的時候較髁上懸吊的麻煩。
普及型骨骼式假肢與現代假肢結構基本相同,由接受腔、連線組件、假腳、外裝飾套等部分組成。骨骼式小腿假肢接受腔為髁上懸吊。骨骼式大腿假肢有吸著式和插入式兩種。吸著式的假肢接受腔與殘肢全面接觸,壓力分布均勻,穿著舒適,外形美觀。骨骼式假肢價格偏高,且需要定期進行保養維護。
二、普及型假肢使用年限
普及型假肢的使用年限與假肢製作材料的特性、使用者的生活環境、工作及勞動特點、年齡及體重有關。其主要部件使用期限的具體情況如下:
1、假腳
以橡膠或聚氨酯材料製作,屬易損件,使用壽命相對較短。國家標準規定,假腳在做動態結構強度測試時,必須達到100萬次,相當於假肢正常使用1年時間。但如果使用者生活在丘陵山區或路況較差的地區,以及經常做重體力勞動等,假腳使用壽命會相對縮短,半年左右損壞也屬正常。假腳損壞後可以到就近假肢裝配機構更換。
2、連線件組件
採用金屬材料(不鏽鋼、合金鋼、鋁合金等)製作,屬耐用件。國家標準規定,連線件在做主結構動態測試時,必須達到300萬次,相當於假肢正常使用3年時間。至於使用中出現一些諸如螺絲鬆動等小故障,則不屬於產品質量問題,使用者可以按照普及型假肢維護保養方法自行處理,或到就近裝配機構進行調整。
3、接受腔
由於接受腔與殘肢密切接觸,承載和傳遞身體重量,所以其製作準確與否與假肢使用效果密切相關。普及型假肢接受腔採用專門開發的塑膠材料製作,強度高於複合樹脂材料,一般不易損壞。
需要注意的是,初次使用假肢者,會由於肌肉萎縮導致接受腔與殘肢適配性變差,影響假肢正常使用。但這不屬於產品質量問題,只需到假肢裝配機構重新製作合適的接受腔即可。另外,青少年處於生長發育期,身高、體型不斷變化,在身體定型前也需要多次更換接受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