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仁法師

普仁法師

俗姓名鄭成鑾,1957年9月生於福建省福安市一個佛教世家,雙親與弟妹均先後出家。普仁法師在1980年12月依蘇州西園戒幢律寺明開大和尚披剃出家,法名常耀,法號普仁。現任江蘇省佛教協會副會長、江蘇省蘇州市西園戒幢律寺方丈。

簡介

普仁法師俗姓名鄭成鑾,1957年9月生於福建省福安市一個佛教世家,雙親與弟妹均先後出家。普仁法師在1980年12月依蘇州西園戒幢律寺明開大和尚披剃出家,法名常耀,法號普仁。1982年9月在西園戒幢律寺依明開大和尚受具足戒。1980年12月至1983年3月在中國佛學院靈岩山分院學習,同年3月畢業後,被分配到西園戒幢律寺 。

成就

普仁法師在西園戒幢律寺先後從事藏經樓管理工作,曾擔任過西園戒幢律寺會計、副寺、監院兼服務部主任,以及蘇州市佛教協會總會計、付秘書長,現任蘇州市佛教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並在1998年9月榮任西園戒幢律寺方丈。普仁法師在20餘年的佛教生涯中,牢記恩師明開法師的教誨,銘刻老師安上法師的教導,務實為本,腳踏實地,兢兢業業,在管理寺院和主持市佛協的日常工作中,取得了顯著的成績。

普仁法師堅持中國佛教協會制定的“獨身、素食、僧裝”六字方針,秉承師訓,尊師重道,把明開法師“寺要像寺,僧要像僧”的教誨落實到安上法師遺訓的“道風、學風、家風”三風建設中,尤其是提倡和強調寺院僧人要早晚課誦、過堂用齋、誦經念佛和半月誦戒等佛教優良傳統,樹立“從律儀生活中培養僧人形象,從禪定修行中增強信心道念,從聞思經教中樹立正知正見”的戒幢精神,開展“一二三育人工程”,即:堅持一個原則(以戒為師)、強化二項實踐(以學導修、以修證學)、培養三類人才(弘法人才、修證人才、寺院管理人才)。

為了保護好名勝古蹟,普仁法師對整個寺院進行了全面地修繕,並徵用回收寺院北面的土地8000餘平方米,動遷居民住房10多幢200餘戶,並修復下院定慧寺。定慧寺是唐宋古剎,在1958年被塑膠七廠占用,後在1997年城市改造過程中,經蘇州市委和市政府批准把定慧寺歸還市佛協,經市宗教局和市佛協研究決定,定慧寺作為西園戒幢律寺下院。自從接管以來,普仁法師與相關部門進行多次談判,妥善解決了塑膠七廠的搬遷工作,重建山門殿和天王殿,修復了大雄寶殿、玉佛殿、講經堂以及廂房。在2000年元月27日舉行殿堂落成典禮,正式對外開放,同時寺院宗教生活也走向正規,常住僧人有十六位。

普仁法師非常重視寺院的管理工作,積極回響市委市政府創建國家衛生城市的號召,全面開展、落實消防安全、環境保護、綜合治理和創建文明城市等各項工作,使西園戒幢律寺數年蟬聯市、區先進集體稱號;檔案工作在蘇州市宗教系統率先晉升為市一級機關檔案管理先進單位;他本人也榮獲宗教系統先進個人稱號;1998年西園戒幢律寺還被江蘇省評為省先進集體。

普仁法師視既往的成績為起點,不斷開拓進取。從佛教事業發展前景著眼,把培育僧才視為歷史賦予自己的一項重要使命,銘記朴老生前強調培養人才的教導和安上法師三風建設的遺訓,幾經努力,協助安上法師創辦了“戒幢佛學研究所”。添置了現代化教學設施和豐富的圖書資料,為學僧創造了良好的學習生活環境。

普仁法師還十分關心社會慈善事業。在1998年元月初,他不顧自己腳傷疼痛,率隊遠赴四川劍閣縣向連遭五年旱災的鶴齡地區,進行賑災慰問,並以蘇州市佛協的名義捐款15萬元,購買糧食、藥品和生活必須品親自送到災區人民手中,當地災民深受感動。普仁法師在慈善基金會、福利院、敬老院及希望工程都留下了慈善樂施的事跡,為社會安定團結和關心人間疾苦,奉獻愛心。

普仁法師在頻繁的友好接待和出訪中,不卑不亢,有禮有節,彼此尊重,相互交流,給海內外參訪者留下深刻的印象。近幾年,先後出訪了尼泊爾、新加坡、馬來西亞、日本、越南及香港、澳門等地區,加深了與這些國家和地區佛教界的友誼和了解,促進了中外佛教文化的交流。

普仁法師高瞻遠矚,敢於創業,在他心中描繪著西園戒幢律寺的發展藍圖。近幾年正在計畫籌建萬餘平方米建築面積的三寶樓。在發展佛教事業的道路上,普仁法師堅持傳統而不封閉自守;適應時代而又嚴守戒律;勇於開拓而又尊重科學,致力於培養造就新一代跨世紀的佛學研究、寺院管理和弘法人才,為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而勇往直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