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介紹
本書分為五輯,“藝學心悟”是作者應《光明日報》所作的一組文章,多談古代文學與文化,旁及中國敘事學與詩學;“名流蹤影”是涉筆於現當代文學的零散文字;“書山拾翠”三篇及於唐?;“精神家園”文字較多,是作者近年關注所在。本書旨在建設現代中國的人文精神,思考跨世紀的中國學術戰略。作者介紹
楊義 研究員,博士生導師,1946年生於廣東省電白縣,1970年畢業於中國人民大學新聞系,1978―1981入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文學系。現任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所長少數民族文學研究所所長,兩所學術委員會主任,《文學評論》主編,中國現代文學研究會副會長。主要著作有《魯迅小說綜論》、《魯迅小說會心錄》、《中國現代小說史》三卷、《20世紀小說與文化》,《中國曆朝小說與文化》,《京派與海派比較研究》,《20世紀中國文學圖志》,《中國比較文學批評史綱》,《中國敘事學》,《楊義文存》1―7卷10冊等30作余種,以及論文200餘篇。論著曾獲首屆國家圖書獎(1979-1992)提名獎,中國社會科學院首屆(1978-1991)優秀科研成果獎等多項獎勵。榮獲國家級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曾為英國牛津大學客座研究員(1992),英國學術院客座教授,荷蘭萊頓大學客座教授(1998)。作品目錄
序言第一輯 藝學心悟
時間拾趣
“魚眼觀人”的藝術變形
紀曉嵐與“元小說”
蒲松齡與“反元小說”
蒲松齡憎妒婦
登徒子與唐勒
說《天問》
在詩中體驗生命
抒情詩與招生魂
典故的魁力
自言、代言與寓言
畫圖絕妙無人知
我與山靈相對笑
秋在萬山深處紅
養性與趣味
第二輯 世紀回眸
中國文學的百年回首
關於現代文學研究的學術立足點
關於中國文學現代性的世紀反省
飛架於文化沼澤的橋樑
――“五四”文學革命的文化軌跡
文學創世紀的自主自重心態
學科的尷尬與學者的自覺
擁抱英雄史詩式的中國
文學前途與文化心態
魯迅與孔子溝通說
第三輯 名流蹤影
魯迅、銅鏡和文化魄力
在痛苦中覺醒的民族靈魂
――魯迅在中國文化史上的地位
人血饅頭的信仰悲劇
“恭喜發財”聲中的離婚案
啟蒙主義文學思潮的重要文獻
以開闊的眼光諦視《草鞋腳》
晨窗之前說達夫
采來百花釀新甜
――冰心與外國文學
凌叔華與曼殊斐爾
20世紀中國文學的光熱和良心
他在東瀛琢玉
――漫談蔡儀早年小說
嶺南文壇南洋風
拾回海灘貝殼上的哲理與詩情
第四輯 書山拾翠
亦智亦趣笑談古今
――讀(珍本中國古代歷史演義小說)
省察與超越
――從梁漱溟《中國文化要義》想到的
唐?書話境界
《唐?書話》小廣告
毛邊書寄語
新地域文化的深層透視
――由吳福輝《都市漩流中的海派小說》
引發的治學策略思考
穩健博識鑄學魂
一部堅實精粹的“人之史”
――談朱珩青《路翎》,漫論傳記寫作
悟出一種曲折錯綜的美
――讀丁亞平《浪漫的執著――蕭乾評論》
重現漢唐魄力
文學研究家的悟性與視野
――介紹美國學者王德威的兩部近著
讀到魯迅精神世界的深處
――且說九尾常喜《“人”與“鬼”的糾葛》
新加坡詩壇上的“周粲體”
剪燭夜話式的散文
第五輯 精神家園
建造“中國心靈”
做好人文社會科學的大文章
說眼光
研究方法上的三個境界
研究,應有理論的發現
――現代文學研究中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
應該創立文學史理論體系
創建中國敘事學
文化苦惱中的追慕
――怔十世紀中國小說與文化》(台灣版)序言
共享解讀名著之謎的喜悅
――台灣版《中國古典白話小說史論》自序
思念“中國聲音”
――《中國敘事學》台灣版序言
心靈對話和歷史理性
――《在作家與文學史家之間》引言
名社書展說緣分
認真者少悔
我與散文的因緣
結緣十九載
電視文化隨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