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
山西晉西南是中華文明的發祥地之一。距今約180萬年前,這裡就有人類活動的足跡。十多萬年前,我們的先祖丁村人就在山西晉西南汾河谷地勞動、繁衍、生息。據史書記載,上古時期堯建都平陽,之後舜都蒲坂、禹都安邑。中國奴隸制社會第一個王朝——夏也誕生在這裡。商朝時期,山西晉西南為冀州之地。西周時,“桐葉封弟”的典故就發生在這裡,周成王封其弟叔虞於唐,建立古唐國。叔虞的兒子燮父因境內有晉水,就把唐改稱晉,這就是春秋時期稱霸一方的晉國,這也是山西的簡稱晉的來源。山西晉西南因在黃河東岸,故又稱之為河東,秦、漢時期設河東郡,唐置河北道晉州,宋、元、明、清為山西平陽府,民國初屬山西省河東道,新中國成立後設立“山西省晉南專區”。上世紀七十年代初“山西省晉南專區”分設山西省臨汾地區和山西省運城地區,所轄山西石樓縣劃歸山西呂梁地區。在山西民間習慣上將韓信嶺以南的臨汾和運城稱之為“山西晉南”。
地理環境
山西省西南部汾河下游的山西晉西南盆地,位於汾河下游,傍山地帶泉水豐富,氣候溫和,具有溫暖帶大陸性半濕潤季風氣候特徵。夏季高溫多雨,年平均氣溫10~14℃,年降水量500~650毫米,無霜期160~220天。土壤為褐土,土層厚,表層含有機質0.7~1.2%,適宜農作物的生長。農作物以棉花、小麥為主,其次為豌豆、大麥、穀子、玉米、高粱、花生和薯類等,素有山西糧倉之稱。當地傳統習慣種植苜蓿、豌豆等豆科作物,與棉、麥倒茬輪作,使土壤肥力得以維持。天然草場主要分布在盆地周圍的山區丘陵地和汾河、黃河的河灘地帶,給草食家畜據供了大量優質的飼料和飼草及放牧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