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安之亂

從西晉到東晉的早、中期,由於政局相對穩定,社會經濟有較大發展。但是東晉政權代表的是門閥世族和大地主階級的利益,因而其後期的政治日趨腐敗,結果不僅統治者內部矛盾重重,其與廣大勞動人民間的階級矛盾也更為尖銳。

事件

到了東晉末年,即晉安帝元興元年(402年),不堪奴役之苦的廣大農民,爆發了以孫恩盧循為首的農民大起義。舉事農民以五斗米道為掩護,自先在浙江海上發動起義,隨即登入攻占上虞,旬日間回響者達數十萬人之多。次年盧循率眾攻入晉安(今福州),晉安太守不得不接受其符書並供其調役。在福州一帶,盧循堅持了三年時間,終因寡不敵眾,轉而乘船去番禺(今廣州)。盧循餘部漂泊於江海間,其中有一些散落於福州地區沿海一帶,稱為“泉郎”或“遊艇子”,以船為家,或兼結廬江畔,但可隨時遷徙。

“泉郎”對福州地區的海運事業和國際貿易都有起過一定的促進作用。 南朝梁、陳時期,豪強割據的很多。其中與閩中有關的有留異、周迪、陳寶應三人。陳寶應為侯官人。其父陳羽乃晉安豪霸,屢屢煽動人們在晉安擊殺郡將,而後他又勾結官府進行“剿破”,從中騙取官府信任,進而攫取了一郡兵權。侯景之亂時,晉安太守蕭雲將政權交與陳羽,羽因年老只能主持郡務,而把兵權交給陳寶應。梁時陳寶應被授為閩州刺史,領會稽太守。陳文帝天嘉二年(561年)陳寶應的岳父留異造反,次年敗逃晉安,投靠陳寶應。後陳王朝派強兵入閩討伐,陳寶應全軍覆沒,逃往莆口(今莆田),被擒獲,並押解往建康斬首。從此,結束了南朝梁末以來閩浙贛的割據局面。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