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侯鳥尊

晉侯鳥尊

公元前11世紀,來自西方的周民族取代了中原的商王朝,一個嶄新的時代拉開了序幕。周初分封功臣、王族藩領各地,在滅商戰役中嶄露頭角的武王之子、成王之弟——唐叔,作為肱股重臣被周王室分封到了具有重要戰略意義的山西南部,也即古唐之地。在平定了唐地殷遺民的叛亂之後,唐叔加強與周王室的聯繫,對唐地進行了開闢性的治理,到了唐叔之子燮父即位之後,更是改國號“唐”為“晉”,從而開始了晉國將近600年的煌煌偉業。

歷史價值

20世紀60年代,考古學家在山西南部的翼城、曲沃交界處發現了面積約10餘平方公里的天馬—— 曲村遺址,20世紀90年代在遺址中發現了舉世震驚的“晉侯墓地”,並出土了一大批鑄有晉侯名號的青銅器,考古學家排列出了從改“唐”為“晉”的燮父起,到護送周平王東遷洛邑的晉文侯共九代晉侯的清晰世序,澄清了晉國始封地的問題,彌補了晉國早期編年和史實的闕疑和空白,晉侯墓地考古被評為“20世紀中國百項考古重大發現”之一。

歷史來源

3000多年前,武王克商,西周建立,分封諸侯,屏藩王室。然而,宏圖大略的周武王完成統一大業後,諸多政治理想還沒來得及付諸實施,就帶著對江山社稷無限的眷戀,遺憾地離開了人世。
年幼的成王登基不久,剛剛建立的王朝就經歷了一場反周的叛亂。山西省南部地區,有一個古老的唐國,也參與了反周的叛亂。叛亂很快被平息了下去。為了加強周朝的統治,周成王把唐國的土地分封給自己的弟弟叔虞。
後世將這段歷史衍化成“桐葉封弟”的佳話流傳千古。故事的大意是成王年幼,有一天他和弟弟叔虞一起遊戲時,將一片梧桐葉剪成玉圭的形狀交給了弟弟:“我就用這個來分封你吧。”之後,周成王把唐封給了叔虞。叔虞日後也就被稱為唐叔虞。
叔虞死後,他的兒子燮父即位。因為唐地境內有一條晉水,燮父開始稱“晉侯”,並最終將唐國改名為“晉”,燮父成為第一位晉侯。
此後,經過歷代晉侯的勵精圖治,晉國從一個“汾河之東,方百里”的小國,相繼兼併了周圍的霍、虞、耿、魏、荀、虢、楊、賈等十幾個諸侯小國,成為了雄踞黃河中游,地跨山西南部和河南黃河以北部分地區及秦、晉、豫三角地帶的中原大國。

出土之謎

晉侯鳥尊的出土之地乃晉侯墓地.
北趙晉侯墓地位於曲沃-天馬遺址中部,在北趙村南。自1992年至2002年,北京大學和山西省考古研究所進行了7次大規模發掘,共發現晉侯及夫人墓9組19座。在每組墓的近旁,有數目不等的陪葬墓和祭祀坑,每組晉侯和夫人墓的周圍都有數座陪葬墓和一座車馬坑。
晉侯墓地出土了許多珍貴的青銅器、玉器、原始瓷器。有的青銅器上刻、鑄有銘文,這些寶貴資料及墓葬形制、墓地布局等為研究者提供了豐富的信息,使研究者有可能對墓葬年代、墓地性質、墓位安排、墓主人與《史記·晉世家》的對應關係、器用制度、棺槨制度、車馬殉葬制度等問題進行研究。
晉侯墓地出土的青銅器有大量銘文,出現的晉侯名字有5個,其中,8號墓有晉侯蘇,《史記·晉世家》:“十八年,侯卒,子獻侯籍立。”索引云:《系本》及譙周皆作“穌”。二者吻合。以此為基點,結合對其他銅器銘文的研究以及對墓葬形制、青銅器、陶器的形式觀察,專家們大致推定9組墓葬是西周時期至春秋早期的九代晉侯及夫人墓葬:晉侯燮父、武侯、成侯、厲侯、靖侯、僖侯、獻侯、穆侯、文侯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