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出土文物

天馬遺址位於臨汾市曲沃縣城東北,北依崇山,東、南1東西長3800米,南北寬2800米,總計約11平方公里。曲村——天馬遺址共分為四大文化層,涵蓋有新石器時期的仰韶和龍山文化層、夏文化層、西周到戰國文化層及秦漢元明文化層。其核心部分是占地面積有15000餘平方米的晉侯墓地,92年、93年連續兩年被評為全國十大考古發現之一,在1996年又被評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曲村——天馬遺址不僅規模宏大,而且延續的時間較長,發展到鼎盛時期是在西周晚期至春秋初期。
位於山西省曲沃、翼城兩縣接界處,面積約10平方公里,文化堆積除仰韶文化、龍山文化遺存外,以晉文化遺存為主。1979年起,至20世紀80年代,為探索早期晉...
簡介 背景 介紹 構造組成 文物大遺址是我們的祖先以大量人力營造、並長期從事各種活動的遺存,體現了我國古代先民傑出的創造力,綜合併直接體現了中華民族和中華文明的起源與發展,是構成中華5...
大遺址概述 保護與規劃 重要遺址天馬—曲村遺址及北趙晉侯墓地是第四次發掘為1993年十大考古發現之一。64號墓出土的“楚公逆”鍾為探討晉、楚的早期交往提供了線索。
信息 簡介 墓地考古有重大發現 相關連結2016年11月,國家文物局印發了《大遺址保護“十三五”專項規劃》,根據《國家文物事業發展“十三五”規劃》制定,分為指導思想、基本原則、總體目標和主要指...
通知原文 省區分布在中國的神話形象中,天馬是奔騰的駿馬,無角無雙翼。為表現其“天馬”的不同,常於馬下方繪製雲朵,體現天馬可以騰雲駕霧。其狀如白犬而黑頭,見人則飛,其名曰天...
詞典釋義 歷史起源 外貌形態 藝術形象 其他解釋灰堆坡遺址,屬仰韶文化半坡類型遺存。位於陝西省高陵縣通遠鎮灰堆坡村南。面積約6萬平方米。文化層厚約2米,暴露有灰坑、居住面和墓葬。地表陶片豐富,其陶質有...
基本概述 文化起源 歷史文獻 出土文物 人為破壞山東齊長城遺址,橫亘於齊魯大地,始建於春秋時期,距今已2500餘年。西起黃河,東至黃海;東西蜿蜒千餘里,幾乎把整個山東南北分為兩半。經實地測量齊長城全長...
歷史背景 主要景點 各段遺址 建築特點 文物價值曲村遺址位於曲沃縣曲村鎮,北依崇山,東、南面為滏河,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該遺址有新石器時代的仰韶、龍山文化層、夏文化層、西周至戰國文化層,以及秦漢元...
概述 詳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