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態數據是表示某個時間點的狀態的數據 ,如1990年香港的土地利用模式或2009年7月1日檀香山的總降雨量。通過收集時態數據可分析天氣模式和其他環境變數、監視交通狀況、研究人口統計趨勢等等。可從許多來源獲取時態數據,從手動輸入的數據到使用觀測感測器收集或模擬模型生成的數據,均可作為來源。以下是時態數據的一些示例。
左側示例在ArcMap中顯示了1700年到1992年間世界範圍內的耕地百分比(以格網單元計)變化中1992年的情況。當隨著時間對這些變化進行顯示時,可發現某些地區的農田百分比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增加。中間示例在ArcGlobe中顯示了從1997年4月18日開始海水表面溫度的變化。數據涵蓋的時間段為1997–1998,是一個厄爾尼諾年。當隨著時間對這些變化進行顯示時,可發現海水表面溫度在每個連續的月份都會產生變化。右側示例在ArcMap中顯示了1994年懷俄明州的某個生產基地的石油和天然氣生產情況。當隨著時間對這些變化進行顯示時,地圖上的餅圖顯示了每個生產井的石油與天然氣生產率的變化(紅色部分表示天然氣的桶數(折合成等量的石油),綠色部分表示石油的桶數)。該圖顯示了整個生產基地隨時間變化的生產情況:天然氣(以紅色表示)、石油(以綠色表示)以及水(以藍色表示)。存儲時態數據
在ArcGIS中,可以使用各種不同格式(如要素類、鑲嵌數據集、柵格目錄等等)來存儲和管理時態數據。選擇哪種格式取決於時態數據的屬性以及希望如何顯示時態數據。
以下是一些使用情境,決定應使用哪種數據格式來存儲時態數據。
移動要素-顯示海洋哺乳動物或其他生物的點位置,以便了解它們的運動模式。
更改要素的大小或形狀-了解每個城市的人口增長或了解宗地邊界的變化。
更改要素的顏色-根據圖層符號系統的顏色變化,了解疾病致死率的增長方式。
使用柵格目錄或netCDF數據檢查變化-觀測海洋溫度變化或觀測天氣模式。
圖表中隨時間變化的圖-檢查不同地點的臭氧含量或水壓變化。
存儲時間值
數據的時間值可用固定或不固定的時間間隔內的某個採樣時間點來表示。這些時間值存儲在單獨的屬性欄位中,並可用於在時間線上的某些特定時間點來顯示時態數據。例如,在固定間隔內的不同時間點上採集流量數據。但是閃電或地震數據取決於特定的閃電風暴或地震發生的時間,因此以不固定的間隔進行採集。
時間值還能代表一段持續時間,例如當某個特定事件在一段時間內持續發生時。在這種情況下,時間值將存儲在兩個欄位中,一個欄位代表事件的開始時間,一個欄位代表事件的結束時間。例如,表示火範圍的面要素具有開始和結束時間,分別取決於火勢的開始時間和結束時間。
這些時間值可以存儲在日期欄位、字元串欄位或數值欄位中。
在ArcGIS中使用時態數據
在時間啟用圖層之後,可在ArcGIS中顯示時態數據。通過使用圖層屬性對話框上的時間選項卡來設定圖層的時間屬性即可實現數據的顯示。設定時態數據的時間屬性後,即可使用時間滑塊來顯示時態數據。還可以將啟用時間的圖層作為地圖服務來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