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中化民族優秀的傳統文化是朱踐耳交響曲的根和基”。
“中西交融、超越、創新是朱踐耳交響曲創作的‘器和法’”。
集美大學中年學者盧廣瑞的著作《時代與人性-朱踐耳交響曲研究》經過十年的醞釀與寫作,終於與大家見面了。
這部著作既有對朱踐耳晚期(64歲以後)創作的11部交響曲細密的分析,也有對其作品思想內涵的深入開掘,是一部按作品年代分部進行剖析的專著,也是對朱踐耳全部交響曲創作的系統分析和整體關照,其中不乏著作者個人的真知灼見。如他認為:“沒有‘文革’的災難,就沒有朱踐耳交響曲中的戲劇性矛盾衝突”。“11部交響曲所使用的新音樂語言,新作曲技法,其主旨都是集中地表現他的‘文革情結’,以及對人類命運的思考,揭示人性的問題。這個‘人類’,這種‘人性’,特指針對20世紀中國社會環境而言”。他明確指出 :“對人性的真諦,以及對文化、自由、真理的反思和探求,是朱踐耳交響曲的基本內涵”。這論點,是建築在作者對朱踐耳先生交響曲深入分析研究的基礎之上的,具有相當的說服力。十分可貴的是,作者在充分肯定朱踐耳交響曲藝術價值和歷史地位的同時,還從研究者和欣賞者的雙重身份出發,以對一種對作曲家無比尊重的真誠態度指出:“就當今的審美聽覺感知能力而言,也許這個‘可聽性’問題就是可以從朱踐耳交響曲中找出來的一個瑕疵”他“真心希望能夠聽到朱踐耳純情、優美的旋律音樂多一些”。他的這種真實感受和善意的建言,相信朱先生不僅能夠理解,而且也會歡迎的。
作者簡介
盧廣瑞,1983年畢業於包頭教育學院中文、英語專業。1987年曾就讀中央音樂學院音樂學系。現為中國音樂家協會會員,廈門市音樂家協會常務理事、理論委員會主任、廈門集美大學藝術教育學院副教授。授課課程有西方音樂史、曲式與作品分析、音樂欣賞等。代表論文有《痴情的狂喜與絕望的悲傷——貝多芬《第九交響曲》與柴科夫斯基《第六交響曲》之比較研究》,英文論稿等。專著《音樂結構圖譜分析》、《西方音樂史簡編教程》、《曲式與作品分析簡編教程》。
目錄
序——探索無止境
前言
第一章 命運交響曲
第一節 十二音技法與人性的異化
——《第一交響曲》作品27號
第二節 核心三音列與悲壯的抒情詩
——《第二交響曲》作品28號
第二章 西藏風情:音樂的散文持篇
——《第三交響曲》作品
第三章 探索奧秘:生命與自然
——《第四交響曲》6.4.2-1作品31號
第四章 殫力交響曲:奮鬥不息的民族魂
——《第五交響曲》作品32號
第五章 境外交響曲
第一節 3Y的謎團:繁複多雜的音響世界
——《第六交響曲3Y》,磁帶和交響樂隊,作品35號
第二節 天、地、人交響曲
——《第七交響曲》天籟、地籟、人籟,為五位敲擊樂者作品36號
第三節 簽名交響曲
一 十二音自由序列與孤獨——《第八交響曲求索,為大提琴和敲擊樂的室內交響曲》作品37號
二 《第八交響曲求索》的結構特色——核心序列中心音
三 《第八交響曲求索》的民族特徵
四 硬骨頭獨立人格精神——《第八交響曲求索》的精神內涵
第四節 龍的交響曲,作品38號
一 當代中國的一部《小交響曲》
二 《小交響曲》的哲理和意境
……
第六章 唐詩交響曲 最後的批判
第七章 朝霞交響曲:最後的憂患和期盼
結論 朱踐耳交響曲的風格、作用、價值
附錄一 應邀出席國際會議的專題研究論文彙編
附錄二 朱踐耳交響曲目錄全編
附錄三 十一部交響曲創作的相關背景
附錄四 作曲家朱踐耳的生平與創作
附錄五 作曲家朱踐耳交響曲的獲獎情況
參考文獻
後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