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林海音是台灣文學史上重要的女作家之一,被譽為文壇的“女中豪傑”,台灣文學“祖母級的人物”。2011年是林海音先生逝世10周年紀念,江蘇文藝社推出新版五卷本林海音先生珍藏版文集,由中國現代文學館研究員傅光明先生選編,收錄林先生長篇和中篇小說、散文、書信等作品,並配有許多林海音不同時代的珍貴照片,文如其人,林先生的美將在這套新版文集中得到最大的展現。是一套兼具閱讀、欣賞與收藏的文學作品集。
本書為林海音文集第一卷。包含林海音的兩部長篇小說《春風》和《曉雲》。《曉雲》講述了夏曉雲的媽媽只希望自己的女兒同留學生俞文淵結合,可曉雲卻愛上了自己任職家庭教師的家庭中男主人梁思敬。曉雲同梁思敬的私情最後以悲劇告終,兩部長篇都描寫了愛情與婚姻中的犧牲和不幸。
作者簡介
林海音(1918年-2001年),原名林含英,小名英子,生於日本大阪,原籍台灣苗栗縣頭份鎮,作家。青年時期擔任《世界日報》實習記者,後來主持《聯合報》副刊10年,又創辦純文學出版社,甄選佳品,提攜青年作家。代表作品《城南舊事》被改編為同名電影。林海音的散文作品多描寫對故土北京的留戀與思念,小說則多是關注女性的婚姻與愛情,表現舊時女子們心靈的桎梏和命運的悲劇。
選錄名家推薦
一般而言,當時的文壇還是相當地貧瘠,依然以狹義的戰鬥文學為主力。林女士所帶來的雖然不是狂風暴雨,至少是一陣可喜的甘霖,給失水的土地予適當的滋潤,使蘊藏在地下的種子有發芽和成長的機會。
在印象里,林女士選稿敏速而準確。她具有優秀的編輯所應具有的銳利的眼光和過人的膽識。一位優秀的編輯,不屬於任何作家個人,是屬於整個文壇的。 ——鄭清文(台)
她的小說大多具有濃厚的京味,並沒有台灣新文學的抵抗意識,倒有中國30年代文學的影響。她喜歡描寫的是舊道德倫理的桎梏中痛苦掙扎的許多新、舊時代的女性。小說的故事情節大多繞著家庭、婦女、老人和小孩發展,她有明晰的批判社會意識,但她纖細的女作家特有的心理探索,使得批判意識隱藏著,使她的小說有溫柔的外觀。 ——葉石濤(台)
《城南舊事》瀰漫著淡淡的感傷色調,反映了作者那深厚的懷鄉之情。我讀林海音的作品,常聯想到英國女作家凱薩琳·曼斯菲爾德的代表作《園會》。……兩位女作家均遠離故土,鄉愁得到升華,作品也就格外真切感人。 ——文潔若
作者將英子眼中的城南風光均勻地穿插在敘述之間,給全書一種詩意。讀後的整體印象中,好似那座城和那個時代扮演著比人物更重的角色。不是冷竣的歷史角色,而是一種親切的、包容的角色。《城南舊事》若脫離了這樣的時空觀念,就無法留下永恆的價值了。 ——齊邦媛(台)
林先生心上的北平不在了,林先生筆下的北平還在:中國鄉愁文學的最後一筆終於隨著運煤駱駝隊走進淡淡的水墨山影里,不必叮嚀,不帶驚訝,依稀聽到的是城南那個小女孩花樹下的笑語和足音。林先生永遠不老,像英子。 ——董橋(港)
林海音先生一生認真寫作,從容生活,熱情提攜文學新秀,大方坦誠待人。她的為文、為人當之無愧地受到文學晚輩的尊敬。她的文字可能不會強烈地震撼你的心,卻因飽滿而質樸的情感和關愛凡俗生命的體貼產生著悠遠長久的魅力,緩慢而有力地滲透在兩岸讀者的閱讀生活里。她為兩岸文化交流所作出的積極努力和貢獻,更另人格外感佩。 ——鐵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