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詠[吳均詩作]

春詠[吳均詩作]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此詩詩題一作“春怨”,從內容來看,確是一首詠春寫怨之辭。

作品全文

春從何處來,拂水復驚梅①。

雲障青瑣闊②,風吹承露台③。

美人隔千里,羅帷閉不開④。

無由得共語,空對相思杯⑤。

注釋

①“春從”二句:春天是從何處走來的呢?但見春風吹拂著河水,泛出河水,驚醒了梅花而吐出了花蕾。

②青瑣闥:即宮門,因其刻有連鎖紋而以青色飾之,故稱之為青瑣闥。闥,即門。

③承露台:漢武帝建立其上站有銅仙人,掌托以盤,用來承接甘露,認為飲之者可以長壽。這裡泛指宮殿建築。

④“美人”二句:那美人居所的羅帷深深地關閉著,令人覺得雖近在咫尺,卻猶隔千里,可望不可即。羅帷:輕柔絲織品製成的帷幕。

⑤“無由”二句:沒有法子與她共通心語,唯有一人徒然地面對著這杯相思的酒。空:徒然

作品賞析

“春從何處來,拂水復驚梅。”楊慎《升庵詩話》稱其“起句之妙,可以為法”,沈德潛《古詩源》則評曰:“一起飄逸。”

之所以飄逸,是因為它把冬去春來、節候暗換,春天的氣息在不知不覺中浸潤到人間,這一難以描摹的過程,筆法空靈地傳達了出來。正因為只設問而不作答,更使人產生無限的遐想。但春天的到來,畢竟是有徵候可尋的。春風吹拂著水面,使它泛出了綠色;春風驚醒了梅花,使它萌發出花蕾。春光雖不能說已經濃郁,但亦足以使人為之欣動顏色。
“雲障青瑣闥,風吹承露台。”然而,遙望美人所居之宮闕,詩人又感到無限惆悵。這裡“青瑣闥”是宮門,因其刻為連瑣文而以青色飾之,故稱。
“承露台”為漢武帝所建,上立銅仙人,舒掌托盤,以接甘露,以為飲之可以益壽延年,這裡泛指宮廷建築。如今春風雖已舞旋於承露台上,而青瑣闥前,依然雲遮霧障,幽深寂靜。
“美人隔千里,羅幃閉不開。”那羅幃深閉的美人居所,雖望中已然可及,而相隔猶如千里,令人不緊生出天各一方之嘆。春光雖好,卻不得與美人共享,更不能花下樽前,一敘衷腸。良辰美景空在,而賞心樂事不遇。詩人只能空懷相思之情,借酒澆愁而已。
至於美人之“羅幃”為何當此春回人間之時,仍然緊閉而不開?是因為“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借李清照《聲聲慢》語)?還是因為其他的人為阻隔?抑或是美人自己緊閉心扉,不願向詩人敞開?其中緣故,正因為“無由得共語”,故爾便無法探究。不僅美人的內心世界無由窺測,就連美人其人,也因雲障幃隔,而使人不能一睹其芳顏。但從詩人思之之苦,求之之切,讀者完全可以想像出其人之美好非同一般。

這首小詩,雖然詠的是常見題材,卻寫得清雅秀逸、姿態搖曳、由觸處生春,充滿動感的飄風,對照重幕彌障的深宮靜態;由令人愛悅的春風,轉入與春隔絕的佳人;由深閨的寂寞,映現詩人的愁思。短短八句之中,情景極度變換,既峰迴路轉,又漸入佳境,而轉折之處,又運筆自如,毫無雕琢之跡。詩人在詩歌技巧上的修養、功力,由此瀲灩體現。

作者簡介

吳均(469~520年),字叔庠(xiáng),南朝梁文學家,吳興故鄣(今浙江安吉)人。生於宋明帝泰始五年(469年),卒於梁武帝普通元年(520年)。

吳均好學有俊才,其詩文清新,多為反映社會現實之作,深受沈約的稱讚。其文工於寫景,詩文自成一家,常描寫山水景物,稱為“吳均體”,開創一代詩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