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萬物復甦,春意盎然。春天是一年最美好的季節,春季也是一些傳染病的高發階段。
常見病
流行於春季的常見傳染病有以下幾種:流行性感冒、麻疹、流行性腮腺炎、猩紅熱、水痘、流腦等。
流感
是常見的呼吸道傳染病,潛伏期1—3日,主要症狀為發熱、頭痛、流涕、咽痛、乾咳,全身肌肉、關節酸痛不適等,發熱一般持續3—4天,也有表現為較重的肺炎或胃腸型流感。
麻疹
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傳染病,潛伏期8—12日,主要症狀為發熱、怕光、流淚、流涕,眼結膜充血,出現口腔黏膜斑及全身斑丘疹。
流行性腮腺炎
是由流腮病毒引起的急性傳染病,兒童多見,近年成人也有發病,俗稱“乍腮”,潛伏期14—19日,主要表現為全身不適,發熱,耳下或下頜角疼痛,以耳垂為中心1—2天內迅速腫大,張口和咀嚼時疼痛。
猩紅熱
是由乙型溶血性鏈球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臨床特點為發熱,咽峽炎,全身瀰漫性皮疹,疹退後伴皮膚脫屑等,潛伏期1—7天。
水痘
是由病毒引起的急性傳染病,主要傳播途徑有:直接接觸水痘皰疹液;空氣飛沫傳播;被皰疹液污染的用具。水痘的潛伏期為 12 ~ 21 天,平均 14 天。患了水痘以後的主要臨床表現有:全身皮膚分批出現皮疹,以軀幹為多,頭面部次之;皮疹由最初的斑丘疹逐漸發展為皰疹,好轉後結痂;水痘為自限性疾病,約 10 天左右自愈,但發疹期間要注意各種併發症,尤其是繼發感染;重症水痘還可發生水痘肺炎、腦炎、肝炎、間質性心肌炎及腎炎等。
流行性腦脊髓膜炎(簡稱流腦)
是由腦膜炎奈瑟菌(又稱腦膜炎雙球菌)引起的,經呼吸道傳播所發生的一種化膿性腦膜炎。它發生在冬春季節,主要表現是突發高熱、劇烈頭痛、頻繁嘔吐、皮膚黏膜瘀點和腦膜刺激征,嚴重的還會有敗血症、休克及腦實質損害。嬰幼兒流腦的臨床表現不典型,可有咳嗽等呼吸道症狀及拒食、嘔吐、腹瀉等消化道症狀;有煩躁不安、尖聲哭叫、驚厥及囟門隆起,腦膜刺激征(頸項強直)多不明顯。
預防措施
不同的傳染病有不同的治療方法,但基本的預防措施是相通的,我們只要注意以下幾點,就能有效地減少疾病的發生和傳播。
1、 按時注射預防疫苗
2、每天開窗通風,保持室內空氣新鮮,尤其寢室、電腦室、書房等;
3、 不到人口密集、空氣污染的場所去,如歌舞廳、影院、錄像廳;
4、 勤洗手,並用流動水徹底清洗乾淨,包括不用污濁的毛巾擦手;
5、 到醫院就診最好戴口罩,回家後洗手,避免交叉感染;
6、 注意不要過度疲勞,防止感冒,以免抗病力下降;
7、 合理膳食,增加營養;
8、 發熱或有其它不適及時就醫;
9、 避免接觸傳染病人,儘量不到傳染病流行疫區;
10、 傳染病人用過的物品及房間適當消毒,如日光下晾曬衣被,房內門把手、桌面、地面用含氯消毒劑噴灑、擦拭。
春季傳染病雖然種類繁多,但只要重視預防工作,做到早發現、早隔離、早診斷、早治療,就可以有效地阻斷傳染病的流行與傳播。
春季養生之道
按照中國人的習慣,立春標誌著春季的開始,是一年廿四個節氣中的第一個,在每年陽曆的2月4日前後。此時氣溫逐漸升高,冰凍開始融解,天下萬物包括人體在內,經過冬三月的蟄藏之後,陽氣開始上升,萬物開始萌發,使人感到一種萬象更新的氣息。“春氣之應,養生之道”,應助長這“萌生”的信息。此時人體內的“肝氣”也隨之升發,因肝氣喜條達,故不宜抑鬱而宜疏泄。雨水過後是驚蟄,此後可聞春雷,冬眠的動物開始甦醒、出土,這又是“生”的氣息催發的結果。春分時晝夜等長,古人稱此為“陰陽各半”。到清明,雨量更加增多,濕度增加,百草萌芽,春耕大規模地開始了。此時人體內的肝氣正旺,凡冬天保養不當者,春天易得溫病。一般宿疾如高血壓病、哮喘、皮膚病及過敏性疾病等容易在此時復發,也見胃、十二指腸潰瘍病的患者有因飲食不當而導致胃出血的。故在飲食上應忌發物,諸如蝦、竹筍、雄雞、海鮮等應儘量少吃。
根據上述原理,在整個春季里,食養原則是減酸益甘而養脾氣。因為春天肝氣旺,肝旺容易克伐脾土而引起脾胃病,而酸味是肝之本味,故此時應減酸味,不能再助長肝氣以免過旺,這樣可以保護脾氣不受克伐。甘是脾的本味,為了抗禦肝氣的可能侵犯,增加甘味以增強脾氣,可以此加強機體的防禦。例如疏理肝氣的陳皮、平熄肝風的杭菊、柔肝和脾的谷芽等,都是合時宜的食養食品。在春季里,大自然為人類提供了不少野菜,如馬蘭頭、苜蓿、蓬蒿菜等都有良好的清肝明目的作用。正因為此時脾胃容易受損,因此應注意少進難以消化的食物,尤其是老年人更應注意,如酒不宜過量,冷饌、粽子、粘冷肥膩之物均應嚴格控制,以免影響臟腑的正常功能。如果調養不當,過與不及都將傷及肝氣。肝氣傷則夏天當令的心火將失其所生,到了夏天心火會不足,心火不足,寒水將乘機侵犯而易致寒變,即該熱時不熱,該長者不長,中醫學稱此現象為“逆春氣,養長者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