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際彗星是位於星際空間中[1],並且不受恆星引力約束的彗星[2]。雖然尚未查明這種天體是否存在,但確實有一些是存在的:行星的引力和經過的恆星會將歐特雲中的許多彗星從太陽系散射出去,相似的過程也可能在系外行星的系統中進行,因此可以期望有眾多不受恆星引力約束的彗星體[1]。目前,對星際彗星的檢測只能從它經過太陽系時是否呈現明顯的雙曲線軌跡,才能與來自歐特雲的彗星區別開(這顯示出它不受太陽引力約束)[2]。已經觀察到一些不明顯的雙曲線軌道彗星,但這些軌跡的彗星被認為是從鬆散的歐特雲逃逸的,不能明確指認出它們原本是來自星際空間的彗星。
當前的歐特雲形成模型表明從歐特雲逃逸進入星際空間的彗星比留在歐特雲內的還要多,其倍數從3-100[2],其它的模擬也認為90-99%的彗星會被拋出[3]。沒有理由相信其它恆星的彗星不會相似的被散射[1]。
日地關係衛星-A於2007年4月觀察到的彗星梅克賀茲1(96P/Machholz)。
如果存在著星際彗星,它們應該會經常的拜訪內太陽系[1]。它們會以任何的速度接近太陽系,並且多數會來自武仙座的區域,因為那是太陽運動所朝向的方向[4]。沒有彗星的速度大於太陽系的逃逸速度的事實[5]被用來規範它們在星際空間中的密度上限。Torbett在一份論文中指出密度不會超過每立方秒差距1013顆彗星[6],其他的分析,來自LINEAR的資料,上限是4.5×10−4/au3,或每立方秒差距1012顆彗星[2]。
在罕見的情況下,星際彗星以日心軌道通過太陽系時會被捕獲。電腦模擬顯示木星是唯一有足夠質量可以捕獲彗星的行星,並且預計是每6,000萬年發生一次[6]。梅克賀茲一號彗星可能是這種彗星的一個例子,因為它的化學變化不同於典型的太陽系彗星[5]。
相關詞條
-
彗星
彗星,是一種天體,由太陽系外圍行星形成後所剩餘的物質(如冰凍的氣體、冰塊、塵埃)組成。彗星的英文是Comet,是由希臘文演變而來的,意思是“尾巴”或“毛...
簡介 產生 命名方式 種類 結構 -
彗星[星體]
彗星(Comet),是進入太陽系內亮度和形狀會隨日距變化而變化的繞日運動的天體,彗星物質蒸發,在冰核周圍形成朦朧的彗發和一條稀薄物質流構成的彗尾。由於太...
概述簡介 語源 物理性質 軌道特性 彗星的死亡 -
彗星[太陽系中的一類小天體]
彗星(Comet)是進入太陽系內亮度和形狀會隨日距變化而變化的繞日運動的天體,呈雲霧狀的獨特外貌。彗星分為彗核、彗發、彗尾三部分。彗核由冰物質構成,當彗...
簡介 結構 軌道 彗尾的產生 起源 -
彗星掩恆星
彗星掩恆星是一種天文現象,指彗星在恆星與觀測者之間通過而產生的遮蔽現象。屬於掩星現象的一種。 彗星沒有固定的體積,它在遠離太陽時,體積很小;接近太陽時,...
何為彗星 觀察彗星 彗星軌跡 彗星的結構 彗尾的產生 -
海爾·波普彗星
海爾—波普彗星是號稱“世紀彗星”的彗星。1995年7月22日由美國天文學家海爾和天文愛好者波普分別獨立發現。
簡介 發現 特點 接近太陽 光度轉暗 -
海爾波普彗星
海爾·波普彗星(Hale-Bopp,C/1995O1)是一顆非周期彗星,它於1995年由美國兩位業餘天文學家共同發現的,1997年4月1日過近日點。
簡介 形成 接近太陽 光度轉暗 軌道的改變 -
彗星表
周期彗星,其運行軌道為橢圓,周期彗星又分為短周期彗星和長周期彗星。周期彗星的橢圓越扁,周期越長。
彗星介紹 古代西方認識 周期彗星 國際天文聯會 歷代慧星表 -
海爾-波普彗星
海爾-波普彗星是一顆長周期彗星,1997年4月1日過近日點。 1995年7月23日,美國的艾倫·海爾(Alan Hale)和 湯瑪斯·波普(Thomas...
概述 發現過程 軌道周期 基本情況 雙彗核理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