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汲冢出土的《易繇陰陽卦》,據《晉書·束皙傳》所載:“《易繇陰陽卦》二篇,與《周易》略同,繇辭則異”,則原《易繇陰陽卦》的形式當與《周易》上下經同,即有六十四卦,分為上下二篇(上下經),而無《十翼》(據《束皙傳》,汲冢出土的書籍中有《易經》二篇,與《周易》上下經同,亦無《十翼》)。
《易繇陰陽卦》二篇,與《周易》略同,繇辭則異。《卦下易經》一篇,似《說卦》而異。……《師春》一篇,書《左傳》諸卜筮,“師春”似是造書者姓名也。……
《易繇陰陽卦》,是孔子以後,即戰國初年的東西。《易繇陰陽卦》,又有《歸藏易》的名稱。《隋書·經籍志》上說:“《歸藏》漢初已亡,案晉《中經》有之,唯載卜筮,不似聖人之旨。”但晉的《中經》所著錄的都是汲冢的出品。《晉書·荀傳》上說:“得汲郡冢中古文竹書,詔撰述之,以為《中經》,列在秘書。”據此可以知道所謂《歸藏易》不外是由荀對於《易繇陰陽卦》所賦與的擬名。原來《歸藏》之名僅見於《周禮》的春官太卜,與《連山》、《周易》共合為所謂“《三易》”,但《漢書·藝文志》中並沒有《連山》和《歸藏》的著錄,我疑是和《周禮》一樣乃劉歆所偽托的東西,不過那偽托品沒有流傳便化為了烏有。荀得到了《易繇陰陽卦》,便任意把它擬定為《歸藏》罷了。他這所擬定的名稱也沒有為他的同時代人所公認,且看束晳和杜預都別立名目便可以明白。
而《玉函山房輯佚書》所輯《歸藏》中卻有《初經》、《六十四卦》、《十二辟卦》、《齊母經》、《鄭母經》、《本蓍篇》、《啟筮》等七篇,這個數目已經遠遠超出了《束皙傳》所說的“二篇”之數,而《隋書·經籍志》更說它有十三卷,《中興書目》說它有十三篇,可見它的卷帙很大,所以說《歸藏》僅僅是《易繇陰陽卦》還是有問題的。
寧該認為是由《易繇陰陽卦》的作者迎合北人而改作了的成品。問題倒是著出了這兩種《易》的南人究竟是誰?由種種的推論上看來,我覺得這位作者就是楚人的臂子弓,這是我在這兒要提示出的一個主要的斷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