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藝經歷
易智言畢業於台灣政治大學外文系, 後進入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攻讀電視、電影製作碩士,他學生時代的作品獲得很多國際學生電影競賽的獎項。自從美國加州大學畢業返回台灣後,進入中央電影公司製片企劃部工作,並在中國文化大學戲劇系擔任講師 。1987年,執導劇情短片《蚱蜢》。
1995年,自編自導個人第一部長片《寂寞芳心俱樂部》 。2002年,由其執導的愛情電影《藍色大門》上映,影片講述了高中生孟克柔、林月珍和張士豪之間懵懂的愛情以及成長的故事 ,入圍第23屆金像獎-最佳亞洲電影獎 、第15屆東京國際電影節主競賽單元-東京電影節大獎 。
2005年,與下山天、張一白聯合執導三段式愛情電影《戀愛地圖》 。2006年,執導由黃河、關勇共同主演的校園劇《危險心靈》,該劇改編自侯文詠的同名小說 。2011年,擔任劇情電影《皮克青春》的製作人,該片由陳大璞執導。2012年,出版小說《藍色大門》。
2014年,由其執導的劇情電影《行動代號:孫中山》上映,該片講述了兩個學生反思人生的故事 ,影片獲得第51屆金馬獎-最佳原創劇本獎 ,他憑藉該片獲得第16屆台北電影節最佳編劇獎 ;同年,出版小說《行動代號:孫中山》。2018年,執導劇情短片《習慣有你在》。
個人生活
2016年11月30日,易智言在臉書上公開出櫃 。
主要作品
導演作品
時間 | 名稱 | 類型 |
2018年 | 《習慣有你在》 | 短片 |
2014年 | 《行動代號:孫中山》 | 電影 |
2006年 | 《危險心靈》 | 電視劇 |
2005年 | 《戀愛地圖》 | 電影 |
2002年 | 《藍色大門》 | 電影 |
1998年 | 《浮光掠影的剎那》 | 電影 |
1995年 | 《寂寞芳心俱樂部》 | 電影 |
1987年 | 《蚱蜢》 | 短片 |
編劇作品
時間 | 名稱 | 類型 |
2014年 | 《行動代號:孫中山》 | 電影 |
2005年 | 《關於愛》 | 電影 |
2002年 | 《藍色大門》 | 電影 |
1998年 | 《浮光掠影的剎那》 | 電影 |
1995年 | 《寂寞芳心俱樂部》 | 電影 |
監製作品
時間 | 名稱 | 類型 |
2011年 | 《皮克青春》 | 電影 |
文學作品
時間 | 名稱 | 出版社 |
2014年 | 《行動代號:孫中山》 | 時報文化 |
2012年 | 《藍色大門》 | 北京聯合出版公司 |
獲獎記錄
香港電影金像獎 |
|
台灣電影金馬獎 |
|
東京國際電影節 |
|
華語電影傳媒大獎 |
|
台北電影節 |
|
人物評價
易智言是一位個性鮮明、風格獨特的作者型導演。在娛樂故事、審美影像之下,社會表達是精神核心。電影中的空間建構具有突出的“異質空間”特質。他的作品基本都是編導合一、自主融資的獨立製作。這決定了其自覺的電影創作理念,對他而言,電影是一種獨特的“話語權”與“發聲方式”,可以融入鮮明的作者思考與探索意識,尤其在其擅長的青春片領域內實現了類型引領與創新開掘。他的電影也繼承了台灣青春電影的創作路線,多以青春類型為形,以青少年在成長過程中的學習、生活、情感等種種遭遇為題材,展開以青春校園為主體空間和成長、愛情、友情為重要主題的故事講述,但同時又大膽突破既定概念,在青春類型框架內融入喜劇等豐富的類型元素,強化青少年角色的現狀描摹與心理內蘊,並努力在情感取向、現實議題、社會價值等多維度層面上開拓挖掘,創新定義了新台灣青春電影 (《當代電影》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