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卜拉欣[古代先知]

易卜拉欣[古代先知]

易卜拉欣(Ibrahim),基督教翻譯亞巴郎,或者亞伯拉罕,伊斯蘭典籍《古蘭經》中記載的古代阿拉伯地區著名先知之一,阿拉伯人和猶太人共同的的始祖。中文又譯“伊布拉欣”或“伊卜拉欣”,均系阿拉伯語音譯。穆斯林將“亞伯拉罕”(拉丁文Abraham),與阿丹(亞當)、努哈(諾亞)、穆薩(摩西)、爾撒(耶穌)和穆罕默德並稱為安拉的六大使者。

故事淵源

易卜拉辛來源於猶太教的《舊約》,後被默罕默德奉為伊斯蘭教始祖。伊斯蘭典籍《古蘭經》以較多篇幅反覆講述易卜拉欣的故事,旨在闡明伊斯蘭教的思想淵源。

文獻記載

《古蘭經》關於易卜拉欣的記載極為詳細,文中提及其名約有70處,其中第14章即以易卜拉欣作為篇名。其涉及到的主要內容有:

突出易卜拉欣在伊斯蘭教思想淵源方面的正統主導地位。《古蘭經》明確指出,伊斯蘭教源於“易卜拉欣的宗教”:“你應當遵守信奉正教的易卜拉欣的宗教,他不是以物配主的”(16:123),“你們應當遵循你們的祖先易卜拉欣的宗教,以前真主稱你們為穆斯林,在這部經典里他也稱你們為穆斯林”(22:78)。故易卜拉欣享有“聖祖”之稱。

記述易卜拉欣在信仰上從迷恫到覺悟,最後發展成為堅定的“認主獨一者”的成長過程。他曾冥思苦索應受崇拜的主宰,從最初以為日月星辰是主,發展為最終領悟到只有安拉才是唯一的主宰,遂“崇正地專向天地的創造者”(6:76~79)。

記述易卜拉欣同多神教勢力堅決鬥爭的事跡。他勸告族人及其父阿宰爾拋棄偶像崇拜,歸信獨一萬能的安拉,遭到拒絕和驅逐(19:41~48,26:69~88)。他因親手搗毀本族人供奉的所有偶像,並戲稱系其中最大的一尊偶像(故意保留未予砸毀)所為,而被族人投入烈火中,為安拉所救,安然脫險逃走(21:51~70,37:83~99)。他還向古巴比倫王奈姆魯德(《舊約全書》稱“寧錄”)傳教,並與之激烈爭辯(2:258)。

指出易卜拉欣及其子伊斯瑪儀系麥加天房的奠基人。《古蘭》稱安拉“為世人而創設的最古的清真寺”即是麥加天房,其地址系由安拉為易卜拉欣所指定,說安拉曾命易卜拉欣向眾人“宣告朝覲”,並令其父子為朝覲者清掃天房,令穆斯林“當以易卜拉欣的立足地為禮拜處”(3:96、97,2:125~131,22,26~28)。經文中提到的“立足地”,在天房門對面不遠處,系一塊巨石,上面有一足印,穆斯林認為即是易卜拉欣當年留下的痕跡,迄今為朝覲者所景仰。

概述易卜拉欣奉主命決心宰殺愛子伊斯瑪儀,後又以羊代替的過程(37:99~110)。伊斯蘭教宰牲節即源於此。易卜拉欣亦因其對安拉的無限忠誠而享有“安拉的至交”(Khalilullah,哈利盧拉)之美稱(4:125)。

1.

突出易卜拉欣在伊斯蘭教思想淵源方面的正統主導地位。《古蘭經》明確指出,伊斯蘭教源於“易卜拉欣的宗教”:“你應當遵守信奉正教的易卜拉欣的宗教,他不是以物配主的”(16:123),“你們應當遵循你們的祖先易卜拉欣的宗教,以前真主稱你們為穆斯林,在這部經典里他也稱你們為穆斯林”(22:78)。故易卜拉欣享有“聖祖”之稱。

2.

記述易卜拉欣在信仰上從迷恫到覺悟,最後發展成為堅定的“認主獨一者”的成長過程。他曾冥思苦索應受崇拜的主宰,從最初以為日月星辰是主,發展為最終領悟到只有安拉才是唯一的主宰,遂“崇正地專向天地的創造者”(6:76~79)。

3.

記述易卜拉欣同多神教勢力堅決鬥爭的事跡。他勸告族人及其父阿宰爾拋棄偶像崇拜,歸信獨一萬能的安拉,遭到拒絕和驅逐(19:41~48,26:69~88)。他因親手搗毀本族人供奉的所有偶像,並戲稱系其中最大的一尊偶像(故意保留未予砸毀)所為,而被族人投入烈火中,為安拉所救,安然脫險逃走(21:51~70,37:83~99)。他還向古巴比倫王奈姆魯德(《舊約全書》稱“寧錄”)傳教,並與之激烈爭辯(2:258)。

4.

指出易卜拉欣及其子伊斯瑪儀系麥加天房的奠基人。《古蘭》稱安拉“為世人而創設的最古的清真寺”即是麥加天房,其地址系由安拉為易卜拉欣所指定,說安拉曾命易卜拉欣向眾人“宣告朝覲”,並令其父子為朝覲者清掃天房,令穆斯林“當以易卜拉欣的立足地為禮拜處”(3:96、97,2:125~131,22,26~28)。經文中提到的“立足地”,在天房門對面不遠處,系一塊巨石,上面有一足印,穆斯林認為即是易卜拉欣當年留下的痕跡,迄今為朝覲者所景仰。

5.

概述易卜拉欣奉主命決心宰殺愛子伊斯瑪儀,後又以羊代替的過程(37:99~110)。伊斯蘭教宰牲節即源於此。易卜拉欣亦因其對安拉的無限忠誠而享有“安拉的至交”(Khalilullah,哈利盧拉)之美稱(4:125)。

此外,部分經文還記述了易卜拉欣獨受安拉恩賜,晚年喜生次子伊斯哈格等內容。

共同始祖

穆斯林朝聖者圍繞著易卜拉欣立足地進行禱告 穆斯林朝聖者圍繞著易卜拉欣立足地進行禱告

古代先知易卜拉欣及其子伊斯瑪儀、伊斯哈格(基督教翻譯為依施馬爾、依撒格,被阿拉伯人和猶太人尊奉為共同始祖。易卜拉欣及其家屬在麥加的活動亦被視為神聖。今朝覲中的許多禮儀,如在賽法與麥爾臥兩山之間奔走、在米那射石打魔鬼“伊卜利斯”(《聖經》中的撒旦)和宰牲等,均具有仿效祖先以示紀念的含義。伊斯蘭教產生之前在阿拉伯半島上出現的哈尼夫運動。

思想影響

伊斯蘭教認為,先知穆罕默德是伊斯蘭的復興者而不是創始人。所謂復興,是因為在漫長的歷史中,伊斯蘭教發展到爾撒(即耶穌,紀元元年──40年﹞時代之後中斷了五百多年,直到穆罕默德為先知使者時才重新舉起了伊斯蘭旗幟,使這個古老的宗教得以復興並發揚光大,但是事實上天主教是傳承於猶太人的耶穌。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