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勝懷

易勝懷

易勝懷,七旬獨居老人義務修路9年,羊腸小道已能通車。

基本信息

人物介紹

易勝懷易勝懷

一條山間小道,一位七旬老人,一段長達9年的時光。

在成都金堂縣棲賢鄉梨花溝村,79歲的易勝懷上演了比《士兵突擊》里許三多修路更感人的一幕。為讓“打柴的人減少工夫,來耍的人走得舒服”,2002年起,易勝懷堅持一個人將梨花溝廖家松林的山間小道拓寬,並在山間開闢新路。

9年過去了,他用壞了四五把鋤頭和10多根鑽子,修成了一段長5里左右的盤山路,最寬處接近3米。

“在我們村,提起懷哥,人人都要豎大拇指。”梨花溝60歲的村民江世翠說。

修路事跡

易勝懷易勝懷

修了9年路

羊腸小道如今能通車

這條路過去只能容一個人走,是名副其實的羊腸小道。如今,最寬處接近3米,路上還有車轍痕跡,證明曾有車開上去過。

2000年,易勝懷從山腳下的村里搬到半山。2002年開始,易勝懷動手修從山下到自己住處的路。

“那時以為他只是想修段路方便自己上下山,沒想到一直修到現在。”正沿著易勝懷修的路上山打柴的村民江世翠說。易勝懷從70歲開始修路,修完這一段,又開始一項“浩大”的工程——修盤山路。

從易勝懷家的小屋出發,記者沿著尚未完全竣工的盤山路前行,用了20多分鐘才走完剩下的路,路兩邊是菜地、麥田和松樹。

這一條路最寬處有兩米,可以容三輪車通過。遇到較陡峭的地方,路邊靠外一側便是堆起來的石頭,土壤在上面蓋了厚厚一層。

施工憑常識

斜坡和轉彎都要設計

易勝懷個子不高,耳背,身體瘦削,一雙大手布滿老繭。

“我現在的身體還好,去年只差兩天就全年沒病過了,結果臘月二十八開始咳嗽,整得我吃了6天的藥。”易勝懷的笑聲爽朗,對身體狀況很自信。他說,這么多年堅持修路,已經把身體鍛鍊出來了。

如果修路是門學科,那么,易勝懷幾乎從未接受過這方面的培訓。整個過程,憑的是他多年積累下來的常識。

每年7-9月,是易勝懷集中修路的時間。這段時間,當地雨水多,土質鬆軟。“我要趁著那個‘潤’勁,容易挖,省力氣。這時候土的黏性也強。”
在較陡峭的斜坡路上,路向內側傾斜。易勝懷說,這是為了下雨時,雨能流到內側,然後順勢流下來,不讓雨水橫著流出去將路面衝垮。

山路左轉彎和右轉彎的設計也不同。“右轉的話,路的外側要高些,左轉基本平衡。”易勝懷說,他沒看過什麼書,都是憑多年來乘車時觀察。“過去曾聽人擺過《十萬個為什麼》里的小知識,也在修路時派上了用場。”

易勝懷的修路工具很簡單,鑽子、鋤頭、鍬鋤和簸箕。鋤頭挖土,鍬鋤刨石塊,鑽子把石塊鑿小。因為怕別人整不好,他修路從不要其他人幫忙。

“有人要幫忙,他都不讓。有一次石塊實在太大了,他請人來弄,還給人家付了錢。”易勝懷的侄兒媳陳秀英說。

修路不為啥

只願大家能走得舒服

廖家松林位於梨花溝村與石板村的交界處,兩村村民不時會到山上打柴、撿落葉,或侍弄田里的莊稼。路變寬變平整了,小車可以開上去,這些鄉鄰就可以省點工夫。

廖家松林是梨花溝景區的一部分,每到天氣暖和了,來梨花溝遊玩的人也很多。“再過兩星期,來這山上玩的人可多了。”易勝懷修路的另一個目的就是希望遊人走得舒服。“萬一人家來耍因為路不好走扭傷了腳,回去說是在梨花溝扭傷的,那傳出去不就丟人了?”

就是這些樸素的心愿支撐著易勝懷,讓他每天起床後先上山修一兩個小時的路,回來吃過早飯後,繼續忙碌。

人物評價

易勝懷易勝懷

沒人說他傻

提到他都要豎大拇指

空曠而安靜的松林里,不時響起敲打聲。一個老人慢慢把石塊弄碎、攤平,再將厚實的土在上面踩勻。這樣一幅畫面,在梨花溝村民眼裡已習以為常。

易勝懷多年獨居,沒有兒女,過年過節時到侄子家吃飯。侄兒媳陳秀英說:“老爺子脾氣犟,誰也說不過他。不過沒得哪個說他是傻的,提起他,都要豎大拇指。”

梨花溝村村委成員王家輝說,對易勝懷的舉動,村上很支持。有時因為修路易勝懷占了別人家的地,他還拿自己的地跟人家換,“不過大家都不介意,占就占了。”

王家輝說:“會考慮把易勝懷修的路再拓寬、硬化。讓它們發揮更大的作用。”

因為易勝懷長期獨居,村上安排了易勝懷在今年5月搬到敬老院。提到這個事情,易勝懷總要強調:“我到時去報個到,如果路還沒弄完的話,我就回來繼續修路,他們說了可以的。”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