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背景
據創始人陳漢明老伯稱,拉腸做法源於他的太公,太公在晚清光緒時期曾開米鋪以賣米為生,所以精通米食的做法,腸粉的做法是以純米漿為底,布拉腸蒸煮,獨門豉油調味,後來八十年代興起的抽屜式腸粉做法,陳老伯也適應了時代改良了蒸煮工藝至今。陳漢明老先生是改革開放後廣州下海經商最早的一批人,從當年的小伙子到現在的花甲老人,走過了三十多年的歲月,見證了廣州城的變遷,老西關的變遷。
改革開放初期,經商政策的不確定,官營為主,民營為輔,所以剛開始生意並不好做,當年的陳老先生就是憑著一股幹勁和靠著家傳的一門手藝慢慢摸爬滾打把店鋪做起來。到了90年代,隨著整個新中國的經濟發展,廣州西關特色旅遊文化的建設和推廣。一批做得好的老字號的食店也受到了遊人的追捧,包括南信甜品,順記冰室等。而以腸粉店出名的,就數文昌北的銀記腸粉,龍津西的明記腸粉,華貴路的源記腸粉最為人熟悉,當年腸粉店中號稱西關三記。
而當年的明記小食,老西關的人基本無人不認識,由於地理位置好,緊鄰荔枝灣涌和荔灣湖公園,許多“老廣”每次從荔灣湖公園遊玩後就會來到明記吃上一碟腸粉和一碗艇仔粥。
傳統手藝
明記腸粉採用傳統製法,首先挑選糙米充分浸泡然後再磨漿蒸煮,出來的粉質略帶米黃,薄而不透,米香十足,口感爽滑。醬油色深,鮮美,鼓香十足。據說從前的西關是廣州富人的後花園,吃腸粉最開始流行於富家公子和小姐,曾是時髦流行的小吃,所以西關也是腸粉的發源地。
荔灣艇仔粥,也是明記腸粉店的另一招牌菜品。艇仔粥是由疍家人所創,舊時荔枝灣每逢夏日黃昏,不乏文人雅士及各方遊客來此遊玩,遊河小艇穿梭往來。疍家人便在艇上售賣粥品給遊人賺取錢生活費,後來這個粥品便成為荔灣艇仔粥。上世紀60年代,疍家人洗腳上岸,在陸上安家,但是疍家文化依然保存下來。傳統的艇仔粥粥底綿爛,粥味鮮甜,集多種原料之長,適合眾人口味。明記的荔灣艇仔粥很好地繼承了傳統做法,西關多情,粥味飄香。
地址
西關明記小食店坐落於廣州市荔灣區龍津西路72號,臨近荔灣湖公園和新荔枝灣。座位有室內及半露天的,半露天的座位位於廣式騎樓底下更是獨具古老西關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