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排水法

明排水法

明排水法又稱集水井排水法,是採用截、疏、抽的方法來進行基坑等施工的排水。

簡介

明排水法 明排水法

明排水法又稱集水井排水法,是採用截、疏、抽的方法來進行基坑等施工的排水。即在坑內沿坑底周圍或中央開挖排水溝,再在溝底設定集水井,使基坑內的水經排水溝流向集水井內,然後用水泵抽出坑外。如果坑較深,可採用分層明溝排水法,一層一層地加深排水溝和集水井,逐步達到設計要求的基坑斷面和坑底標高。

施工概念

明排水法是在基坑開挖過程中,在坑底設定集水坑,並沿坑底周圍或中央開挖排水溝,使水流入集水坑,然後用水泵抽走。明排水法宜用於粗粒土層,也用於滲水量小的粘土層。但當土為細砂和粉砂時,地下水滲出會帶走細粒,發生流砂現象,導致邊坡坍塌、坑底涌砂,難以施工,此時應採用井點降水法。

集水坑設定在基礎範圍以外,地下水走向的上游。集水坑每隔20—40m設定一個 。

特點

明排水法一般採用截、疏、抽的方法。

截:在現場周圍設臨時或永久性排水溝、防洪溝或擋水堤,以攔截雨水、潛水流入施工區域;

疏:在施工範圍內設定縱橫排水溝,疏通、排乾場內地表積水;

抽:在低洼地段設定集水、排水設施,然後用抽水機抽走。

具體方法

⑴ 明溝與集水井排水在基坑的一側或四周設定排水明溝,在四角或每隔20~30m設一集水井,排水溝始終比開挖面低0.4~0.5m,集水井比排水溝低0.5~1m,在集水井內設水泵將水抽排出基坑。

⑵ 分層明溝排水當基坑開挖土層由多種土層組成,中部夾有透水性強的砂類土時,為防止上層地下水沖刷基坑下部邊坡,宜在基坑邊坡上分層設定明溝及相應的集水井。

⑶ 深層明溝排水當地下基坑相連,土層滲水量和排水面積大,為減少大量設定排水溝的複雜性,可在基坑內的深基礎或合適部位設定一條縱、長、深的主溝,其餘部位設定邊溝或支溝與主溝連通,通過基礎部位用碎石或砂子作盲溝。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