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明夷待訪錄》該書通過對歷史的深刻反思,總結了秦漢以來,特別是明代的歷史教訓,批判了封建君主專制制度,並提出了天下為主,君為客等一些比前人更進一步的民主觀念,具有鮮明的啟蒙性質和民主色彩,被梁啓超稱為[人類文化之一高貴產品]。
編輯推薦
《明夷待訪錄》是明清之際著名啟蒙思想家和史學家黃宗羲的政論和史論專著,被梁啓超稱為“人類文化之一高貴產品”。《明夷待訪路譯註》以清五桂樓刻本為底本,以清光緒甘三年丁酉(1897)十月豐城余氏寶墨齋本為參校,於各篇之首撰導讀性題解,正文之後作簡要注釋和白話翻譯。《明夷待訪路譯註》列入嶽麓書社“古典名著標準讀本”系列。
目錄
自序
原君
原法
置相
學校
取士上
取士下
建都
方鎮
田制一
田制二
田制三
兵制一
兵制二
兵制三
財計一
財計二
財計三
胥吏
奄宦上
奄宦下
附錄一序跋評論
《顧寧人書》
《明夷待訪錄》跋
《明夷待訪錄》跋
重刻黃梨洲先生《明夷待訪錄》序
評《明夷待訪錄書後》
評《明夷待訪錄書後》
評廖佩殉《明夷待訪錄書後》
評黎元莊《明夷待訪錄書後》
……
附錄二傳記逸事
附錄三年譜
……
文摘
原君
【導讀】
《原君》篇置於《明夷待訪錄》之首,既具有開宗明義之用,又顯出其雷霆萬鈞之勢。黃宗羲在此篇中對封建帝制的存在及其罪惡進行了淋漓盡致的揭露與深刻無情的鞭撻。嚴復曾在翻譯孟德斯鳩《法意》所作的按語中指出:“中國自秦以來,無所謂天下也,無所謂國也,皆家而已,一姓之興則億兆為之臣妾,其興也,此一家之興也;其亡也,此一家之亡也。天子之一身兼憲法、國家、王者三大物,其家亡則一切與之俱亡。”黃宗羲在《原君》開篇即日:“有生之初,人各自私也,人各自利也,天下有公利而莫或興之,有公害而莫或除之。”他一反儒家關於“人之初,性本善”的論調,而認為帝王是唯一的害民之賊,於是提出了“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的思想命題,這句話成為《明夷待訪錄》中最膾炙人口的兩句話之一。為論證此觀點,黃宗羲首從遠古社會的“公”、“私”之辨開始。那時,人們生存的空間是一個各私其利的世界。及至到了有人君出現的上古社會,這種情況就發生了轉變,這些人君,諸如堯、舜,“不以一己之利為利,而使天下受其利;不以一己之害為害,而使天下釋其害”。他們作為人君的職責是單純的,就是為人民謀利,因而他們的辛勞是遠遠過於人民百姓的。然則,歷史的演進似乎又使這種情況發生了逆轉,且更甚於前。黃宗羲用了一大段話來論及今之人君的演變現狀,“凡天下之無地而得安寧者,為君也。是以其未得之也,屠毒天下之肝腦,離散天下之子女,以博我一人之產業,曾不慘然!曰‘我固為子孫創業也’。其既得之也,敲剝天下之骨髓,離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樂,視為當然,曰:‘此我產業之花息也。’然則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向使無君,人各得自私也,人各得自利也,嗚呼!豈設君之道固如是乎!”這段言論不但鮮明刻畫出古今人君的根本區別,更是將矛頭直逼封建帝制的合理性,可謂一針見血,一鳴驚人。在那個思想禁錮森嚴、文字獄風行的年代要道出這些石破天驚的話是需要一定的勇氣的,簡直就是冒天下之大不韙。至此,我們可以把黃宗羲的這一論斷總結為“君為民害”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