缸體高38厘米,上口直徑70厘米,缸底直徑55厘米,重量55公斤。缸形碩大周正,上用青花回青料繪威武雄壯大飛龍一對,畫工細膩,工藝精湛。飛龍在四組海水江涯上互相追逐,祥雲繚繞,雲海層次分明,青花發色純正典雅,色澤濃艷泛紫。大缸口沿處落楷書“大明嘉靖年制”六字一橫官窯款,字型古樸端正。此缸為明代嘉靖朝(1522-1566)中期生產,傳世品極為少見,是難得的明嘉靖大件官窯瓷器,具有很高的欣賞收藏價值
大龍缸本是皇宮和朝廷達官貴人的專用品,一是用來養魚觀賞,二是盛水防火。據史料記載,明代嘉靖年間的瓷器燒造數量很大,除一般日用瓷外,還有陳設瓷和工藝禮品瓷器。官窯還給宮廷燒造大件龍缸和坐墩,大規模的燒造給當時景德鎮的制瓷業帶來極大的困難。燒造龍缸和坐墩一是浪費原材料,二是青花料和人工用得多,三是一旦燒造不順利,就會出現廢品。嘉靖朝大龍缸瓷質堅硬,胎體厚重,不太注重修胎,底心下凹和塌陷,有麻布托襯的痕跡。釉料比較肥厚形成不勻的小開片,用手觸摸,隱隱約約呈現波浪型手感。嘉靖朝正處在官搭民燒的時期,民窯將燒制最成功的大件瓷器上繳給官府,再由官差押送到京城。嘉靖朝成功掌握燒制大件瓷器和大龍缸的技術,是難得的成就。
明嘉靖青花使用回青料為主要標誌,是明代青花瓷器史上又一個突出階段。嘉靖中後其青花並不是全部使用回青著色,而以回青和瑞州石子青配合使用。嘉靖青花中鐵與鈷的比值是所有國內外鈷料中最低的,它沒有永宣及元青花的那種黑鐵斑,也不產生正德時單用石子青那種黑灰色調,而比成化朝所用的平等青濃艷得多。嘉靖青花的色澤,呈現一種藍中泛紫的濃重鮮艷的色調,正是成功地掌握了恰當配料比例的結果。所以嘉靖青花瓷器在明清兩朝都有很高的評價。
許多古玩瓷器藝術品都凝聚著中華民族的聰明才智。大龍缸歷經數百年戰爭洗禮,朝代變遷,社會動盪及自然災害,能保存到現在是非常不容易的事。所以我們要加倍珍藏它,愛護它,這是歷史賦予我們的責任,也是對祖先們的敬仰和尊重。
最後用一句話作為本文的結束語:一睹明瓷龍缸,永記中華輝煌。